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未了情(1/3)

等吴桐匆匆赶到钦差行辕时,夜色已浓。

行辕外戒备森严,远远望去,里面一派灯火通明,嘈杂声从中央大帐隐隐传来,只是看着,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同寻常。

张举人攥着官袍下摆,等在门口来回踱步,一见吴桐来了,他立刻小跑着迎上前去。

“先生,您可算来了!”

他额角还挂着细汗:“林大人请了不少官员过来,里头都快要吵翻了!”

一听这话,吴桐心中更是疑窦丛生。

顾不得肋下还在隐隐作痛的伤势,他拄着拐杖凑近问道:“耀祖,这么晚了,林大人请的又都是官员,有何急事召我这个平民?”

张张举人苦着脸摆手,引着他往行辕西侧走:“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您进去听听就知道??

不过里头文武官员都在,您千万低调些,别惹眼。”

二人从侧面绕过前庭,张举人走在前面,替吴桐掀开一道厚重的幕帘。

吴桐刚踏进去,就听见前帐传来一声粗哑的高喝,带着武人特有的直率: “林大人!

依末将看,明日一早就把那些烟土拉去虎门滩头,堆成山一把火烧了!

好让那些走私的洋鬼子瞧瞧,咱大清不是好欺负的!”

吴桐跟在张举人身后,悄无声息进入前帐。

放眼望去,只见在偌大的厅堂里,汇聚了不下三四十名官员,从顶戴袍服来看,文武皆有,品轶至少都在六品以上,可谓广东一省的中坚力量尽集于此。

烛火通明,映照着堂下一张张神色凝重的面孔。

端坐主位的林则徐显然已是连日操劳,他面容疲惫,仍强打精神,抬手虚按,示意刚才发言的那位三品参将坐下。

“今日召集诸位,是为共商烟土销毁之策。”

他环顾堂下众官员,说道:“缴获日增,堆积如山,如何彻底销毁,不留后患,还望各位畅所欲言,拿个稳妥主意。”

“这有何难!”

方才那名武官又坐不住了,他往前探了探身子:“末将在福建剿匪时,烧过的鸦片没有千斤也有八百斤,堆在滩头浇上煤油,一把火就烧得干干净净!”

他话音刚落,旁边一名身穿三品文官袍服的官员立马摇头,手里的折扇“啪”

地展开,扇面上的水墨山水抖三抖: “王总兵此言差矣!

先前烧百十斤烟土,毒烟就够让周遭百丈不得近人。”

他顿了顿,端出一副久司财库的架势:“下官粗算,如今烟土已逾百万斤,若真用明火点燃,毒烟蒸腾,足以笼罩整个广府月余不散,届时只怕连老鼠都要染上烟瘾!”

帐内顿时响起一阵低笑,不过没人觉得夸张??

去年城西烟馆失火,不过几十斤烟土烧了起来,结果周边半条街的人都头晕恶心了三天。

“那依方大人之见呢?”

林则徐看向他。

“下官以为......”

方大人捋道:“不如运至外海,倾倒入洋,以海水化之,一了百了。”

话音刚落,一位熟悉海事的水师将领,便站出来出言反对。

“此法恐难奏效!”

他合手上奏:“诸位大人有所不知,鸦片此物特性古怪,遇水不溶,质轻浮海。”

“若倾入海中,非但不会沉底,反而会大片漂浮于水面,无异于还给那些鸦片贩子,他们只需派出小船打捞,便可坐收其利,我等前功尽弃!”

“既然如此......”

这时,一位年老些的知府提议:“那何不深挖巨坑,将烟土掩埋其中,再派重兵把守,?”

这个办法一出,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大伙凑过来一合计,武官们觉得能尽快了事,文官们觉得能节省开支,于是纷纷点头附和: “这个主意不错!”

“要我看不必多派人手,派几个赋闲老兵过去就够了!”

“埋深点,再夯实了,万无一失!”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从角落里蓦然传来: “此法不妥。”

帐内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者一袭青衫,模样并非官身,正神色自若的坐在张举人身旁。

张举人脸都白了,暴露在这么多官员的眼睛底下,让他浑身长了刺一样难受,他一个劲扯吴桐袖子,可后者全然不为所动,不卑不亢应向投来的全部目光。

堂下响起一阵低抑的议论声,有人当即皱眉嘀咕,有人和旁边的同僚窃窃私语,不过更多的则是惊讶于此人的身份和胆量。

“此乃何人?

竟敢在此妄言?”

“似是宝芝林的吴先生......”

“一介郎中?

也敢擅议军政大事?”

吴桐没管这些闲言碎语,他一字一句说道:“鸦片中的膏脂黏性极强,埋入地下后,会顺着土壤缝隙往深处渗。”

“如此大量的鸦片,可以预见,不消半年,周边方圆数十里的井水都会带上烟味,人喝了同样会染瘾,地里的庄稼也会枯死??

这不是销毁,是给子孙后代遗留祸根。”

“你胡说什么!”

方才提议掩埋的老知府气得吹胡子瞪眼:“不过是些烟土,埋深点怎么会出事?”

“那不知大人,可曾见过烟土埋进地里的模样吗?”

吴桐反问。

“这......”

老知府一时语塞,捋着胡子说不出下半句来。

“我见过。”

吴桐语气平静,他直视着满堂官员说道:“永花楼被查抄后,据楼里龟公交代,他们把来不及变卖的烟土,全都埋在后院的柴火垛底下。”

“我特意过去看过,在掩埋地点附近,就有一口水井。”

吴桐神色一凛:“结果打出来的井水泛着油光,显然已经被烟膏渗透污染??

这就是前车之鉴。”

人群鸦雀无声,林则徐的目光落在吴桐身上,疲惫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他笑了笑,开口道:“吴先生通晓医理,久在民间,知道不少法子,既然有此见解,想必已有良策,但说无妨。”

吴桐不免心潮澎湃,他仿佛看到了历史书上,那几行熟悉的记载……………… 历史和未来,在此刻形成一条衔尾蛇??

这场由林则徐主持的壮举载入史册,被后世的他所闻所知;

而如今他跨越未来的彼岸,又将这个方法溯回此地。

二百年岁月互因互果,以他作桥,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吴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向前一步,朗声说道: “林大人,各位大人,在下确有一法,或可彻底解决此患????

此法可称为‘海水浸化法”



’ 当全部视线都聚焦在他身上,吴桐清晰说道:“可在虎门海滩高处,开挖两个巨型方池,池底铺以石板,四周钉板以防渗漏,池前设一涵洞通海,池后挖一水沟引流。”

他略一停顿,见众人都在凝神倾听,便继续详解:“销毁时,先由水沟车水入池,投入重盐,制成卤水,再将烟土投入卤水浸泡半日以上,使其充分软化,再将大量生石灰投入池中。

“石灰遇水,释放巨热,顷刻沸腾。

“烟土在滚烫的卤水里,毒性成分会被彻底分解销蚀。

待退潮时,打开涵洞,将池中残渣随潮水冲入大海。”

“如此循环操作,不见明火,不生毒烟,可使鸦片消弭于无形,从根本上杜绝复用或遗害的可能。

话音落下,帐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阵阵赞叹。

“妙啊!

重卤化毒,石灰化热,海水化渣,环环相扣!”

“不见烟火,不污染城乡,好!”

“盐卤和石灰都是易得之物,如此一来,也不必开销太多银子了!”

“此法周全稳妥,切实可行!”

林则徐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里焕发出近日少有的神采。

“好!

吴先生此法甚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