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杨婕妤顶罪(1/2)
尽管大部分人觉得王元娘不配当皇后,也有少数几家表示赞成,比如长孙家、林家、袁家、曲家。
长孙家是王大人外祖家,林家是王大人老亲家,袁家是王大人岳父家,曲家是王大人前岳父家,肯定都愿意配合王大人的意思,王家姑娘当皇后,对他们只有好处。
皇帝懊恼,是谁把消息捅出去了?
皇亲国戚们疯了,文臣武将也议论纷纷,后宫更是闹得不可开交。
皇长子李蕴暗自得意洋洋,他那日偷听到父皇和长孙侯爷的话,回头就想法子把话传了出去。
越乱越好,闹得越大越好,母妃当不了皇后,也不能要王氏的人来做。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今年的冬天特别冷。
青衣君祠的腊梅开花了,嫩黄色的小花非常漂亮,香味飘出老远。
皇帝再次微服来到青衣君祠,这次王元娘没有躲避,火候也差不多了。
这日是腊月初二,屋外细雪绵绵,屋里暖融融的,蕴着淡淡的香味,是掺了院子里的香草做成的燃料带来的。
两个人在娇香院的火炕上坐着,元娘让人准备了砂锅,下面一个小小的炭盆,砂锅里炖着排骨洋芋。
另蒸了两小碗白米饭当主食,备一大杯桔子汁当饮料,还有一小篮南方水果。
皇帝觉得元娘今日打扮得很漂亮,脸上画了一个比较艳丽的妆容,头上有一套金镶红玉石的首饰,样式新颖,金碧辉煌的,把镶嵌艺术发挥到极致。
穿了一件有夸张立领的艳红袍服,是元娘参照空间的图片设计的,良玉亲手缝制的。
皇帝没话找话:“元娘,你今天打扮得很漂亮,看上去就像二十岁少女一样。”
王元娘笑笑:“多谢陛下夸奖,陛下也很精神,看着能长命百岁呢。”
皇帝感慨:“从三皇五帝起,也没哪个帝王能活到百岁呢,一天到晚操不完的心,还能长寿?
至少咱东陈,肯定没有。”
王元娘道:“客气话罢了,陛下别当真。
真要说过百岁的帝王,上古时代的不敢确定,有史以来,记载南越国的赵佗,人家就活到一百零二岁呢,统治岭南八十四年。”
皇帝也笑了:“明珠倒是知道得多,那就到朕的身边,当朕的皇后,辅佐朕成为明君好了。
咱们虽然未必长命百岁,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不错。”
王元娘挑眉:“陛下当真?
君无戏言,不许开玩笑。”
皇帝道:“不开玩笑,朕一言九鼎。”
两人达成了协议,相视一笑,愉快地吃了饭,还睡了一觉。
两人此时都觉得对方不错,挺合心意,心里边热乎乎的。
最后,孙状元和王元娘同时退亲,王元娘准备给五千贯帮扶孙连智,皇帝让孙连智做御史中丞,再赐一处五进的中等宅子给他。
孙连智上吏部拿了调令,接了王右相亲自送来的五千贯钱,张罗着搬了家。
虽然满脸苦涩。
其实,他是赚大发了,不过一个不存在的婚约,他没花一分钱,白得了这么多好处,还结交了汝南王氏。
就是男人的面子还是有点下不来,心情不爽,只能自己慢慢适应。
皇帝看一切顺利,心中欢喜,交待中书拟旨,准备封王元娘为正宫皇后。
礼部和内侍府同时准备封后大典,准备在正月十九的吉日,迎娶皇后,进行封后大典。
御史们认为不妥,在朝堂上义愤填膺,要求皇帝改变主意。
这些话都叫皇帝驳斥了:“朕登基四年多了,后宫没有皇后,你们三天两头上奏,说后宫无主不稳。
如今好容易找到心仪之人,你们又反对朕立后,想干什么?”
张御史道:“陛下呀,臣怎么敢反对立后呢?
就是这皇后人选不合适呀,王元娘出身不显,又没有才华,怎么能做一国之母、女子楷模。”
皇帝道:“张御史想造反吗?
皇后要那么大的家世做甚?
将来让外戚干涉朝政,左右立嗣,是也不是?”
这话一出,把张御史吓得跪到台阶下,大冷天的,头上汗流如露。
尚书左仆射杨大人出阶,上奏:“陛下,张御史没那个意思。
只是汝南王氏的出身确实差了点,恐难以服众。
王元娘名不见经传,怕没什么才学,如何当一国之母?”
