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联姻人选(2/2)
到东陈取得政权,建都永安,永安城就是大兴城改建而来的。
随着东陈的扩张和发展,选了五个地方建设五都,永安城称为西都,洛阳为东都,太原为北都,蜀地凤翔为陪都,江陵为南都。
宇文一族对东陈五都建设居功至伟,又十分了解各处工程,工部尚书的位置非他们莫属。
这一任的工部尚书宇文冲年龄大约四十五六岁,为人稳重能干。
他的理念就是远离政治,尤其是夺嫡之争,更是不想沾手。
一心搞好专业,但凡西京有个风吹草动,他就提出哪里需要考察,解除安全隐患,实际上是躲着事走。
工部侍郎洛思诚是赵州洛子青老先生大侄子,字远筑,今年四十五岁,是被宇文冲推举入仕的。
这个人也是个技术全面的好手,统筹能力也强,举凡有大工程,都是宇文冲构思,洛思诚带人具体执行。
赵州洛子青一家如今落户到福寿山,当然与王家的关系千丝万缕,皇后对洛思诚家感兴趣。
给兄长写了回信,让打探一下洛思诚家里有没年龄合适,外柔内刚的女子。
要是有,就介绍给李茂,看能不能撮合一心婚姻。
王右相左思右想,跟袁夫人商量:“夫人呢,你看皇后这是什么意思?
让寻工部侍郎洛大人家的女子。
工部侍郎这个职位在六部中不显眼,也没什么助力啊。
吏部、兵部、户部之中找一家不是更好,怎么也比工部有实权。”
袁夫人想了一下道:“以前进宫,娘娘说起过找儿媳妇的打算。
兵部虽然管调全国兵马,其实手中并没有兵。
而且,兵部的左尚书、尉迟侍郎都标榜自己要做纯臣,这样的人拉拢不上。
再说了,长孙家一门三侯,加上父亲在安西,军权足够了。
再跟兵部的人拉扯,皇帝要起疑心了。”
王右相听了点头,这样分析也有道理。
袁夫人又道:“吏部的的魏尚书是大人的同窗好友,他们家无论如何也得罪不了,不一定非要联姻。
魏大人也没有那个意思,估计是嫌李茂地位尴尬,身为嫡子却没当上太子。”
王右相叹气:“皇帝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妹妹跟他十几年夫妻,这么多年的辛苦操劳,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
还出钱出力,支持绘制东陈全舆图,使得边关地形再无争议,会宁静很长一段时间。
又做了那么多慈善事业,多少百姓受益?”
袁夫人也叹气:“是啊,皇后上对得起国,下对得起家,中间对得起百姓。
皇帝老了老了还糊涂了,立子杀母,这不是给妹妹难堪,把她的尊严踩在脚下。
这种忘恩负义之辈,比梁王那种见利忘义之流,更是阴毒数倍。”
王右相左右看看:“夫人小点声,这话要是传出去,皇帝还不得灭了咱们家。”
袁夫人捏捏眉心,转移话题:“刚才说到哪了?
对了,礼部的淳于尚书也是大人的好友,淳于大人是好人,可是能力不强,家里人丁不旺。
几个女儿也稀松,除小女儿嫁给了淮安王,其他联姻的都是中下层官宦人家。
这样的人家,联姻无益,不联姻也得罪不了。”
王右相点头称是,大致明白了皇后的想法。
八皇子现在要成婚,首要是进入朝堂学习政务,其次是繁衍后代。
皇后应该也想到这点,所以赞同儿子先成家后立业,只是联姻对象本人水平要可以,毕竟以后至少会是王妃待遇,管理一个王府,要能拿得起事。
皇子的婚姻,情情爱爱的可以暂时放一放,主要是势力的平衡。
寻找的婚事既要对双方有利,又不能引起皇帝的忌讳和不满。
这样来算的话,工部侍郎的职位不招眼,是以技术立身,不涉及军权,也不与其他文官利益牵扯太大,皇帝应该会赞成。
王右相找人调查了一番洛侍郎家,他家经济条件不错,会做工程的人家一般不太穷。
自古以来,房产地产大工程,就没有不嫌钱的。
洛侍郎到了这个位置,更是遍地财路,随便倒腾些房产地产,买卖些建筑材料,给人指点个工程,都是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