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7章 让李世民意外的表现,刘树义第一次参与朝议!(1/4)

厚重的殿门缓缓打开。

刘树义如之前一般,进入两仪殿。

而刚进入,他就察觉到了异常之处。

因为他发现殿内几人,都在紧紧地看着自己。

长孙无忌面带诧异,杜如晦一脸欣慰。

高坐龙椅之上的李世民,那张深不可测的脸上,此刻也有满意之色浮现。

刘树义快步来到殿前,向李世民行礼:“见过陛下。”

“爱卿平身。”

李世民声音比早晨见到时,要更加的温和。

“谢陛下。”

刘树义直起身来,他知道几人这般异常的原因,没有耽搁,直接道:“臣不负陛下厚爱,已查明易州刺史马富远之死,乃柳元明同谋,并州刺史安庆西所为!”

“现已将安庆西及其同伙都亭驿卒王希押入刑部大牢,待日后审判定罪。”

听到刘树义的话,长孙无忌和杜如晦,都露出意外之色。

“凶手是并州刺史安庆西?”

安庆西身为从三品地方重臣,放在朝廷里,也是六部、五监、九寺最高官员的级别,整个大唐这等品级的高官,也不过几十个罢了。

他们没想到,这样的重臣,竟会是柳元明的同谋。

李世民目光深邃,道:“详细讲述。”

刘树义没有隐瞒,直接将自己抵达都亭驿后,是如何确定的案发时间,如何找到的第一案发现场,又是如何从安庆西与崔麟那里得到的秦伍元的重要证词......

之后又是如何识破安庆西的诡计,确定死者有两个,并且根据马富远所进行的反击,最终揪出安庆西,以及他如何安抚河北道官员,让他们相信朝廷......

每一个环节,所有的阴谋与破解之法,他都十分详细的说了一遍。

空旷的大殿,随着他话音的结束,半晌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杜如晦才感慨道:“真是没想到,安庆西为了陷害朝廷,竟是设计出了这般复杂的阴谋。”

他看向刘树义,满是欣慰道:“你能在不到三个时辰的时间里,破解他的阴谋,查明真相,当真是不容易。”

长孙无忌看向刘树义的眼眸,也比早晨时,更多了一分重视,他点头道:“刘员外郎果真断案如神,陛下没有信错人。”

“哈哈哈哈,朕就知道,刘爱卿绝不会让朕失望!”

听得两人的话,李世民直接爽朗一笑。

他看着年轻俊朗的刘树义,眼中有着藏不住的欣赏:“能破案,说明你有查案的天赋,本领高超。”

“能当机立断,趁机讲述柳元明与安庆西的阴谋,直接断绝他们以后再杀人陷害的可能,是深谋。”

“能替朕安抚息王旧部,让他们相信朝廷,稳住局势,是远见。”

“刘爱卿,你今日所做一切,都称得上一个好字!”

听着李世民这毫不掩饰的欣赏与称赞,刘树义心中松了口气。

得李世民看重,便不枉他为了查明此案,耗费的那些心力。

他说道:“陛下以国士待臣,自当国士报之,此皆臣应做之事,不敢居功。”

见刘树义立功而不骄,仍旧谦逊得体,李世民更加满意的点头。

连长孙无忌,都不由多看了刘树义几眼,向杜如晦低声道:“怪不得你这般欣赏他,他确实在年轻一辈里,无论能力还是心性,都首屈一指。”

听着长孙无忌称赞自己看重的人,杜如晦刚笑着点了点头,可忽然间,他心中就警铃大作。

长孙无忌这个城府极深之人,很少这般称赞他人。

他该不会也看上刘树义了吧?

而且长孙无忌家里,也有个适龄女儿待嫁……………… 杜如晦心神立即警惕起来,程咬金和他抢人他不怕,程咬金虽然比较混账,但行事光明正大,直来直去,他只要小心一些,总能防得住。

可长孙无忌手段诡谲,万一用阴的......

杜如晦觉得自己得催催女儿和刘树义的进度了,万不能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中途被别人摘了桃子。

“长孙爱卿……………”

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道:“案子的来龙去脉你都清楚了吧?”

长孙无忌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当即道:“臣已全部明了。”

“那给河北道去信一事,就交给你了,务必以最快速度将案子真相送到河北道!”

“臣明白,臣这就去做!”

说完,长孙无忌向杜如晦点了点头,又深深看了刘树义一眼,便直接转身,快步离去。

很快,宽敞的两仪殿,就只剩下刘树义三人。

“陛下......”

刘树义看向李世民,道:“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要禀报。”

还有?

李世民眉毛一挑,道:“说。”

刘树义道:“第一件事,是薛延陀使臣团内可能潜藏着突厥谍探....."

刘树义将他与崔麟的交谈,以及和杜构的猜测,详细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后,目光陡然冷冽了几分。

“颉利!”

“他还真是够谨慎的,知道突厥内乱,朕可能会抓住机会,就利用起了朕扶持的薛延陀!”

李世民对突厥的不喜与恨意,是实打实的。

回想起武德九年的事,至今他都无法释怀。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他登基为帝。

结果仅仅过了半个月,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就进犯高陵,最后更是直逼长安城!

而那时,长安城兵力极少,根本不是二十万突厥铁骑的对手。

所以李世民被迫与颉利见面,签订盟约。

他刚刚登基,颉利就打上皇都,这对新君来说,与骑在脑袋上欺辱有何区别?

故此,在那之后,李世民就发誓,此生必灭突厥!

必报此仇。

这也是为何,眼见突厥内乱,他这般迫切的想要抓住机会,出兵由突厥扶持的梁师都的主要原因。

杜如晦知道李世民对突厥的不喜,也明白薛延陀在大唐谋算突厥计划里的战略地位,他想了想,道:“此事不能声张,在不确定突厥谍探是谁之前,绝不能让薛延陀使臣知晓此事。”

“我们不能给突厥散播谣言,离间我们与薛延陀的机会。”

李世民颔首:“朕会安排禁卫紧盯薛延陀使臣,但凡那个谍探敢露头,朕会第一时间将其捉拿!”

他看向刘树义,道:“你的提醒很及时,若能捉拿突厥谍探,粉碎突厥阴谋,功劳有你一份。”

刘树义没想到躺着都能分到功劳,连忙道:“谢陛下。”

李世民道:“该是你的,不必谢朕......

说说吧,还有一件事是什么?”

“臣在马刺史房间寻找线索时,发现了一件事......”

接着,刘树义将他是如何通过文房四宝察觉到马富远藏了信件,又是如何根据靴子上的压痕,找到信件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

臣打开信件,最终知晓,马刺史前来长安,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做。

“什么事?”

李世民和杜如晦都紧盯着刘树义,马富远将信藏得如此隐秘,让他们意识到,这很可能与河北道那些不安分的息王旧部的阴谋有关。

刘树义看向李世民,深吸一口气,道:“他们要找......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

杜如晦先是一怔,继而似乎明白了他们的意图,脸色不由微变。

他忙看向李世民。

只见李世民的目光,已经冰寒无比。

“好啊!”

“不仅偷偷聚拢兵力,现在更是连传国玉玺都开始找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