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捷!吐蕃的权力更迭!(2/2)

太平公主亲临现场,沉默良久,下令将陶俑带回实学馆研究。

经工匠拆解,发现卵石与之前所获材质相同,内部空腔中藏有微量粉末,化验后确认为南诏“梦引散”

与龟兹“忘忧草”

混合物,遇湿气可缓慢释放致幻气体。

“他们在用气味播种信仰。”

她冷声道,“让靠近者产生集体幻觉,继而坚信此地神圣。”

她当即命人在该地原址建造第八座照心台,命名为“醒墟台”

,并亲自题匾:“迷途知返,不在神谕,在镜。”

开台当日,她登台演讲:“你们说看见金光,我信。

你们说听见凤鸣,我也信。

因为那确实是你们的体验。

但我要问一句??

当你看见时,有没有闻到一丝甜腥之气?

当你听见时,脚底是否感到微微震动?

那是风穿石缝,是药气入鼻,是大脑在欺骗你的眼睛和耳朵。”

她展示陶俑剖面,播放风声模拟实验,甚至请来盲人乐师现场演奏“凤凰歌谣”

的音律构成。

“你们听到的神音,不过是由三个固定音符循环而成,反复刺激听觉记忆,形成‘熟悉感’,进而误认为‘启示’。”

台下万人寂静。

一位曾夜访佛寺的老者颤声问道:“可我明明看见凤凰展翅飞走,那影子那么大,怎么可能全是假的?”

太平公主点头,命人抬出一架大型光学装置??

两面倾斜铜镜与蜡烛组合,当场演示如何将一只麻雀的影子放大成巨鸟模样。

“你看的没错,但你看到的,只是真相的一个投影。”

老者怔立良久,忽然跪地痛哭:“我以为我见到了神……原来我只是太想再活一次……”

人群开始散去,无人喧哗,唯有叹息如风。

太平公主望着渐暗的天际,心中并无胜利喜悦。

她知道,今日说服一人,明日便会有十人陷入新骗局。

只要人间还有绝望,赤焰门的火种就不会熄灭。

但她也明白,自己能做的,就是不断建台,不断点灯,不断告诉人们:你可以做梦,但请记得醒来。

数日后,敦煌再报:三名“感孕”

女子中,两人经医学检查确认并未真正受孕,腹部隆起系长期服用膨胀草所致;第三人确有身孕,但胎儿基因检测显示为凡人男子所出,其人乃当地一名游方道士,已被捕审。

太平公主松了一口气,却又隐隐不安。

因为最后一人,虽承认被骗,却在狱中写下血书:“吾腹中子,纵非神赐,亦愿奉为圣胎。

宁信一世虚妄,不活半生清醒。”

她焚毁血书,却焚不尽心头阴霾。

原来,最可怕的不是谎言,而是有人宁愿活在谎言里。

冬至前夕,长安落雪。

太平公主在宫中设宴,邀请释疑司全体官员共饮守夜。

席间众人谈笑风生,庆贺三年来成果斐然,民间迷信大减,赤焰门踪迹几近绝迹。

她举杯微笑:“敬清醒者,敬敢于怀疑的人。”

话音未落,忽有侍卫飞奔而入:“殿下!

大明宫外墙,出现刻字!”

她起身疾行,至北墙之下,只见皑皑白雪覆盖的砖面上,被人用利器划出一行大字,深及寸许,鲜血淋漓: **“你建百台,不如我燃一灯;你破万妄,难熄一心。”

** 字迹尚未干涸,显然刚成不久。

太平公主静静伫立雪中,良久,轻声道:“把这句话拓下来,收入《释疑录》卷首。

让它告诉后人,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

她转身回殿,命人取来笔墨,在《蛊毒追踪册》最后一页,于“第八皿,已在孕育”

之下,添上新的一句: **“而我,仍在抵抗。”

** 雪越下越大,掩埋了城墙上的血字,也覆盖了整座长安城。

但在无数百姓家中,那本《破妄十二问》静静躺在案头,有些已被翻得页角卷起,有些上面贴满了稚嫩孩童的识字批注。

黎明将至。

在某户贫民小屋中,一个小女孩指着书中插图问母亲:“娘,凤凰真的存在吗?”

母亲笑着摇头:“也许不存在。

但我们可以自己画一只,比天上的还美。”

女孩欢呼着拿起炭笔,在墙上勾勒起来。

她画的,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右翼缺了一角。

就像当年那个断翎令。

但她不知道的是,在遥远西域的某座雪山洞窟中,一盏青铜灯正悄然点亮。

火焰摇曳,映出墙上七个名字。

而在第七个名字“柳初鸣”

之后,墨迹未干地添上了第八个: **“未知。”

** 风穿过幽谷,吹动一地灰烬。

新的轮回,已在无声中启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