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代课老师(2/3)
我心里感到暖洋洋的。
下课后回到宿舍,我告诉朱新民同事们对我都很热心,其中一位代课老师还是个美女、很有气质。
朱新民一听立马两眼放光:“真的吗?
那你把美女老师介绍给我”
。
我想我刚来学校,和王琴还不熟悉,怎么能冒昧地帮她介绍呢。
这时正好王琴从我宿舍门前经过,我便指给朱新民看。
朱新民一见两眼都直了,以后就呆在我宿舍不走了…… 整整一周,朱新民一直在校里陪我,他到外面吃,我也不好叫他走。
好不容易挨到星期六放学(那时单休),我收拾东西准备和他回家。
这时候王琴到宿舍找我:“孙老师,你们回家时能不能载我一段?”
她住磨头,和我们顺路,因为不是我的车,我有点犹豫,没想到朱新民立马就答应了:“好的好的,咱们三个人一起回家,路上还可以说说话呢。”
见朱新民已经答应了,我也笑了笑说:“好吧,咱们一起回家。”
我让王琴坐到我前面,三个人一路上有说有笑,朱新民将摩托车开得飞快,一会儿便到了王琴的家门口。
王琴邀请我们到她家里坐坐,朱新民求之不得,立即就去了她家,我也跟着进去了。
王琴向妈妈介绍了我和朱新民,她妈妈很感谢我们带她回家。
我说:“阿姨别客气,只是载了一段路而已。”
王琴妈妈说:“我女儿文化不高,工作上还望你多多指导。”
我说:“阿姨,我也是代课的,不过我们以后会互相帮助,您放心。”
就这样,我们又聊了好一阵,这时我想起离家还有一段路程,就赶紧和王琴母女告别,然后和朱新民向回家的方向出发。
我们到家后,天也快黑了,妈妈为我们做了晚饭,朱新民边吃边说“孙老师,今天到王琴家里,她妈妈对你挺热情,对我好像有些冷淡,你发现了吗”
?
我说:“她妈妈可能觉得我和王琴是同事,所以就和我多聊了一会儿,你不要多想。”
朱新民没有说话,低着头默默地吃饭。
开学第二周,朱新民又说要送我去学校,我说:“不必了,你要贩羊子,总不能为了我耽误生意。”
。
朱新民说:“那好吧,你自己坐车去,等星期六我去接你”
。
“还是不麻烦你了,星期六我坐公交到磨头,再坐公交到桃园。”
说实话,朱新民已经在学校陪了我一周,而且自己买饭吃,我实在不好意思麻烦他了。
等我到了学校,王琴也来了,她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感谢我和朱新民星期六送她回家。
我说:“都是同事,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这时我发现王琴比上周更漂亮了,她明显精心打扮了一番,头发顺直地披在肩上,眼睛大大的,灵动又多情,脸上白白静静,穿得很时尚,整个人既靓丽又充满朝气。
王琴看我有点发呆,立即娇羞地低下了头。
我也不好意思再看她,独自回到自己的宿舍。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又到了星期六的放学时间,我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坐车,忽然听见学校院子里有摩托车鸣号,跑出去一看——我的天!
朱新民真的来校里接我了。
“东西收拾好了吗,孙老师,我来接你回家了!”
朱新民边停车边问我。
“你还真的来了,精神可嘉啊!”
我调侃道。
“你的美女同事呢?
叫她和我们一起走吧。”
朱新民在我耳边悄悄问道。
“哦,我明白了,你是特意来接她的吧!?
居然还打着接我的名义,真的是重色轻友啊。”
“没有没有,我是个重色轻友的人吗?
真的是来接你回家的,顺便带上你的美女同事”
。
“好吧,我去叫一下王老师,咱们一起回家!
”
我到王琴的宿舍叫她,她正准备坐公交呢。
听说朱新民又来接我们,她很高兴地同意了,我们三个人又一路说说笑笑地回家了。
从此朱新民每周星期六都来接我回家,王琴也都跟着坐顺风车。
我们三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放寒假后,朱新民开启了疯狂的“恋爱”
模式:他每天都给王琴打电话,而且一打就是几十分钟。
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电话费又很贵,但对于朱新民来说,没有什么比追求一个心爱的人更重要了,即使电话费再贵,朱新民也在所不惜!
所有的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正月初五那天,朱新民去吴窑卖羊子时,半路上出了车祸,朱新民当场身亡!
第二学期开始了,王琴比上学期胖了一点,身材也丰满了许多。
我们照例相互问候,当提到朱新民的时候,王琴显得十分痛苦,她说当天早上朱新民还和她通过电话,叫她一定要注意安全,谁知道下午他就没有了。
我安慰她人死不能复生,自己一定要看开。
我后来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周和王琴一起去学校一起回来。
王琴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老婆。
爱情,不只是初见时的怦然心动;不只是恋爱时的卿卿我我;不只是婚礼上的海誓山盟;更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为了更好的生活一起努力打拼,相互扶持;更是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不离不弃、携手前行……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我是不是落入了一种自以为是的偏见中呢?
我喜欢看书,看书有很多好处,比如增长知识,学得技能,开阔眼界,抚慰心灵,提升认知……哪一样都离不开读书,所谓开卷有益,举不胜举,数不胜数。
不管春暖秋凉,还是夏热冬寒,无论阴晴雨雪,抑或雷霆风暴,每一个季节,每一天都适合读书。
每一个季节,每一天都应该读点书。
冬季北风呼啸,山寒水瘦,万木萧疏,鸟兽迁移或蛰伏,大自然调成相对安静的模式,连大街上的行人都明显减少了。
人们习惯闭户,将寒风关在窗外,围着火炉,以“窝冬”
的方式抵御寒冷。
此时,沉静的心正适合拾起一本书,一页页读下去,你会发现,书中自有炭火暖,书香相伴过暖冬。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每天早晨必读的文字。
古典诗词是最凝练的艺术,常常以精炼的笔墨传达出丰富而庞大的内涵和信息,不同于消遣类的书籍,真正读懂它们,需要沉浸式阅读。
清晨,从一夜的酣眠中醒来,正是最清醒的时刻,大脑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理解和吸收字句中的知识。
中午我会读几页散文。
午饭后,坐在床上,倚靠着床头,暖暖的被窝包裹住身子,拿起一本书,读上几页,读着读着,暖意融融中,睡意袭来,抛书小睡。
散文通常语言朴素,清新自然,篇幅不长,读起来是很放松的感觉,相当于赏花,某一朵花的颜色和香味是自己喜欢的,那就多注目一会儿,凑近鼻孔深吸几口,说不定它们会进入中午的短梦中,把梦也熏得香香的,暖暖的。
晚上下班回家,收拾完毕,我或是坐在书桌前写点什么,或是在桌上摊开一本书,读点什么,脚下放一个小电炉。
彼时,总会想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的诗句。
晚上会根据近期目标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文学类、哲学类、财富类、参考类书籍,不一而足。
我不仅喜欢看书,也喜欢写作,但我一直活得很清醒,我知道文字不是我的全部。
我只是有空时才写作,做饭,做家务,我一样没落下。
写作,是一种内在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我最初爱上写作,也是喜欢这种畅快淋漓的表达。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写自己的所感所悟。
因为写作,我们可以用文字更好地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