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第94章(2/3)
直到最近爸查出肺癌晚期,我才明白……有些话,不能等。”
顾清秋起身取来母亲的照片,轻轻放在桌上。
“她没能等到这一天。”
她说,“但她知道你会回来。”
李小川跪坐在照片前,久久未语。
最后,他掏出随身携带的警徽,轻轻放在相框下。
“这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枚徽章。”
他说,“现在,把它交给您。
请您替她收下??
她的光,照亮了一个迷路孩子的余生。”
夜色渐深,顾清秋独自整理档案柜,将李小川带来的信件归档至“灯火重逢”
系列。
手指滑过一格又一格标签:**未寄出的忏悔、迟到的谢谢、我想做自己、我还活着、对不起我来了……** 每一格都盛着一段沉甸甸的人生。
手机震动,是周宁发来的消息:“电视台决定全网零剪辑直播《归来》特别节目,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无广告,无干预。
第一期主题:‘那些没吃完的饭’。”
顾清秋回复:“好。
但请加一句提示:如果你正独自吃饭,请告诉我们,我们会陪你吃完最后一口。”
发送成功后,她走到厨房,掀开砂锅盖。
汤仍在微沸,咕嘟声如同心跳,绵长而坚定。
忽然,门铃第四次响起。
门外是个穿校服的女孩,约莫十五六岁,脸上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通红的眼睛。
她手里攥着一张打印的新闻截图,正是少年那天端面的照片。
“你是……小川哥哥的同学?”
顾清秋试探着问。
女孩摇头,声音细如蚊呐:“我是苏晴的女儿。”
顾清秋猛地怔住。
苏晴,那个写下“柠檬味的风,蜂蜜色的阳光”
的盲女,三年前因突发脑溢血离世。
她的播客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灯塔,而此刻,她的女儿站在门前,像是循着光找到了源头。
“我妈走之前,一直在听你们饭馆的录音。”
女孩低声说,“她说这里的声音让她觉得,世界还是暖的。
我……我一直不信。
我觉得她太傻,明明什么都看不见,还说什么‘阳光是蜂蜜色’……可最近我抑郁了,天天躲在房间里不想活。
昨晚我翻到她存的音频,听到那个辞职的女人哭着说‘我想回家吃饭’……我也哭了。”
她抬起头,泪水滑下面颊:“阿姨,我能……录一句话给我妈吗?
我想告诉她,我现在懂了。
阳光真的是甜的。”
顾清秋含泪点头,带她走进录音区。
女孩对着麦克风,声音颤抖却清晰:“妈,我今天吃了你最爱的酒酿圆子。
很甜,像你说的那样。
对不起,以前我说你矫情。
现在我知道了,你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我爱你,比全世界都爱。”
录音结束,她扑进顾清秋怀里,失声痛哭。
顾清秋抱着她,像抱起所有未曾被温柔接住的灵魂。
她忽然明白,母亲当年为何坚持每天熬汤??
那不是为了治愈谁,而是为了让每一个破碎的人知道:**有人在等你开口,有人愿为你守夜。
** 凌晨四点,少年再次准时出现在厨房。
他已经能独立完成整套流程:生火、控温、投药材、搅汤、试味。
父亲站在一旁,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完整的话:“火候准了。”
这是三十年来,他对学徒说过的最高评价。
六点整,门铃如约响起。
一对母子站在门外,母亲拄拐,儿子轮椅代步。
他们是民政局推荐的参与者,儿子因车祸高位截瘫五年,与母亲长期冷战,认为“活着只是拖累”
。
顾清秋请他们入座,送上两碗“归途面”
。
少年悄悄在其中一碗里多加了一颗溏心蛋。
男子盯着那颗流心的蛋黄看了许久,忽然问:“为什么总多加一颗蛋?”
“因为我妈说,苦日子过多了,得补点甜。”
少年站在一旁,轻声回答。
男子身体一颤,眼泪无声滑落。
母亲握住他的手:“儿子,妈不怕累,只怕你不说疼。”
他终于开口,声音嘶哑:“妈……我对不起你,这些年让你受累了。”
母子相拥而泣。
顾清秋悄悄按下录音键。
拍摄组再次到来,这次带来了盲文摄像机,专为视障观众设计。
周宁说:“我们要让所有人‘看见’,包括那些从未被镜头对准的人。”
中午,饭馆迎来最特殊的一位访客??
一只退役导盲犬,名叫“阿光”
。
它的主人是苏晴生前好友,如今也已失明。
狗被牵进来时,鼻子轻轻抽动,忽然挣脱牵引绳,径直走向角落那台播放播客的音响,趴下,安静聆听。
主人含泪说:“它记得苏晴的声音。
每次听到‘有人为我点亮了一盏灯’,它就会这样趴下,像是在守灯。”
顾清秋蹲下身,抚摸阿光的头。
“你也是守护者。”
她说。
黄昏时分,少年收拾书包准备离开。
临行前,他从柜子里取出一只手工缝制的布袋,递给顾清秋。
“我?
绣的。”
他说,“她听说我在学做饭,连夜赶出来的。
她说……希望有一天,我能用它装一袋家乡土,带回给她。”
布袋上绣着一朵小小的荠菜花,针脚细密,边缘略显歪斜,却透着笨拙的深情。
顾清秋摩挲着布料,忽然想起母亲常说的一句话:“食物走得远,是因为心先抵达了。”
她抬头看少年,月光又一次洒在他脸上,映出少年人独有的光芒??
那是愧疚褪去后,勇气初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