皇帝笑笑:“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要什么才学?
一不用考科举,二来东陈有规矩,后宫不可干政,所以女子不用学富五车。
王氏家世正常,为人品行无碍,外貌也没有明显缺陷,又精通农业技术。
朕的媳妇,何必服众,朕看着好就行呗。”
堂上的袁家两位舅父,林家人,都纷纷赞成,说王家小姐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又得帝心,凭什么不能为后。
王相更是舌战群儒,左抵右挡,谁要说一句元娘不好,王相就能把他们家女子说得不值一个黄菜叶。
王雷也不甘示弱,打人光打脸,骂人专揭短,把那伙反对的人怼得哑口无言。
老宗正都听乐了,又好气又好笑,最后出来圆场:“你们都别争论了,陛下的妻子,首先得他自己合心意,其次再论这女子的品行和能耐。
老臣跟几个宗室老人都商量过了,一致认为,汝南王氏的元娘小姐非常合适当皇后。”
江贵妃的哥哥就跳出来反对,他是武将,说话粗糙:“陛下,后宫里有许多妃嫔,从潜邸就跟着陛下,一天天熬到现在,多不容易呀。
不能在其中提拔一位,就这样黑不提白不提的,非要从宫外选人吗?”
李淑妃的弟弟奏道:“就算陛下相不中原来的妃嫔,想从宫外选人当皇后,东陈这么大,天下女子随便陛下遴选。
王元娘年龄太大,要是无后,东陈岂不是没有嫡出皇子了吗?
而且,她是二嫁妇,说出去不体面。”
皇帝看了江将军两眼,说的话跟刀子似的:“江将军,朕知道你的私心,你妹妹当着贵妃,又有皇子,要是顺理成章封为皇后当然最好。
你江家就别做梦了,你见过王元娘吗?
就说不体面。
你妹妹身高七尺半,体重快二百斤了,勉强认些字,举凡历史、典故、术算、琴棋书画,样样不会,这样的皇后拿出去就体面了?”
底下的大臣听了这话,想一想江贵妃的形象,都忍不住想笑。
江将军一个八尺多的大汉,一张四方大脸,此时涨得通红,说不出话来。
皇帝又道:“李将军,别说你们是文臣武将,站在朝堂之上,帮朕管理这个国家。
就是平民百姓,也得懂一点东陈的律法,不要违反了受到处罚。
东陈律法上允许和离妇人和寡妇再婚,鼓励繁育东陈子民,怎么,你们想跟律法对着干?
你们这么激动,到底是为东陈、为朕考虑,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叫嚣?”
朝堂上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总算明白一件事,皇帝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越是有人反对,他就越固执己见。
大家没有办法,只能不欢而散,回去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过了六七天,皇帝召见了长孙老侯爷,跟他商谈起聘礼事宜,这是准备把事情提上日程。
一般来说,要是先皇生前就立了太子,太子成年娶了正妃,皇后是由太子妃提上来的。
若是太子妃因为身体不好,或是德行有亏,也可以考虑其他高位妃嫔提为皇后。
若是新帝即位时还未成亲,要按帝后大婚的规制来办,形式更大。
娶的皇后也要过三媒六聘,是从皇宫正门抬进来,地位非常高,算是元后待遇。
皇帝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登基前有两位正妃,都没能当上皇后。
一位是过世的林氏,已经追封为怡德皇贵妃。
林家不敢置喙,广平虽有不满,可是拿父皇没有办法。
父皇只说了两条,第一,怡德皇贵妃胆大妄为,生前戕害后院女子和丈夫子嗣,不配当正妻。
第二,怡德皇贵妃无德无能,与国无功,与家无利,又没有生下子嗣。
另一位是当过太子妃的杨氏,已经封为正四品的婕妤。
杨家当然不满意,可是太子妃德行不好,爱占便宜,还戕害臣女,不配为后。
这是先皇遗言,谁说也不好使,总不能亲自去地下跟先皇掰扯。
要按慈孝慧皇后的意思,杨氏不堪大用,要是她作妖,密密处死才好呢。
皇帝让内侍省准备的聘礼很齐全,黄金三千两,白银三千两,钱一万贯,骏马十二匹,绢九十九匹,江南新进绸缎十二端。
黄金凤钗十二股,九龙九凤冠一具,皇后礼服全套,南海明珠十二颗,南疆白玉璧十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