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脱离尚书府真痛快(2/2)
自己立身不正,还有何面目教训儿子。
父亲嫌弃我的雪儿,我还不愿意让儿女在这府里受气呢。”
王侍郎身边有两个近侍,长寿,长庚,二十人的私人卫队,是他回都城时,他外公给配备的。
平常嫌养这么多人费钱,现在倒是有用了。
让这些人去喊车马房套车,搬东西,直接拉去新宅。
王尚书气得脸红脖子粗,喘着粗气道:“王善先,你出了这个门,就不是我儿子,以后也不用你养老送终,也别想从老子这里得一点好处。”
王侍郎道:“瞧您说的,以前我也没从您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我自小就在外公府上,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跟着大舅学武,跟着三舅学文。
外公去安南上任,我就去了国子监学习,国子监管吃管喝,给家里省了不少事。
我能当官,是参加科举考上的,三个舅舅又使劲拉巴,才干到南粤。
我能调到都城,是因为皇帝看妹妹惨死的面子上,与您关系不太大。”
曲氏在一边火上浇油:“尚书大人,口说无凭,这会儿不想分给我们家产,说得绝,还许诺以后不用养老。
真不中用了,还不是要讹到我们头上。
有本事,别光说不练假把式,写个断亲书,我就当真了。
要不然,我天天领着人回来吃饭,反正离得近。
但凡家里的好处少我一分,也不干。”
王尚书气极了:“好,老子今天就写断亲书,尚书府的家产,你们就别想了。”
曲氏一听,咚咚的快步跑去书房取了笔墨,送到王尚书的案几前面。
面露讥笑:“您赶紧写,谁不写就是说话不算数,就是天底下最不要脸的王八蛋。”
王尚书历来看不上曲氏,她明明出身河东曲氏,只因为母亲过世早,家里没人教导。
她爹娶了后妻,那后妻对曲氏捧杀教育,她为人十分粗俗。
当年,他犯了几件事,让曲家抓住把柄,只得答应了两家的亲事。
过门后,曲氏的毛病一览无余,脾气暴躁,说话粗糙,没有文化,只略识些字,连账目都弄不明白。
关键是,曲氏的嫁妆也都是假大空的存在,看上去有房产地产,细查查,房产在都城西北角的昭行坊,一个三进的小破院子,勉强没到房倒屋塌的地步,院墙是黄土夯筑,屋子是黄土掺了白灰、稻草垛起来的,梁椽门窗皆是杨木所制,有的都变形了。
地产是离都城三百里外庆州安化县小北山山脚下的一个庄子,面积尚可,土地贫瘠,出产不丰。
金银首饰中,只有四分之一是真金白银的,一多半都是包金镀银的,丝绸锦缎都是过时的,四个钱箱子都只装有三分之一不到的量。
曲氏哭得半死,既没面子,又没里子,跟娘家闹了几场,她爹就翻了脸,叫她别回娘家了,当没她这女儿。
王侍郎因长孙氏不得宠,曲氏因嫁妆低不得脸,这两个女人生的孩子在王家跟着不得宠。
曲氏手里没钱,心里没底气,只会瞎嚷嚷,长辈真急了,她就害怕。
可这次不同,她男人说了,买房了,有地方住。
两口子巴不得搬出去,不过这世道,孝字当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王尚书又自私又偏心,对老夫人愚孝,做官还不清廉,能脱离关系是上上大吉。
要是有了手书,再给族老们送些好处,开了家祠,从族谱上抹去他们最好,再不济,脱离关系也好。
长孙氏可不干了,她这辈子图个啥,不就是一心扑在儿子身上。
王尚书要是现在把儿子一家赶走,她还有什么指望呢。
她扑到王尚书身上,又是哭,又是抓:“王守仁,我儿子是二房的嫡长子,你敢把他赶走,我就跟你拼了。
我女儿没了,你们全家借光,如今我儿子你还容不下,这不是要灭了我?”
王尚书让人把长孙氏架开,几笔写了断亲书。
沉着脸把断亲书扔给儿子:“王善先,咱们以后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王侍郎道:“一言为定,大丈夫一言,驷马难追。
明天,我就去家祠找族老,把我一家人挪出族谱。”
长孙氏把儿子拉一边,一边捶打,一边骂:“你这傻子,王家有今天,都是你姥爷和舅父扶持的结果。
你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王家二房的大半家产呢,他们把你赶走,还要断亲,将来你可吃大亏了。
被亲生父亲嫌弃,传出去,名声也不好。”
王侍郎小声在母亲耳边道:“娘,我爹不是好人,他自私浅薄,又忘恩负义,还贪赃枉法,早晚出事。
咱们离开这里,说不定还能保全自身。
再说,我爷爷虽然官至御史大夫,家底却不行,祖母是农家大户,没啥底蕴,也没多大见识,王家能有多少家产?
这些年,还不是常从娘的嫁妆中找补。
如今,妹妹做了青衣君,能耐得很,我找她给咱们出出主意,赚得盆满钵满,您愿意平白让王家一堆人占便宜吗?”
长孙氏听了,收起眼泪,点点头。
跟儿子说:“行吧,你妹妹指望不上了,以后娘就指望着你呢,我的嫁妆都给你带走,将来我老了,就去你那里养老。”
王侍郎点头应承,扶着母亲回她的住处。
第二天,王侍郎拿了几十个小黄金锭子,每个差不多有二两的重量,挨个去拜访几个王家族老。
到人家里,把他爹写得断亲书拿出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苦。
然后,每家送上一对金锭子做拜礼,请求族老们开祠堂,把他一家另立门户。
族老们思虑一番,王家也就是从王御史才入仕,底蕴不深。
王善先能耐,年纪轻轻就是正四品礼部侍郎了,外祖家也厉害,前途无量,是王家最能耐的子孙。
他这么抬举自家,自家当然要助他一臂之力,别叫王尚书那个糊涂蛋给耽误了。
商量好,本家有一个早逝的神童王子安,当年一篇《登泰山》精彩绝艳,可惜英年早逝,没有后人。
王子安与王尚书都出了五服,勉强算是一个宗族,反正是王家子孙,就过继给他当嗣子。
中原大陆都讲究宗族议事,宗族决定的事,个人是没法子反对的。
开了祠堂,族谱一改,在王子安名下添加了王善先全家,从此之后,与王守仁就是本家亲戚,出了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