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少帝密信(2/2)
他握着腰间佩剑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仿佛那冰冷的剑柄能给他带来一丝掌控感。
“‘靖王政敌’…”
萧劲衍的声音低沉得如同磨砂,每一个字都带着金属的质感,“少帝点明了方向。
看来,靖王在朝中的处境,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凶险。
那些人,连朔北这块‘肥肉’都不肯放过,真是…贪婪成性!”
他猛地一拳砸在旁边的书案上,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书房里回荡,震得笔墨微颤。
黄玉卿将绢帛轻轻放在案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冰凉的丝帛,试图汲取一丝冷静。
少帝的信任是暖的,但字里行间透出的寒意却更深。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最初的震惊和愤怒中沉淀下来,现代商业竞争的残酷经验在脑海中翻腾——树大招风,利高招妒,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朔北的繁荣,在带来生机的同时,也为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劲衍,”
她的声音异常平稳,却带着一种紧绷的力道,“少帝的提醒,是警钟,也是鞭策。
‘内固根本,外防宵小’,这八个字,是眼下唯一的生路。”
她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隼,直视着萧劲衍,“苏清柔勾结流寇,是外敌;如今京中权贵觊觎,是内患。
内患之毒,甚于外敌!
他们不会明刀明枪,只会用流言、构陷、甚至…更阴险的手段。”
萧劲衍的眉头锁得更紧:“你的意思是?”
“‘朔北模式’不能停,反而要更快、更稳地推进!”
黄玉卿的语速加快,思路异常清晰,“蓄水池、水渠、耐旱作物、牧场、酒坊、手工作坊…这个闭环经济,是我们对抗一切风雨的根基!
根基越深,他们就越难撼动。
同时,”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冽,“我们需要更强大的‘盾牌’。
萧明轩那个‘以牧民为眼线,构建边境预警网’的构想,必须立刻着手实施!
牧民归心,他们就是我们在草原上最敏锐的眼睛和耳朵,任何细作、任何异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这既是军事防御,也是向京中表明——朔北的稳定,靠的是军民同心,而非私藏甲兵!”
萧劲衍眼中精光一闪,猛地击掌:“好!
明轩这孩子,有将才之风!
此事我亲自督办,务必在最短时间内织成这张网!
还有…”
他想起什么,语气更加凝重,“军备!
那些改良的弓弦、破甲箭头、简易投石机,还有提升士兵体质的灵泉药浴…都必须加快进度,秘密进行!
京中有人想动我们,北境那些被我们打败的豺狼,也不会甘心!”
“对!”
黄玉卿点头,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酒坊、手工作坊的利润,要拿出更大一部分投入军备和民生。
‘朔北商会’的成立,刻不容缓!
整合资源,规范贸易,统一对外议价,既能提升我们的议价能力,抗衡外部倾销,更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经济合力,让那些想‘分羹’的权贵知道,朔北的财富,是军民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不是任人宰割的肥羊!”
她仿佛已经看到商会的雏形,那将是朔北经济自主的又一道坚固堡垒。
夫妻二人目光交汇,无需更多言语,一个清晰而沉重的共识在沉默中达成。
京中的阴影如同无形的巨网,悄然笼罩而来,而他们能做的,就是在这风暴来临之前,将朔北这块磐石,锻造得更加坚硬、更加不可撼动。
夜色渐深,朔北城在万籁俱寂中沉睡。
黄玉卿和萧劲衍并肩站在将军府最高的城头。
春夜的寒意依旧料峭,吹拂着他们的衣袂。
城下,点点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勾勒出这座边城坚韧的轮廓。
远处,是广袤无垠、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深邃莫测的草原。
“劲衍,”
黄玉卿望着那片黑暗,声音很轻,却带着穿透夜色的力量,“少帝说‘朔北安,则北境安;北境安,则天下安’。
这担子,比我想象的更重。”
萧劲衍没有看她,目光同样投向那片象征着未知与威胁的黑暗,沉稳的声音如同磐石落地:“重又如何?
你我在此一日,朔北便一日无忧。
京中那些魑魅魍魉,北境那些虎狼之辈,只管放马过来!”
他握住了黄玉卿微凉的手,那掌心的温度,坚定而灼热。
黄玉卿反手回握,感受着那份力量。
少帝的密信,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大风暴的门。
苏清柔的疯狂反扑,不过是序曲。
京中权贵的觊觎,靖王政敌的暗箭,才是真正汹涌的潜流。
而更远处,北境游牧联盟的阴影,已在探报中若隐若现。
她抬头望向墨色的天穹,那里没有星光,只有浓得化不开的沉寂。
“风暴要来了。”
她喃喃道,声音被夜风吹散。
萧劲衍紧了紧握着她的手,目光如炬,穿透黑暗,仿佛要刺破那即将席卷而来的战云:“来了,便战!”
城头之上,两道身影伫立如松,沉默地凝视着被黑暗吞噬的远方。
朔北的灯火在他们身后温暖地亮着,像一颗在无边寒夜中倔强燃烧的心。
那浓得化不开的夜色深处,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窥伺,有无数暗流在涌动。
少帝密信带来的寒意尚未消散,一种更宏大、更致命的压迫感,正随着夜风,无声无息地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