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14章 天道存续两千年(3/3)

但若您再出来,便是敌人。”

陆沉点头:“我知道。”

他走入长安城,街道寂静,唯有风吹幡动。

他直奔皇城东侧一处废弃道观??

此处原为先帝修道之所,后因“邪祟作乱”

封闭多年,正是通往地库的备用入口。

深夜,他撬开地砖,果然发现暗道。

阶梯尽头,是一扇青铜巨门,门心凹槽形状,恰好匹配那块残玉。

陆沉深吸一口气,将玉嵌入。

机关轰鸣,尘土飞扬。

巨门缓缓开启,露出一条幽深隧道。

不同于上次的藏谎阁,这里空气清新,墙壁镶嵌水晶灯,照明如昼。

尽头是一座圆形大厅,中央悬浮着一颗巨大水晶球,内里光影流转,竟投影出天下山川、城池、人流??

竟是以秘法构建的“神州镜像”

,可实时监察四方动静。

四周九座石台,每座皆有一匣,标签清晰: > 《帝王罪册》 > 《影狱源起》 > 《人丹配方》 > 《篡史名录》……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

不仅记录过去,更掌控现在。

陆沉走上前,正欲开启第一匣,忽听身后传来掌声。

“精彩。”

一人缓步走出阴影,“你比我想象中更快找到这里。”

陆沉回头,只见来人身穿紫袍,面容温雅,竟是当朝礼部尚书??

王砚之。

此人素有清名,被誉为“天下文宗”

,曾多次上书劝谏皇帝减赋恤民。

“是你?”

陆沉皱眉。

“是我。”

王砚之微笑,“你以为影狱只有一个无面人?

不,我们有三重身份:执法者、守护者,还有……改革者。

我和裴照曾是同窗,与谢临共撰过《考史辑要》。

我们早就知道真相,但我们选择等待。”

“等什么?”

“等一个人,能把火种变成烈焰。”

王砚之走近,“你做到了。

边军反了,民心动摇,连宫中太监都在偷读《真言录》。

现在,是时候了。”

陆沉冷冷道:“所以你们打算揭竿而起?”

“不。”

王砚之摇头,“我们要让皇帝自己承认。”

他指向水晶球,画面切换至御书房??

皇帝正独自伏案,面前摊开一本《原史摘录》,双手颤抖,泪流满面。

“他已经知道了。”

王砚之道,“这些日子,我们通过密道在他寝宫放置史料,让他一步步看清祖宗罪孽。

他痛苦、愤怒、羞愧……但他也开始思考:该如何赎罪?”

陆沉沉默。

“我们可以逼他退位,也可以发动政变。”

王砚之语气平和,“但我们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

让他自愿忏悔,公开昭告天下,重塑国史。”

“你觉得他会?”

“会。”

王砚之肯定,“因为他也想做个好人。

只是从前,没人给他机会。”

陆沉久久不语。

最终,他伸手,打开了第一只匣子。

里面不是文字,而是一枚玉玺,底部刻着四个小字: > “受命于真”



“这是开国太祖亲手所刻。”

王砚之道,“他说,真正的天命,不在神授,而在民心。

可惜,后代子孙忘了。”

陆沉捧起玉玺,感受到一股温润之力涌入心田。

那一刻,他体内的毒素竟开始缓缓消退。

他知道,这不是奇迹,而是信念的力量。

翌日黎明,皇城钟鼓齐鸣。

皇帝亲自登上太和殿,召集群臣,宣读《罪己诏》: > “朕承大统,蒙蔽视听,致祖宗恶行掩于史册,忠良冤魂不得昭雪。

今得遗稿,惊觉百年谎言,痛彻心扉。

自今日起,废除影狱,开放禁书,设立‘修史院’,重撰国史,务求一字不虚……”

诏书传出,举国哗然。

有人痛哭,有人焚香,有人冲进衙门抢夺档案。

而陆沉站在城楼之上,望着朝阳升起,洒在长安万家屋顶。

他知道,斗争远未结束。

旧势力仍会反扑,谎言还会再生。

但这一次,人们已经学会了倾听。

他摸了摸怀中那本未完成的《醒世录》续篇,轻声道:“苏芷,裴照,谢临……你们听见了吗?”

风过耳畔,似有低语回响。

远处,一群孩童正在广场上朗诵新编的启蒙诗: >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 庙里有个和尚,讲着真话到老。

> 他说不怕官,也不怕刀, > 只怕孩子长大,忘了怎么笑。”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