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入烟厂(1/2)
林秋水是十年前进烟厂的。
他清楚记得,那天春日的阳光,像一层薄金,轻轻洒在太平卷烟厂的大门上。
1988年3月5日,林秋水站在那扇斑驳的铁门前,心跳得比厂区锅炉的蒸汽还要急促。
他穿着父亲特意为他买的黑尼子上衣,笔挺,合身,像是穿上了人生的第一套战袍。
脚上是新买的皮鞋,鞋面锃亮,每走一步,都发出清脆的“嗒嗒”
声,仿佛在向这座老厂宣告:我来了。
他手中拎着一个黑色提包,里面装着算盘、账本、钢笔,还有他在太平商贸学院四年苦读的全部心血。
那算盘是他母亲亲手用红绳串的,珠子圆润,拨动时清脆如雨打芭蕉。
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个出纳的工具,而是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工业会计世界大门的钥匙。
林秋水的父亲,林承贤,是林家庄公社企业站的书记兼站长。
企业站就建在自家房子后头,与自留地只隔一道矮墙。
小时候,他常跟着父亲去地里收割烟叶。
那是一片金黄的世界,烟叶宽大厚实,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风一吹,整片烟田便如海浪般起伏,沙沙作响,像是大地在低语。
烟叶的气味并不好闻,浓烈、刺鼻,带着一股泥土与焦糖混合的苦香。
可林秋水却莫名地喜欢。
他喜欢看父亲蹲在地头,掐着烟叶检查成色;喜欢听父亲说:“这烟叶,晒干了,进了烟厂,就能变成一包‘梅花’,抽的人多了,咱们公社的日子也就红火了。”
那时,他不懂父亲话里的深意,只觉得烟叶香,烟厂远,而父亲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像一根撑起家乡的柱子。
如今,他竟真的走进了这座父亲口中“红火”
的烟厂。
组织科在路西那栋老办公楼里,楼墙斑驳,窗框漆皮剥落,可门牌却擦得锃亮。
郭科长是个转业军人,说话像打枪,干脆利落:“林秋水是吧?
大学生,太平商贸学院财会专业,毕业后在太平市红星饭店当过半年多会计。
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烟厂招聘干部的条件。
现在财务科正缺人,你直接去报到。
银行出纳岗位,马上上岗。
工龄从月初起算,按照干部待遇执行。
其他事,我来办。”
林秋水还未来得及道谢,郭科长已低头批文件,仿佛送走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任务。
他不敢耽搁,拎着提包,快步穿过厂区。
三月的风还带着寒意,吹得他额前的碎发微微颤动。
他想起在饭店当会计的半年,每天核对饭票、算菜钱,简单,重复,像一潭死水。
而这里,是奔流的河,是轰鸣的机器,是成千上万职工的生计所系。
财务科在路东办公楼一层。
推开门,一股浓重的油墨味扑面而来。
老式木桌一字排开,桌上堆满账本、单据、支票,像一座座小山。
算盘声噼里啪啦,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茶杯里升腾着热气,混着纸张与茶香,织成一片忙碌的网。
“请问,哪位是李科长?”
林秋水用浓重的乡音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声音一落,办公室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望过来,有好奇,有打量,也有几分审视。
一位三十出头的女会计抬起头,格子衬衫洗得发白,头发扎得一丝不苟。
她笑了笑:“你是新来的?
李科长在里屋。”
林秋水点点头,心跳如鼓。
他一步步走向里间,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
推开那扇半掩的门,只见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正伏案审阅凭证。
她穿着深色职业装,短发利落,眼神锐利如刀,手指在纸页上轻轻滑动,红笔不时勾画,动作精准得像一台精密仪器。
这便是李金兰科长。
“您就是李科长吧?”
林秋水站得笔直,双手紧握提包带,“我是林秋水,组织科让我来报到。”
李科长抬起头,目光如探照灯般将他上下打量一番,语速飞快:“多大了?
哪毕业的?
学什么专业?”
“二十二岁,太平商贸学院,财会专业。”
她嘴角微扬,略带调侃:“你这打扮,倒不像二十二,像三十二。”
话音未落,外屋传来一阵哄笑。
一个清脆的女声笑道:“可不是嘛,像个刚当爹的!”
林秋水脸一红,却不敢笑。
他知道,这是考验,是这间办公室对新人的“接风洗尘”
。
李科长也笑了,语气却缓了下来:“王海霞怀孕了,反应大,好几天没来。
你来得正好,直接上岗。
没人带你,有不懂的问我。”
她指了指一张空桌,崭新的账本、空白支票、锃亮的算盘,静静等待着它的主人。
“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信任!”
林秋水声音坚定。
他坐下,深吸一口气,翻开账本。
工业会计,与他在饭店做的商业会计截然不同。
成本核算、生产流程、材料领用、车间报表……每一个科目都像一道陌生的门,等着他去推开。
而这天,财务科的人多得像赶集。
原来王会计多日未上班,积压的业务全堆到了今天。
有人排队领支票买原料,有人拿着厂领导批条来买烟,那时烟厂允许少量对外零售,但必须“有批条”
。
队伍从屋里排到院外,弯弯曲曲,像一条长龙。
“小林,先审单据,没问题就开票。”
李科长递来一叠文件,“记住,金额、用途、审批人,一样都不能错。”
林秋水点头,立刻投入工作。
他性子急,手脚麻利,一边核对,一边开票,算盘打得噼啪响。
不到一小时,额头上已沁出细汗。
李金兰看在眼里,默默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新毛巾,轻轻放在他桌上:“擦擦汗。”
又倒了杯温水,放在搪瓷杯里,推到他手边:“别光忙,记得喝水。”
林秋水一怔,心头一热。
这细微的关怀,像一缕暖风,吹散了他初来乍到的紧张。
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个科长对下属的关心,更像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照拂。
“谢谢李科长,我没事。”
他低声说,眼眶微热。
“慢慢来,”
李金兰拍拍他肩,“工业会计复杂,得懂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