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物理lv3,真正的学术魅魔【三合一】(2/4)
没有拿出手的硬实力,又如何在国际立足。
就好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那也是展现出超过GPS的定位精度后,才被国际认可纳入IGS标准频段,并要求全球接收机进行升级。
可以说丝毫不夸张的讲,要是他真让杨启航把徐铭给挖到航发集团。
估计第二天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田纲院士,就要找上门来兴师问罪不成。
毕竟参与某项课题帮忙,和直接进入集团是不同的。
杨启航作为航发集团高级工程师,平日主要研究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攻关,对于数学界的新闻不怎么关注。
本以为徐铭只是有较高数学天赋,对编程算法的研究水平很厉害,就想着给自家集团挖个人才回来,说不定还有助于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升级。
结果听完张鲁平的这些话后,完全有些愣住,万万没想到对方最大的成绩。
竟是在纯数领域。
国内数学家期待的菲尔兹奖种子。
这哪还敢挖人。
他可不想被被那些高校的数学教授院士,给找上门狠狠说教。
要被扣个埋没数学人才的名头,那乐子就大了。
不过念头思索至此,他依旧没完全放弃想法,只是换了个委婉的说法。
“没想到理论数学才是你最擅长的,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但就算不进我们航发集团,以后也可以多合作嘛。”
徐铭展现出来的成绩越多,恰恰证明是真正的天才并非单纯言语称赞。
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要打好关系, 以后若能合作便是好事。
把杨启航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也是哭笑不得。
刚才面对邀请正不知该怎么回应,好在导师主动把话题给接了过去,现在话说到这个份上自然顺着回应。
“没问题杨工。”
而全程将这幕看在眼里的吕昂和佟景行他们,心里面则是羡慕的不行。
航发集团搁国内好歹也是说一说二的,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博士生抢破头想进去。
关键他们竟丝毫不觉得,徐铭选择拒绝有问题。
好在导师并没有忘记他们几个,正想着这些,耳旁顿时又响起自家导师的声音。
“你们航发集团要是缺少人才,我这几个参与了相场模型课题的学生都不错,另外小佟他们作为科学计算工程学院的博士生也适合你们。”
“张教授推荐的人,那肯定没问题,谁有意向随时可以和我们商谈。”
杨启航脸上堆着笑满口答应下来。
对此吕昂和佟景行他们,自然非常惊喜,起码毕业后多了一个选择。
倒是林伟这时神色略显复杂。
相比较其他人,他和徐铭接触的无疑最多,还一同参与了两个项目。
几乎每次遇到的教授院士,都对徐铭赞不绝口。
千方百计的想要挖人。
简直都称得上是学术魔魅。
无论哪个教授甚至院士遇到,都会被吸引,并且没有任何悬念。
不过羡慕归羡慕,心底却并无别的心思。
只因徐铭之所以能展露出学术魅魔气质,全靠他自身的天赋和学术水准。
这点旁人无论如何都羡慕不来。
接下来的时间,杨启航自然不敢耽搁,首先将验证结果上报集团领导层。
晚上更是聚餐庆祝。
期间航发集团某董事长亲自到场。
在回学校的路上,车内氛围显得非常欢快,其中林伟主动打开话匣子。
“导师。”
“咱们的课题是不是可以结题了?”
从解决相场模型兼容问题,到优化算法,开发出相应的工业求解器,到现在验证实验取得成功,整个课题也算是圆满成功进入收尾阶段。
这个时候提结题的事情,显然没有任何问题。
张鲁平自然清楚这点,闻言未作迟疑,便开口给出肯定的回答。
“确实可以结题了,接下来就撰写结题报告,至于航发这边只剩下把求解器集成到他们CAE平台,倒也不需要去花费太长的时间。”
说到这里时,脸上不由得涌现几分感慨。
记得当初他在国内对于相场模型研究,完全空白的情况下毅然投入其中。
陆陆续续投入不少时间。
直到今年才完成相关理论和算法方向。
本以为这会是新的难关开始,不知道需花费多长时间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然实际情况却偏离预期。
先是徐铭仅用几天时间,就构建新的相场模型方程。
后面又提出深度学习概念优化算法,并在短短几个月配合团队完成开发。
拿到实验值报告文件的那刻,不免有些恍惚。
有一点吕昂说的确实不错,他们对相场模型课题研究的周期已然打破学校记录。
不过作为导师,他觉得这时候再提这件事,会显得有些絮叨便没再开口参与话题。
任由林伟和吕昂他们,讨论起元旦假期。
“再过几天可就是元旦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
正值临近元旦假期,又课题顺利结题,在这种高兴的日子中不去放松散散心怎么能行,这能够调整自身心态和思维为投入新一轮学习做准备。
“我打算回家一趟。”
林伟接过吕昂的话茬回答。
他们家在燕京周边城市,来回并不需多长时间,正常赶到假期,只要没什么事情他都会回去。
至于杜翰文则幽幽说道:“有学妹约我出去跨年。”
此话一出。
顿时迎来众人的鄙夷。
在唏嘘几句后,大家心照不宣把目光,纷纷落到旁边座位徐铭身上。
顿了两秒还是吕昂率先开口询问。
“徐师弟。”
“你假期有规划吗?”
“当然有了。”
徐铭点点头如实回答:“我准备研究我自己的博士课题。”
“啊?”
吕昂闻言猛地怔住。
本以为徐铭刚结束一个课题,会稍微放松两天,没成想竟在考虑自己的课题。
真是卷到了极点。
也就是林伟和徐铭比较熟悉,对这个回答不觉意外。
能在高中每天学习十八个小时,可以说成是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搁暑假里乃至进入到大学,依旧保持着这种习惯并还增加时间。
那只能说确实是真的爱学习。
随着一句话终结话题,车上顿时显得安静许多,谁都没好意思再提假期。
徐铭见此则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没想到自己的话竟有这么大杀伤力。
但他可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主要这段时间参与相场模型课题的过程中,对多尺度解析筛法也有新的研究。
想趁着元旦假期,把精力全部放在上面,争取优化出新的筛法。
只是这话他并没有讲出来。
…… …… 1月1日,周四,数学科学院理教楼。
晚上十点多。
徐铭坐在院里专门给他批下来的办公室内,面前桌子上铺着大量草稿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