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和风细雨(1/3)

孝陵周边,工匠营内炉火熊熊。

得益于修建陵墓的庞大工程,这里聚集了全天下最顶尖的各路工匠。

苏宁只是稍稍透露出研制新物的想法,立刻就有数十名老工匠主动请缨。

“皇孙请看,这是按照您给的方子试制的肥皂。”

老匠人李福恭敬地呈上一块色泽温润的皂块,“去污效果极佳,比市面上的皂角强上数倍,而且更重要的是气味芬芳馥郁。”

苏宁接过肥皂仔细端详,又嗅了嗅旁边摆放的花露水:“不错!

李师傅,这花露水可能提纯得更精纯些?”

“回皇孙,老朽已经改进了三次蒸馏工艺。”

李福指着旁边的器具,“现在这瓶已是第四版,香气更持久,驱蚊效果也更好。”

“很好!”

另一边,酿酒师傅赵老六捧着一坛新酒走来:“皇孙,您要的高度白酒酿出来了。

这酒烈得很,老朽酿了一辈子酒,还没见过这么烈的。”

苏宁接过酒坛,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

“不错!”

他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是看向一旁的马和,“马和,包装都准备好了吗?”

马和立即呈上几个精美的礼盒:“按照皇孙的吩咐,已经让工匠坊特制了这些锦盒。

肥皂用檀木盒,花露水用琉璃瓶,白酒用景德镇的青花瓷坛。”

“很好。”

苏宁仔细检查着包装,“记住!

我们明?

商行的东西要走高端路线。

第一批货先不要对外销售,以我的名义,给京城各府的达官显贵都送上一份。”

“奴婢明白。”

马和躬身应道。

三日后,南京城内的各府邸都收到了一份来自孝陵的特殊礼物。

郑国公常茂府上,管家捧着礼盒禀报:“老爷,这是皇孙派人送来的,说是自家工坊的新鲜玩意儿。”

常茂打开礼盒,顿时眼前一亮:“允通这孩子,倒是会琢磨。”

他拿起琉璃瓶装的花露水,“这么精致的东西,怕是宫里的贡品都比不上。”

同样的一幕在各府上演。

永昌侯蓝玉收到白酒后,当即开坛品尝,烈酒入喉,这位沙场老将拍案叫绝:“好酒!

这才配得上咱们军人喝!”

不出半月,明通商行的名声就在南京城的权贵圈子里传开了。

达官显贵们纷纷派管事前往商行采购,其中又以淮西勋贵最为积极。

“周先生,今日又接了哪些府的订单?”

马和来到商行,见账房周先生正在忙碌。

周先生兴奋地递过账册:“马公公您看,光是凉永昌侯府就订了二百坛白酒,郑国公府要了一百盒花露水和五十盒香皂。

魏国公府、宋国公府等也都下了大单。”

马和仔细翻阅账册,心中暗惊。

这才开业不到一月,销售额已经突破五万两白银。

“库存还跟得上吗?”

他问道。

“工匠坊已经在加班加点。”

周先生压低声音,“不过皇孙交代过,物以稀为贵,要控制出货量。”

“嗯,另外还要盯紧市场有没有盗版的出现,一旦发现,就让孝陵卫雷霆出击,绝对不能手软。

“是!

马管事。”

就在这时,商行外传来一阵喧哗。

原来是不少商人闻风而来,想要批量进货。

马和见状,立即想起苏宁的吩咐,当下宣布:“三日后,明通商行将在孝陵举办招商大会,诚邀各地商贾前来洽谈合作。”

“什么?

招商大会?”

“正是!

明?

商行从来都没有想过吃独食,反而是准备和大家一起经营这些产品。”

消息一出,南京商界震动。

三日后,孝陵东侧的议事厅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商贾齐聚于此。

马和站在台上,不卑不亢地说道:“今日邀请各位前来,是要宣布明通商行的加盟制度。

商行将在各地遴选合作商,由总号统一供货,统一售价。”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一名苏州商人起身问道:“但不知这加盟,需要多少银两?”

“地域不同!

加盟费也是有差别,不过加盟费最低也要一千两。”

马和从容应答,“但首批货款需预付三成。

总号保证货源,并教授销售方法。

然而这个条件却是让不少商人望而却步,但仍有一些眼光长远的商贾看出了其中的商机。

杭州富商沈万三的侄儿沈荣当即表态:“马管事,我们沈家愿意在江浙一带加盟。

果然有了沈家带头,其他商人也纷纷跟进。

短短一个时辰,明通商行就签下了八家加盟商,收取加盟费和预付款共计三十多万两。

消息传回宫中,朱元璋看着锦衣卫的奏报,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小子,倒是会做生意。”

朱标担忧地说:“父皇,允?

如此大肆敛财,恐怕会引来非议。”

“让他赚。”

朱元璋不以为意,“总比某些人暗地里结党营私强。

再说了......”

他瞥了一眼奏报,“这些银子,最后不还是咱们朱家的?”

而在孝陵的苏宁,看着马和送来的加盟契约,嘴角微微扬起。

这只是他商业版图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计划要逐步展开。

“马和,接下来我们要开发新产品了。”

苏宁对马和吩咐道,“让工匠坊开始研究印染技术和造纸工艺。”

“奴婢这就去办。”

马和躬身应道,眼中满是敬佩。

夜色渐深,明通商行的后院依然灯火通明。

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整装待发,将把这些新奇商品运往全国各地。

而在不远处的孝陵内,那个年仅四岁的皇孙,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个时代的商业格局。

西安,秦王府。

秦王朱把玩着手中的琉璃花露水瓶,对身旁的长史笑道:“想不到允通这孩子,在孝陵守孝还不忘琢磨这些新奇玩意儿。

这花露水确实精巧,比宫里赏赐的香露也不遑多让。”

长史躬身回话:“王爷,听说这是皇孙特意让工匠研制的,南京城的达官显贵都在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