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索要嫁妆(2/2)
不过,有缘人都是普通人,寿命跟正常人一样,会生老病死。
上一界的有缘人死了,就会找下一个。
王善一觉得自己运气好,在绝望中寻来一次生机,既然一样会生老病死,那就好好得珍惜眼前,认真地活这一世。
梁王府,漪兰院,梁王坐在一个特制的椅子上,担忧地看着坐在床边,两眼无神的曾秀云。
比起前些日子,秀云的情况好多了,梁王看秀云的症状像是吃了疯人药,就给她服了解药。
这解药的药性很慢,没个三年五载别想完全恢复正常。
原是要对付王妃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秀云却中了招儿。
梁王府这次损失大了,梁王的私库少了近一半的钱,曾秀云的私产全没了,王妃还烧死了。
王尚书在太极殿上一通哭闹,皇帝给他三个儿子升官任职才罢休。
不过,听说王妃的舅父后日就回都城,到时又有一场闹腾。
大皇子宣王回都城述职,驻边的长孙宇将军也归心似箭。
一直没有妹妹的信,不知道她和小外甥女怎么样了。
长孙宇比预计的时间早到四天,上王尚书府看妹妹,才知道妹妹被软禁起来,这下子不是捅了马蜂窝了。
长孙宇上前给王尚书一个大嘴巴子,还把软禁他妹妹的院门给劈了,知道小外甥女遇难,兄妹两人抱头痛哭。
气头上,兄妹两人闯进老夫人的住处,一人一根棍子,把院里的仆婢痛打一顿出气,吓得陈老夫人只得把屋门紧闭。
兄妹两人守着屋门,谁也不许进出,想着饿死老太太才解恨。
长孙父子四人长期在外驻边,死老太婆欺负长孙氏娘家没人,常常拿捏长孙氏。
这次母子两个太过分了,明明梁王宠妾灭妻,把一一关在后园的破院子,王尚书跟老夫人不但不救,还把长孙氏关起来,看着梁王害死了亲闺女。
出了事,不去给女儿讨公道,还卖女求荣。
不能动手打陈老夫人,饿她几天解解恨。
陈老夫人饿了三天,就有点受不了了。
不吃饭不喝水,是个铁人也受不了,何况老太太六十多了,一向养尊处优,哪里受过这个罪。
王尚书是求爷爷告奶奶的求情,都给大舅哥跪下了。
长孙宇叹口气,看了一眼妹妹,也差不多了,老太太真要是出了什么事,孝道为宗的传统怕妹妹担不起。
长孙宇指着王尚书训:“老匹夫,看在我妹妹面子上,今天给那老太婆一条生路,以后再敢欺负我长孙家的女儿,这日子就别过了。
我曾祖是开国功臣,家里有御赐的免死金牌,便是打死那老太婆,也不用抵命。”
说完,扶着妹妹,骂骂咧咧地回长孙府了。
兄妹坐下细谈,知道外甥女死遁,长孙宇松了一口气,又有些提心吊胆。
听得手下打探回来,说了一些情况,梁王府失窃,梁王手脚受伤,在休养中,曾侍妾受了惊吓,得了离魂之症,心里十分解气。
只是不知道这些事,是不是一一做的,想着外甥女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又困在王府多日,恐怕没这个能力,也许是梁王的敌对方干的,不管如何,梁王府越倒霉,长孙宇越开心。
长孙氏拿出豆豆从梁王府带回来的两封信,一封信写了王氏在梁王府被困的情形,写得声情并茂,让人心酸。
一封信是密信,写了死遁,不必操心,以后有机会再见。
又让去梁王府要回嫁妆,让母亲掌握。
长孙宇一拍大腿,就是这样,绝不能便宜梁王那对狗男女。
长孙兄妹领了二百来人堵住梁王家的门,在门口喊着讨嫁妆。
一边找了个口舌伶俐的说书人,在门口念梁王妃的信。
听的百姓议论纷纷,觉得梁王人品不好,虚伪自私,宠妾灭妻。
如今,王妃被害死了,她的嫁妆没有儿女继承,当然应该还给娘家。
有御史就跟皇帝汇报,皇帝气得面红耳赤,太丢人了。
一面气那长孙宇太不像话,那是亲王的皇子府,你领二百多人去讨要嫁妆,好像皇家要贪你外甥女那点嫁妆似的。
又气儿子不厚道,王妃的死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你就大方点,把媳妇的衣冠风光大葬,把嫁妆还给王家,再给点礼物。
王家挑不出礼,长孙宇这样闹,老子才好收拾他。
皇帝让御前护卫把长孙宇和长孙氏押进宫里,当面说清楚。
再让京兆府出人,驱散围观的百姓,解释说是误会了。
梁王妃过世,梁王府上下都难过。
不过,梁王受了重伤,手脚不能动,很多事暂时搁置。
王妃没有儿女,嫁妆自然会还给王尚书府,这么着急上门讨要,有点欺负人。
长孙家护卫和下人暂时回府,等候处理。
长孙宇和长孙氏跪在皇帝的御书房,皇帝坐在案几后,满脸怒气。
过了一会儿,皇帝一拍案几:“大胆长孙宇,你敢堵亲王的门,要造反吗?”
长孙宇抬起头:“臣不敢,臣的外甥女惨死,到如今没有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