第131章 见杨老,首次诺奖级成果【万更求订阅】(2/5)
“唐教授您电话里说一声就行,怎么好意思劳烦你亲自来数院告诉我。”
“不妨事。”
唐亚愚抬抬手。
“其实我过来,除告诉你这个好消息,还有另外一件小事情让你帮忙。”
“唐教授请说。”
徐铭神色郑重回答。
“箐华高等研究中心的杨老,知道你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上的贡献后,对你很感兴趣想要见见你。”
“现在有时间的话,就跟我一起去箐华大学。”
如果说刚才的好消息因早有预料,并不会表现的太过惊喜意外,那么听到这句话则顿时情绪猛地激动,没想到自己参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靠假期中构建出的相场模型控制方程,竟能引起杨老的关注甚至还要见自己。
对方作为理论物理领域全球顶尖专家,早在五十多年前便获得诺贝尔奖。
主要从事统计力学,对称原理和粒子物理研究。
所提出的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新方向。
数年前回国进入箐华大学,建立起箐华高等研究院被公认为科学巨擎。
面对这样的机会,徐铭自然没啥好说的,没有任何犹豫便给出斩钉截铁的回答。
“我现在就和您过去。”
他讲出这句话,接着不忘回头看向吕昂等人,开口又和他们打了声招呼。
“吕师兄,那我就先离开了。”
而此刻讨论教室内的吕昂等人,则早就完全怔住。
都被这个消息惊得不轻。
虽说哪怕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想在箐华园见到杨老也并非什么难事,有机会甚至还能去听到公开课,但这可和主动提出想要见徐铭完全不同。
后者的待遇是无法想象的,代表对其实力的认可。
吕昂直到听见徐铭这句话,才算是清醒过来,连忙语气有些磕巴的回应。
“啊……好的,徐师弟你先去忙。”
“千万别让杨老久等。”
接下来的时间,徐铭便跟着唐亚愚离开,径直前往附近的箐华大学。
很快当讨论教室内,只剩下吕昂和杜翰文,以及另外院里两人时,大家仍沉浸在刚才氛围中,互相对视一眼面面相觑目光复杂。
最终还是其中一位身材中等的男生,忍不住率先开口向对面的吕昂询问。
“我记得徐铭不是主要研究数论吗,好像还自主申请了相关的博士课题,怎么突然参与了物理院的项目?”
“还发表上一篇科学顶刊论文,被杨老邀请见面……”
迎上两人倍感疑惑的眼神,吕昂倒也没卖关子,稍微组织下语言便放声解释。
“年前物院方面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上,遇到点瓶颈来找我们导师合作帮忙,我们也没想到徐师弟对凝聚态物理有很深研究,最终帮物院解决了这项问题。”
两人把这句话听进耳中,顿时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嘶~”
“这还是正常人类吗?”
“在数论分支取得这么大的学术成果就算了,居然对物理的研究也达到了顶刊水平。”
“当真是连背影都看不到啊!”
发自内心刚感慨几句,突然又想到什么,下秒又抬起视线看向吕昂追问。
“对了吕昂,你们的宿舍在同个楼层,是不是徐师弟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啊?”
“我觉得有这个可能,否则同时研究物理和数学,且每个学科都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水平,光白天学习那点时间我怎么看都认为根本不够用。”
另外一位男生跟在后面附和。
“这我可不清楚。”
吕昂闻言摇了摇头,无法给出准确回答。
倒是旁边的杜翰文想起些东西,接过话茬补充了句。
“听刘师弟之前讲,徐铭身体素质也天赋出众,每天最少都要学习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
“只有这样才能同时研究数学和物理吧。”
同院的两位数学博士,听到杜翰文的话佩服不已。
忍不住连连感叹。
“比不过,根本比不过啊!”
几人在讨论教室内,针对徐铭的事交流到这里,显然已经没有继续研究论文的欲望。
随即只见吕昂迈步朝桌子上的笔记本走去,并自顾自轻声念叨上一句。
“还是先看看国内的新闻吧,咱们这次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估计物理学界会很热闹。”
“对啊,都忘记这个了。”
杜翰文回过神失声喊道。
说着忙跟上去。
而剩下的那两个人自然合群,纷纷围到笔记本电脑旁边查看起网上的新闻。
差不多过去将近小半个小时。
大家这才挺起身体,脸上表情浮现出一抹古怪。
无论国内报纸媒体的报道,还是社区论坛讨论,他们都大致浏览了一遍,没想到提到最多的话题,竟是关于徐铭要放弃理论数学的内容。
这让他们几个也颇为懵逼。
毕竟就半个多小时前,徐铭还在分析论文,指出德拉姆上同调理论的局限。
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放弃研究数学的样子。
怔住好一会儿,杜翰文率先开口,重新打开话匣子。
“你们说徐铭真会放弃理论数学,改去研究凝聚态物理学理论吗?”
“不大可能吧,反正我没看出迹象。”
吕昂摇了摇头。
他们都是数院的在读博士生,又和徐铭相处,从情感来说肯定希望徐铭能继续在理论数学研究,将来若真能拿到菲尔兹奖打破国内零记录,作为数学人脸上都有光。
然另外两人却给出了不同看法。
“我记得徐师弟参加国际数论会议回来,自主申请完数论相关博士课题,后面到现在一直没新的进展消息。”
“说不定这一年真在研究凝聚态物理知识。”
“倒是有这个可能,徐师弟或许给自己定的阶段目标还是太大了。”
在大家的视角中,徐铭构建出多尺度解析筛法,成功引起数论界的轰动在学界崭露头角,按理说应该持续对筛法进行优化深入研究。
但在参加完国际数论会议后,却被媒体报道,要和陶哲轩进行学术竞赛。
看谁能先在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进展。
面对这种数论领域的经典猜想,被巨大难度打击到转投物理学怀抱倒也属于正常。
几句话交流下来,整个讨论教室内的氛围,逐渐被压抑气息所笼罩。
大家情绪受到影响,显得有些低落。
然而就在这时,只见又有三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讨论教室的门口。
下秒更是直接放声喊人。
“徐铭在这里吗?”
吕昂和杜翰文听到这无比熟悉的声音,整个人顿时就是一个激灵,几乎条件反射般迅速扭头向门口望去。
看到自家导师,和院里郑以中教授,以及燕大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田纲院士共同出现,连忙小跑过去如实回应。
“导师好。”
“田院士好。”
…… “徐师弟刚才被物院的唐教授喊走了,说是箐华杨老想要和徐师弟见面。”
“去箐华见杨老?”
张鲁平失声重复道。
话落回头看向田纲问道:“田院士,现在怎么办?”
那天他从唐亚愚办公室回来,第二天便去了镜春园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向田院士说明了自己的担忧,生怕徐铭会投入物理学的怀抱成为数学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