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他才是数学界的莫扎特【万更求订阅】(5/5)
虽说他在这个年龄时,同样在数学上有所成就,按理讲不应该为此感到惊讶。
奈何与对方相比的话,却仍旧存在差距。
毕竟作为论文的匿名审稿人员,他可太清楚里面内容的含金量。
很难想象会出自本科生之手。
旁边的加内特因陶哲轩的表现,对这位论文作者也诞生出不小的好奇心,结果听到是来自燕京大学的本科生。
眼睛瞪得比陶哲轩还大,明显被这件事惊的不轻。
最终消化完信息。
把杯子放到嘴边尝了口咖啡,然后看向陶哲轩比较感慨的吐出一句。
“陶。”
“你有对手了。”
把同事的话听进耳中,陶哲轩神情复杂,选择接受。
他很清楚数学年刊的严谨性,在论文作者信息这种事情上面绝不会搞错。
也就是说创造出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人,来自燕京大学本科阶段学生。
待合上手中纸质期刊后,他抬眼望向加内特。
“你说的很对,他才更符合数学界莫扎特这个称号。”
莫扎特是公认的音乐神童,在三岁时便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
尽管生命短暂,却留下很多的经典音乐遗产。
为此陶哲轩以二十多岁的年纪,在数学界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被冠以数学界莫扎特这一荣誉称号,表明他所具有的数学天赋。
但现在和燕大的徐铭相比,继续接受数学界莫扎特的称号就有点名不副实。
应该给徐铭才更合适。
不过当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他心中反倒更加强烈的想要和对方进行探讨,相信肯定会有相当愉悦的体验。
“徐铭。”
“我很期待与你见面。”
自顾自沉声低喃这么一句,接着便也不再纠结,把目光放在伊万尼克教授的评价上。
反观面前的加内特,同样没有继续耽搁时间,随即便转身离开。
想要查看这篇论文的具体内容。
而伴随论文正式发表,有着相同看法的,还包括其他研究数论的学者。
例如剑桥哈弗等海外名校数学教授,并且有人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表达了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认可。
以及称赞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天才学者。
其中陶哲轩,也在自己常用的账号上,对徐铭给出数学界莫扎特评价。
事实证明主编萨纳克的判断,可以说相当准确,数论确实陷入了一场狂欢。
大量数论学术研究者,积极参与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分析讨论。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关于数论的论文会呈现一定比例的爆发式增长。
接下来几天。
国内媒体这边,也报道了燕京大学本科生,成功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的事。
青年报更是转发陶哲轩的评价,称这是国内数学天才的崛起。
再次奠定燕大数学殿堂的地位。
至于最尴尬的,无疑是箐华数学系,为此特意加快海外数学工作者回国的步伐。
徐铭倒并未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让院里推掉某些媒体的采访申请后,依旧沉浸在数学和算法的海洋中。
另外父母那边也得到消息,专门打来电话询问。
知道父母并不太懂数学上的事情,便只说是在学业上获得了一些成绩受到表扬。
对此单从手机听筒,便能感受到父母的喜悦和高兴。
而今年学校的元旦晚会,相比节目表演,最期待的无疑是燕大年度人物颁奖。
…… 万字更新求保底月票,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