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8章 五品之爵,李世民的许诺!(2/4)

若是这样,河北道必乱!

柳元明他们的阴谋,也就相当于得逞了。

对大唐来说,将是不可避免的无妄之灾!

想明白这些,刘树义神色也跟着凝重起来,他说道:“调查了吗?”

杜如晦摇头:“此事事关重大,绝对不能有失。”

他看着刘树义,道:“你的本事,我们有目共睹,而且柳元明的阴谋,也是你发现的,你与他们已经交过手,也算有些经验......

故此,经过我与陛下,长孙尚书沟通后,我们一致认为,将此案交给你,最为稳妥。

“所以,我们一边命金吾卫封锁都亭驿,不许任何人进出,也不许任何消息外传,一边立即命人唤你前来。”

刘树义心中恍然。

怪不得他什么风声也没听到,原来在案发第一时间,消息就被封锁了。

这样做,有好处,能够最大程度的延缓消息传到河北道的时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侦破案件。

但也有坏处。

金吾卫封锁都亭驿之事,必会被其他人知晓。

而因消息封锁,百官不知道都亭驿内究竟发生了何事,只会胡乱猜测。

这种猜测,必会导致流言四起。

若是传到河北道,即便息王旧部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何事,恐怕也会去猜测,是否是去往长安述职的官员出现意外,从而猜测朝廷是否要对他们清算。

这个时候,若柳元明的同伙再煽风点火,推波助澜.....

甚至直接将朝廷封锁的易州刺史被杀之事直接宣扬出来.......

息王旧部会如何想?

他们只会认为朝廷的故意隐瞒,就是为了麻痹他们,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 到那时,情况反而会比不隐瞒,要更为糟糕!

所以,封锁消息,是一个双面刃。

若能快速破案,在柳元明同伙煽动息王旧部之前,将真相公布,那么危机自解。

可若是无法迅速破案,一旦让息王旧部知道朝廷隐瞒了什么,动乱......

恐怕会一触即发!

形势竟到了如此险峻之刻!

他心思百转,道:“能够确定,此事就是柳元明同伙所为吗?”

杜如晦摇头:“尚未调查,暂时无法确定,但无论是否是柳元明同伙所为,马富远之死的消息一传出,他们都必然会抓住机会!”

“所以,是否是柳元明同伙所为不重要,重要的是马富远一死,若找不到真凶,给不出真相......

事情就一定会变成最糟糕的情况!”

刘树义蹙眉点头。

他也明白这一点。

杜如晦看向他,道:“而如果此案真的是柳元明同伙所为,可能现在消息已经在传往河北道的路上,所能留给我们的时间,也许一天都没有,我们也必须尽快派人赶赴河北道……………… “纵观朝野上下,能够做到一日破案的人,只有你!”

“所以......”

杜如晦目光深沉的看着他,声音前所未有的严肃认真。

“刘树义,此值大唐危机关头,你......

愿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吗?”

随着杜如晦声音的落下,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长孙无忌,那双幽深平静的眸子,看向刘树义。

龙椅之上的李世民,也沉默的看着他。

被大唐可谓三个权势最大的人这样盯着,刘树义只觉得肩膀一沉。

不仅是他们给自己的压力,更是此案关乎大唐安危的责任过于沉重。

刘树义即便两世为人,也从未接触过这种几乎直接影响天下局势的案子。

他明白,此时此刻,他其实没有第二个选择。

李世民不是直接给他下令,责令他一日破案,威胁他一日不破就人头落地,反而是单独召见,给他莫大荣光,且在见面之初,对他又那般温和,甚至还专门讲起他的父亲………………… 君已用国士之礼相待了。

刘树义深吸一口气,旋即直接躬身,声音朗朗:“臣即为大唐臣子,早已有为陛下,为大唐舍命之决心与觉悟!”

