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章 少帝密信(1/2)

朔北的春日,终于挣脱了冬雪的桎梏,带着迟来的暖意,慷慨地洒满了这片饱经磨砺的土地。

第六十九章里那场惊天动地的雪灾与紧随其后的旱灾预警,仿佛已是遥远的噩梦。

如今,目光所及,是“朔北模式”

结出的累累硕果——巨大的地下蓄水池如沉睡的巨兽,在城郊低伏,池壁由青石与特制灰浆砌就,坚固而沉默,只待旱魃肆虐时,便能将生命之水精准地输送到每一片改良过的耐旱作物田。

那些田垄间,新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舒展,充满韧性。

远处的牧场,牛羊膘肥体壮,悠闲啃食着返青的牧草。

酒坊扩建的区域,蒸腾的酒香混合着果脯的甜润,飘散得老远,引得路人驻足。

手工作坊里,纺车嗡嗡,铁锤叮当,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

牧民们脸上洋溢的,不再是雪灾初期的绝望与茫然,而是劫后余生、安居乐业的踏实与满足。

汉军士兵巡逻其间,与牧民交谈甚欢,军民融合,已非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日常。

黄玉卿站在将军府书房的窗前,望着这生机勃勃的画卷,心头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慰藉。

指尖轻轻抚过窗棂,触感温润,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复苏的脉搏。

雪灾中苏清柔的疯狂反扑,那场冲击粮仓的暴动,至今想来仍让她指尖微凉。

然而,正是那场危机,成了淬炼“朔北模式”

的烈火。

她果断启用空间储备,灵泉水救死扶伤,高热量食物雪中送炭,最终不仅粉碎了谣言,更将“朔北守护神”

的称号牢牢刻进了牧民的心坎里。

苏清柔的末路,流放途中病饿交加的凄惨下场,像一抹沉重的阴影,提醒着她斗争的残酷,却也印证了邪不胜正的必然。

“娘亲!

娘亲!”

清脆的童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念安和念北像两只欢快的小鸟,扑了进来。

念安手里攥着一卷小小的羊皮地图,那是萧劲衍特意命人给他做的沙盘地图的简化版,上面用炭笔歪歪扭扭地画着几条线和几个小圈。

念北则抱着一个小木匣,里面是酒坊废弃的账本残页和几枚用来记账的贝壳。

“娘亲,你看爹爹给我的地图!”

念安献宝似的展开羊皮卷,小手指点着,“这里是城,这里是水,这里是牧草多的地方!

爹爹说,敌人要是来,我们就能从这些地方看到!”

黄玉卿眼中漾起笑意,蹲下身,温柔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念安真聪明,这就是‘预警’,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能早早发现危险。”

她顺势引导,“那你觉得,除了这些地方,还有哪里可以放我们的‘眼睛’呢?”

念安皱着小眉头,努力思索,目光扫过窗外远处起伏的山峦:“那些…那些山后面?

还有…还有放牧的阿叔们?

他们天天在外面走!”

“好想法!”

黄玉卿赞许地点头,心中一动,萧明轩那个“以牧民为眼线,构建边境预警网”

的构想,竟在稚子无心的话语中有了雏形。

她看向念北,“念北呢?

你的小匣子里有什么宝贝?”

念北打开木匣,小心地拿出几张账页,上面有她模仿大人画的歪歪扭扭的符号:“娘亲,这是酒,这是肉,这是布…爹爹说,这个多,那个就少,要换换换。”

她的小手在账页上比划着,对“交换”

和“价值”

有着天然的敏感。

黄玉卿的心被这小小的身影填得满满的。

她拿起一张账页,指着上面的符号,耐心地解释:“念北说得对,这就是‘交易’。

我们用酒换布,用布换盐,还要看换多少才划算。

就像你用一块糖,能换几颗好看的石子?”

她因材施教的种子,已悄然在两个孩子心中萌芽。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萧劲衍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身上带着训练场上的尘土气息,看到孩子们,他冷峻的线条瞬间柔和下来。

“今日功课可做完了?”

他声音低沉,却带着暖意。

“做完了!”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立刻又缠着父亲问东问西。

萧劲衍耐心解答,目光却始终有意无意地落在黄玉卿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黄玉卿捕捉到了,心中微微一沉,知道他必有要事相商。

待孩子们被乳母哄走,书房重归寂静。

萧劲衍走到黄玉卿身边,从怀中取出一个薄薄的、用火漆封口的竹筒,递了过去。

火漆印是少帝的私印,一只振翅欲飞的青鸟。

“京中来的密信,”

萧劲衍的声音压得很低,如同窗外掠过的风,“亲卫在城外截获了试图潜入的细作,从他身上搜出。

信使已…处理干净。”

黄玉卿的心猛地一跳,接过竹筒。

指尖触到冰凉的竹壁,那封印仿佛带着千钧重量。

她走到书案前,用小刀小心挑开火漆,取出里面薄如蝉翼的绢帛。

绢帛上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重和忧虑。

展开绢帛,少帝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玉卿卿卿如晤: 朔北捷报频传,朕心甚慰。

卿以女子之身,于绝境中开生路,保境安民,实乃社稷之幸,朕之股肱。

然树大招风,朔北今日之富庶强盛,已如明珠悬于北境,京中权贵,多有侧目者。

靖王政敌,暗流涌动,或以“拥兵自重”

、“藏富于边”

为由,行构陷之事。

更有甚者,觊觎朔北之财富,欲染指分羹。

朕虽年幼,然心知肚明,朔北之稳固,实为北境屏障,国之基石。

望卿与萧将军,务必内固根本,外防宵小,审时度势,勿授人以柄。

京中风云,朕当勉力周旋。

朔北安,则北境安;北境安,则天下安。

珍重!

靖 亲 笔 绢帛上的字迹,每一个都像带着冰冷的棱角,刺入黄玉卿的眼底。

她反复读着,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少帝的忧虑如此直白,京中权贵的贪婪与恶意,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终于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拥兵自重”

、“藏富于边”

——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只需稍加渲染,便足以成为扼杀朔北的绞索。

而“觊觎财富”

、“欲染指分羹”

,更是赤裸裸的威胁。

苏清柔的疯狂反扑,不过是前哨,真正的风暴,来自京中那座权力漩涡的中心。

她缓缓抬起头,看向萧劲衍。

书房内光线柔和,却驱不散两人眉宇间凝重的阴霾。

萧劲衍的剑眉紧锁,深邃的眼眸里翻涌着惊涛骇浪,那是久经沙场的将领嗅到致命威胁时的本能反应。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