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章湘西雨夜的傩戏初遇(二)(2/2)

田班主摸着面具冰凉的表面,突然笑出声:“这傩面倒是不怕水,当年张老爹刻的镇水傩,泡三天三夜就发胀。”

在吕洞山的露天剧场,中法联合演出《傩・等待》拉开帷幕。

当虚拟的傩公和戈多同时出现在舞台上,台下的观众发出惊叹。

林砚注意到田班主的手在发抖,他的眼睛死死盯着空中漂浮的面具,仿佛看见傩神真的降临。

谢幕时,让 - 皮埃尔握住田班主的手:“您知道吗?

您的‘杠仙’和我们的方法派表演,本质都是与角色合一。”

田班主似懂非懂地点头,突然把自己的老傩面扣在法国导演脸上。

面具下传来 muffled 的笑声,LED 灯在眼眶里忽明忽暗,像极了湘西雨夜的鬼火。

林砚再次回到夯沙村时,田班主的傩戏社已经搬到了新盖的文化站。

太阳能板在屋顶闪着光,屋里摆着两台崭新的电脑,阿朵正在用编曲软件改编傩堂调。

“田师父说要把《送子歌》改成电子音乐。”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音箱里传出带着合成器音色的傩戏唱腔。

田班主坐在摇椅上,膝盖上摊着本《傩戏数字化保护手册》。

“阿朵教我用这个。”

他指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自己跳傩的动作分解图,“原来我的‘七星步’有三个关节角度不对,会伤腰。”

林砚翻开桌上的笔记本,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照片 —— 二十年前的田班主,戴着 “开山”

面具站在老戏台前。

旁边是阿朵用 3D 打印技术复刻的面具,表面还带着未打磨的棱角。

“您看这纹路。”

田班主突然说,“机器刻的太规整,少了股子野气。”

窗外传来鼓声,阿雅带着一群孩子在晒谷场上排练。

他们的傩戏服是用防水面料做的,面具上装着微型麦克风。

“这样下雨也能演。”

阿雅擦着汗,“上次去县城演出,突然下雨,老傩面差点泡坏了。”

林砚走到文化站门口,看见向大姐正在教几个游客画傩面。

她用的是可水洗颜料,画完的面具可以直接戴在脸上拍照。

“年轻人喜欢这个。”

向大姐冲她眨眨眼,“等下还要教他们用手机 APP 给面具上色。”

暮色渐浓时,田班主突然把林砚拉到后山。

月光下,老戏台的残垣断壁泛着青灰。

“我做了个梦。”

他的声音很低,“梦见所有傩面都活了,在戏台上跳舞。

那些木头的、塑料的、电子的,都在跳。”

林砚摸出口袋里的樟木碎片,它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远处传来阿朵的歌声,电子节拍里混着古老的傩堂调。

她知道,傩戏的魂灵从未离开,它只是换了副面孔,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呼吸。

雨丝斜斜地织在青石板上,晕开一片片深浅不一的墨色。

沈砚秋攥着那枚冰凉的青铜铃铛,指腹反复摩挲着上面模糊的饕餮纹,第三次在岔路口停下脚步。

“姑娘是要去老祠堂?”

卖姜糖的阿婆掀开竹篮上的油纸,蒸腾的热气裹着辛辣的甜香漫过来,“沿墙根走到底,看见那棵歪脖子樟树就到了。”

沈砚秋道了谢,转身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议论。

“又是来看傩戏的?”

“怕不是冲着秦家小子来的……”

她的靴底碾过积水,将那些话语踩碎在咯吱声里。

祠堂的木门虚掩着,推开门时惊起一串潮湿的霉味。

穿堂风卷着雨珠扑在脸上,她忽然听见里屋传来沙沙声。

绕过积灰的香案,看见一个背影正蹲在墙角翻木箱,蓝布衫的下摆沾着泥点。

“秦先生?”

那人猛地回头,樟木箱的铜锁磕在砖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林砚的睫毛还挂着雨珠,看见她手里的铃铛时,喉结几不可查地动了动。

“沈小姐怎么来了?”

“来还东西。”

沈砚秋将铃铛放在供桌上,烛火在金属表面投下晃动的光斑,“昨夜雨太大,误拿了你的东西。”

他的目光落在铃铛上,那上面还留着她的指温。

“这是祖传的法器,”

林砚站起身,袖口滑落露出半截小臂,上面有几道淡红色的印记,“沈小姐对傩戏感兴趣?”

“只是偶然撞见。”

她瞥见木箱里露出的彩色绸布,“你们在准备什么?”

“后天是山神诞。”

林砚合上箱子,锁扣发出清脆的咬合声,“要演《搬开山》。”

他忽然笑了笑,眼角的纹路里还藏着昨夜的油彩,“沈小姐要是想看,我给你留个好位置。”

沈砚秋的指尖在供桌边缘划了道弧线。

“听说秦家傩戏有绝技,”

她抬眼时正撞上他的目光,“能请山神上身?”

雨突然下得急了,打在窗棂上噼啪作响。

林砚的脸色暗了暗,转身从墙角拖出一把油纸伞。

“山路滑,我送你回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