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八十章 汇通天下(3/3)

朱棣挑眉:“道你也建议本王用这支票?”

“非但要用,还要大用特用。”

姚广孝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王爷不妨想想,若是北平民间都习惯使用支票,将来......”

朱棣先是一怔,随即恍然大悟:“你是说......

军需?”

“正是。”

姚广孝压低声音,“支票轻便,不似银钱笨重。

若遇战事,调度军需岂不方便许多?

更何况………………”

他指了指支票上的暗记,“这支票流通到哪里,大明钱庄的耳目就通到哪里。

王爷何不借他的耳目,为己所用?

毕竟,现在最想知道各藩王动向的,可不是我们。”

朱棣沉吟片刻,忽然问道:“道衍,你说父皇对此事是何态度?”

“陛下圣明,岂会不知其中利害?”

姚广孝意味深长地说,“但陛下既然默许,想必另有深意。

或许......

是要借皇孙之手,整顿我大明的钱法。

毕竟宝钞之弊,已非一日之寒。”

朱棣走到窗前,望着南京方向,语气复杂:“允通这孩子......

若真是天纵奇才,倒是大明之福。

就怕......”

“王爷是担心,皇孙锋芒太露?”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朱棣轻叹一声,“朝中那些老臣,岂会坐视一个七岁孩童掌握如此财权?”

姚广孝合十行礼:“王爷睿智。

不过眼下,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这支票该用还得用,毕竟......”

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能省去押运银两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朱棣终于露出笑容:“说得对。

传令下去,往后王府一应采买,优先使用大明支票。

另外,从府库再拨三万两存入钱庄。

“诺。”

待姚广告退后,朱棣独自在殿中沉思。

他再次拿起那张支票,对着烛光反复端详,忽然发现票面右下角有一行极小的字迹:“汇通天下”



“好一个汇通天下......”

朱棣喃喃自语,指尖摩挲着那行小字,“大侄子,你究竟想要做什么?”

......

与此同时,西安秦王府内,朱正对长史吩咐:“再往大明钱庄存银三万两。

这支票确实方便,果真是利国利民呃大好事。”

长史躬身记录,低声问道:“王爷,这支票固然便利,但我们秦王府要不要考虑入股?

如此利国利民之业,若是能分一杯羹......”

朱?

哈哈大笑:“放心!

本王这位大侄子可不简单,他不会忘记我们秦王府的。

你可知道,上月他特意派人送来一套特制的支票,上面印着咱们秦王府的徽记,说是专门为西北军需定制。

这份心意,可比入股实在多了。”

在太原,晋王朱正用支票支付着采买战马的款项;

在洛阳,周王朱?

用支票发放工匠薪俸;

在成都,蜀王朱椿开设的兑付点门前排起长队。

这些镇守边疆的藩王们,最先体会到金融创新对军政事务的帮助。

每一个分号都有一名AI机器人坐镇财务和监督,绝对不可能出现任何失控的事情。

而这一切,都通过大明钱庄的流通网络,化作一道道数据,汇聚到孝陵深处的密室里。

孝陵密室中,烛火通明。

苏宁站在一张巨大的大明疆域图前,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色光点。

每一条支票流通的路线都在图上清晰可见,宛如一道道血脉,在大明的疆土上延伸。

马和站在他身后,低声汇报:“皇孙,目前十三省均已开通兑付点,连最偏远的云南都有了我们的分号。

各藩王使用颇为频繁,特别是秦王,几乎将所有军需银两都存入了钱庄。”

苏宁嘴角泛起一丝笑意,手指轻点地图上北平的位置:“四叔用得也是很顺手嘛。”

他转身走向案前,取出一本厚厚的账册:“不过,这才只是开始。”

“皇孙的意思是?”

“下一步,该推出汇票了。”

苏宁展开一张新的设计图,“商人们往来各地,携带大量银两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若是能在南京存入银两,到北平凭票兑付......”

马和眼睛一亮:“如此一来,商旅往来必将更加便利!

只是......

各藩王会不会..

……………”

“放心。”

苏宁目光深邃,“他们只会更依赖我们的钱庄。

等整个大明的商业命脉都系于我们之手时……………”

他没有说完,但马和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

南京城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宛如星河落地。

而在这片天空之下,一场和风细雨的变革,正沿着那些支票流通的轨迹,悄然改变着这个庞大的大明帝国。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