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杯酒释兵权(1/3)
洪武二十一年的深秋,谨身殿内的烛火彻夜未熄。
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二人,正对着苏宁新呈上的《监军制度疏》陷入深思。
“允通,你这份奏疏,可是要动我大明军制的根本啊!”
朱元璋放下奏疏,目光如炬地看向站在下首的苏宁。
苏宁不卑不亢地行礼:“皇爷爷明鉴,孙儿正是要为大明军制下万世根基。”
朱标仔细翻阅着奏疏,越看越心惊:“允通,你这监军制度,与历代宦官监军大不相同。
要让监军将士同吃同住,战时还要身先士卒,这......
未免太过严苛。
“父王,”
苏宁正色道,“正因要与将士同甘共苦,监军才能?
得敬重,而非如历代宦官般惹人憎恶。”
朱元璋突然拍案:“说得好!
继续说!”
“孙儿以为,军中弊端有三。”
苏宁伸出三根手指,“其一,将领拥兵自重,易生不臣之心;
其二,士卒只知将令不知皇命,易成私兵;
其三,太平日久,将士难免懈怠,失去血性。”
“你这监军制度,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朱元璋追问。
“监军制度要分三级。”
苏宁走到朱元璋特准悬挂的军制图前,“百户设监军特使,千户设监军,卫所设总监军。
监军不干涉军事指挥,专司思想教化、监督军纪、传达圣意。”
朱标皱眉道:“如此一来,监军权力是否过大?”
“所以要有制衡。”
苏宁早有准备,“监军由兵部与都察院共同选拔,任期三年,到期轮换。
同时,将领亦可弹劾不称职的监军。
监军亦可弹劾将领。
而且将领最好也要实行类似的轮换制,形成铁打的营盘和流水的将领。
朱元璋突然问道:“监军人选从何而来?”
“孙儿以为,可从三方面选拔。”
苏宁从容应答,“其一,致仕将领子弟,他们通晓军务;
其二,科举落第的举人,他们通晓经义;
其三,孝陵学堂武科毕业生,他们通晓新学。”
“好!”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你这是要把监军制度与你的孝陵学堂联系起来啊!”
苏宁坦然承认:“皇爷爷明察。
孙儿确实希望,未来的监军都能接受新式教育,既忠于大明,又通晓实务。”
朱标仍然担忧:“可是让文官体系的监军与武将同学兵权,只怕会引起将领们的不满。”
“所以监军必须与将士同甘共苦。”
苏宁坚定地说,“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座营,战时更要身先士卒。
如此,方能服众。”
朱元璋站起身,在殿内踱步:“允?
,你可知道此举会得罪多少勋贵将领?”
“孙儿知道。”
苏宁抬头直视朱元璋,“但为了大明江山永固,有些事不得不为。
皇爷爷你和父王不愿意做这个恶人,未来的大明之主更加不可能做到。”
“哈哈,好一个不得不为!”
朱元璋突然大笑,“标儿,你看看,这才是我朱家的子孙!”
然而笑声又是戛然而止,朱元璋再次面色转冷:“但你要知道,推行此制,必会引起轩然大波。
你准备如何应对?”
“孙儿有三策。”
苏宁成竹在胸,“第一,先在京卫试行,取得成效后再推广;
第二,提高监军待遇,使其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
他顿了顿:“请皇爷爷下旨,首批监军,从公侯勋贵子弟中选拔,勋贵不一定非要做领兵的将领。”
朱标恍然大悟:“妙啊!
让勋贵和他们的子弟担任大明军队的监军,他们自然会无话可说!
而且还可以光明正大的剪除他们的军权,可是比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还要高明。”
“不止如此。”
苏宁补充道,“让公侯子弟深入军中,既能历练人才,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将士艰辛,将来继承爵位后,更能体恤下情,同时也是为大明的军队培养后继之人。”
朱元璋克制内心的激动,沉思良久,然后突然冷静的问道:“蓝玉那边,你准备如何应对?”
“凉国公深明大义,必定会支持新政。”
苏宁意味深长地说,“况且,首批监军中,孙儿建议纳蓝春为监军。”
朱标不禁击节赞叹:“好一招釜底抽薪!
让蓝玉的长子担任监军,他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不止蓝春。”
苏宁取出一份名单,“孙儿建议,魏国公徐辉祖,我二舅常升等都可以成为首批监军。”
朱元璋接过名单,仔细端详,突然抬头:“允?
,你这份名单,是把所有勋贵都绑在了你的战车上啊!”
“孙儿不敢。”
苏宁躬身道,“孙儿只是为大明江山着想,再说他们绑定的也是我大明战车。”
三日后,朱元璋在早朝上?
出监军制度,果然引起轩然大波。
“陛下!
此举万万不可!”
一位老将率先反对,“历代监军之祸,史不绝书啊!”
“陛下,军中之事当专于将领,设置监军,恐生掣肘!”
“文官监军,必致将帅失和!”
面对群将反对,朱元璋却是不动声色的看向蓝玉,“凉国公,你以为如何?”
凉国公蓝玉出列,面色复杂。
他早已得知长子蓝春将出任监军,此时若反对,不仅得罪皇帝,更会断送儿子的前程。
而且他非常了解朱元璋和朱标,既然是他们爷俩决定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轻易更改的。
“末将以为......”
蓝玉咬牙道,“三皇孙殿下深谋远虑,此制若能推行,实为军中幸事。”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连蓝玉都表态支持,其他将领也只好沉默。
退朝后,朱元璋单独留下苏宁。
“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