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1章 多尺度筛法,这叫一点进展【二合一】(2/3)

“难道是师弟想更换论文的选题?”

刘新杰闻言想到什么脱口询问一句。

早在得知徐铭要研究优化筛法的时候,他便不怎么看好认为难度太大。

眼下知难而退及时更换选题,属于很正常的事。

连林伟也点头道:“早换比晚换强,这样还不会影响明年五月份的答辩。”

然他们俩话音才刚落下,张鲁平便撇过去一眼,当即对两人说教起来。

“小徐跟你们俩可不一样。”

“人家对数论筛法的研究是有进展的,这时候怎么会突然更换论文选题。”

他虽说当初和刘新杰的观点差不多,对徐铭要优化筛法没有十足信心,不过这段时间和郑以中交流下来,知道徐铭对研究数论很有天赋。

面对筛法也并非一直原地打转。

所以就果断从原本的担忧转变成期待。

刘新杰和林伟显然不清楚具体情况,听到导师这句话下意识瞪大眼睛。

“师弟。”

“你的毕业论文已经有进展了?”

徐铭迎上两位师兄的吃惊目光,脸上挂着和煦笑容接过话茬回应。

“是有一点进展。”

“我编写了数值程序,今天过来是想用院里的服务器验证思路。”

“探索其中函数的形式。”

刘新杰和林伟,他们两人一个研究生一个博士,怎么可能会不清楚这一步代表什么。

都已经要验证思路,说明核心理论完成的差不多。

只差计算支撑。

这也能叫一点进展?

关键别人不知道,他们则了解的很,徐铭从确定论文选题到现在也才两三个月。

速度属实过于惊人了些。

“难道只是在传统加权筛法上,稍做了升级?”

两人陷入沉默脑海中不断闪过念头时,张鲁平脸上已然开心的笑出褶子。

“好事啊。”

先是不吝啬自己称赞夸奖一句,接着解决关于院里服务器的事情。

“不过咱们数院的服务器,配置相对老了些,远不如信息与工程学部的硬件。”

“我和那边交涉一下,你直接过去就行。”

将导师的话听完,徐铭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现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可不单单是数院的人。

既然都被数院和信院联合培养,那使用信院的资源完全是很正常的。

“知道了导师。”

自己的事成功解决完,徐铭便不打算,打扰导师指点两位师兄的论文。

但刚要告辞离开,却又听导师聊起新的话题。

“听郑教授说你要参加高教社杯?”

“郑教授让我暑假当他的建模课助教,想着高教社杯花不了多少时间就报了名。”

徐铭点点头如实说出情况。

张鲁平微笑道: “正常来讲数院参加建模竞赛的比例不低,属于国内培养数学和计算人才的内容,向你这样能提前毕业忙着撰写毕业论文的可是很少。”

“去体验一下倒也不错。”

“你这两个师兄,当年也都报名参加过,可惜只拿到国家一等奖。”

“学生争取把高教社杯奖给导师捧回来,”

徐铭听完这几句话脱口回应句。

“这么想就对了。”

张鲁平很是满意的说:“既然参加那就要把目标定在最高奖项上面。”

而旁边还在沉默的刘新杰和林伟,纷纷一副像被抽干力气的感觉,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师弟除学术厉害,连数学建模竞赛也要超过他们。

作为师兄被师弟全方位碾压,实在备受打击。

其中属刘新杰心态最快平静下来。

毕竟之前几次,导师夸奖徐铭的时候,大多情况办公室内只有他在旁边。

相当于承受了全部精神伤害。

阈值都提升不少。

这次则有师兄林伟帮忙分担压力,自然心里面平衡。

接下来徐铭不再耽搁,同导师和师兄招呼完,就转战前往信息与工程学部。

…… 许崇兴得知徐铭要用院里的服务器,那肯定没二话。

当场代表院里答应下来。

但由于忙碌奥运场馆定位系统部署的事,最近这段时间想在学校找到人不太容易。

于是就安排了熟人和徐铭对接。

徐铭虽有段时间没来信院,却也称得上是轻车熟路。

不大一会儿,便在机房所在楼下门口,和郭昊强郭师兄成功汇合。

“终于又见到徐师弟你了。”

“师兄好。”

徐铭近前后连忙打起招呼。

郭昊强则没浪费时间,下秒便直入正题,讲起信院服务器的情况。

“今个你运气比较好,刚巧院里没人借用服务器,可以直接使用。”

“我带你过去吧。”

话落主动转身在前面领路。

徐铭则紧跟在郭昊强身后来到机房,放眼看去确实没瞅见什么人。

只能说他这算占了暑假的光,期末考试结束后仍旧留在学校的学生数量很少,这使得很多校内资源,全部空闲下来能够随意进行使用。

比如图书馆机房等。

若搁在学校开学的时候,别说使用服务器,估计想找到空的电脑都难。

这时郭昊强疑惑之下不经意的随口询问句。

“师弟是又有了新的课题吗?”

徐铭掏出自己的笔记本,边连接调试,边开口回答满足对方好奇心。

“是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需要验证一些数值。”

“这样啊。”

郭昊强点点头不再多说。

随后把徐铭安排妥当,又嘱咐几句注意事项,选择离开不再打扰。

徐铭考虑到学校服务器硬件情况,为尽快验证出转化复积分的思路是否可行,且找到最优函数表达式,除精心设计了数值积分算法使其更加高效。

还采用并行化的方式,将不同的计算任务,分发到多个核心或节点上。

将大积分拆成子区间并行计算。

同时分批进行大规模验证。

如此接下来数天,徐铭大多时候都是待在机房。

当时间来到七月中旬。

由郑以中教授主讲的数学建模课,正式在理教楼专门的小教室内开课。

徐铭和蒋旭以及朱志轩,按时来到教室内坐下。

不多久待三支官方队伍到齐后,徐铭也从中看到了两个熟人。

高班的陆明哲和苏梦。

关于这件事,先前蒋旭早就在宿舍讲过,陆明哲与苏梦分别参加的高年级小组,都在四月份的数院挑战杯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