“此案,臣愿立下军令状,若无法一日内破解,任由陛下处置。”

如果案子无法及时破解,真的导致河北生乱,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

到那时,即便杜如晦再保自己,自己也必然要担最大的责任。

其结果,轻则丢官,重则身死。

所以,无论自己怎么说,结果都是一样,还不如表现的坚定决绝一些,以军令状的方式回应,让李世民感受到自己的忠心。

这样的话,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印象,或许会更上一层。

一旦破案,李世民对自己的赏赐,恐怕也会因此更高。

“好!”

果不其然,在刘树义坚定的说出这句话后,李世民当即叫了一声好。

他双眼看着刘树义,声音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我大唐臣子,自该有此魄力!”

“刘树义,朕非昏君,知晓一日破案的难度。”

“但正如杜仆射所言,此值紧要关头,朕能等,可贼人不会等,一旦河北之地生乱,届时必将满目疮痍,死伤无数………………”

“所以,朕只能将压力交给你。”

“但朕可以向你许诺......”

刘树义下意识看向李世民。

就听李世民沉声道:“若你能一日破案,力挽狂澜,粉碎贼人阴谋,朕许你县子之!”

县子之?!

听到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忌和杜如晦,脸上都不由露出惊异之色。

很明显,这个封赏,是他们之前未曾商量过的。

唐朝有九等爵位,从上到下分别为王、嗣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伯、县子与县男,爵位于官职不同,官职代表的是权利,爵位代表的则是荣耀与地位,代表你在陛下心中的位置,代表你给大唐立下了多少功劳。

而且县侯之上的爵位,有一些可以世袭。

拥有了爵位,可以说,就拥有了一个家族传承的根基,若是可以世袭的爵位,更可以保证几代以内,家族不会落魄。

虽然他现在只是县子,没资格世袭,可有了爵位,就有了爵位晋升的机会,谁能知道他以后就不能继续向上晋升,到达县侯、县公,甚至国公呢?

所以,多少人一辈子,打破脑袋都想获得一个爵位。

但现在是唐初,爵位尚未泛滥,李世民将爵位握的很紧,除了跟随他的功臣外,他还尚未将爵位赐予过其他人。

故此,李世民能许诺给刘树义爵位,并且还不是最低一等的县男,而是再上一等的县子之爵,足以看出他对刘树义,确实十分看重。

且这个看重,不是因为杜如晦。

否则,最多奖赏一个县男,便已是莫大的皇恩了。

而爵位也是有品级的,虽不是实权官职,但有了这个爵位,也就相当于有了同等的待遇。

县子之爵,是正五品待遇。

也就是说,刘树义若能侦破此案,真的成为县子,他的待遇,便可由从六品,一跃成为正五品,俸禄更为丰厚。

与妙音儿所说的尽快升到五品,虽然官职没到,但地位与俸禄却巧合的先到了......

刘树义知道李世民一定会重赏自己,却没想到是这般重赏。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震动,再度行礼,道:“臣必竭尽全力侦破此案,不负陛下厚爱!”

见陛下这般许诺,刘树义却仍旧十分冷静沉着,没有丝毫失态,长孙无忌眸底深处不由闪过些许精芒,他终于知道杜如晦为何如此看重刘树义了。

杜如晦捋了捋胡子,看向刘树义的神情,既有担忧,也有欣慰。

担忧是越丰厚的奖赏,等同的就是越大的危机,若刘树义无法破解此案,他不知自己能否保下刘树义的性命。

而欣慰,则是刘树义哪怕在陛下面前,都能如此沉着冷静,远比其他同龄的年轻一辈的官员稳重的多,这必会给陛下更好的印象。

李世民见刘树义宠辱不惊,的确如杜如晦所想的那般,满意的点头。

“时间紧迫,朕不耽搁你查案的时间。”

“持朕手谕……………”

他拿起书案上的手谕,将其递给杜如晦,杜如晦又转交给刘树义。

见刘树义双手接过手谕,李世民才继续道:“你可调集任何人员辅佐你,也可调查任何人、任何事,谁敢抗命,便是违抗朕的命令,朕给你先斩后奏之权………………”

“朕只要结果!"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