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72章 皇后人选(1/2)

王元娘笑了:“本君可听说过,绝大多数的男人想娶妻子,都不是为了让妻子过上好日子,而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助力。

家务有人做,孩子有人管,最好还能有一大笔嫁妆,帮助支持家用。

本君这样的人,赚钱的本事和自保的能力都不错,有没有婚姻都不打紧。”

孙连智紧张道:“那,元娘小姐的意思,是拒绝在下了?”

王元娘道:“没有啊,不过,本君要说一下自己的要求。

看你目前的状态,缺少的是资源、权力和财力。

你父母不在了,少了直接助力,只能依靠家族。

可是能考上状元的人,想来个性非常要强,不愿食嗟来之食。

而本君,也不愿意跟一个平庸的男人过穷困的日子。”

孙连智道:“您说得有理,求小姐教我。”

王元娘道:“要想混得好,你必须有稳定的情绪,把上进的野心隐藏起来,至少不能在本君面前趾高气扬。

你还得学点赚钱的能力,须知靠树树倒,靠人人跑。

靠女人,更会被同僚朋友笑作吃软饭的,对前途不利。”

孙连智再次求教,王元娘道:“你知道阿涉表弟,自然也能猜到本君的年龄,男人奔四的年龄正是最好的时候,女人这个年龄却是走下坡路了。

本君要是不能生育孩子,公子有什么想法?”

孙连智豁达一笑:“孝安这半生,为了几个弟弟妹妹,给人当牛做马已经挺辛苦了。

家里一贫如洗,既没有爵位要继承,更没有财产要传代,孝安也没有信心,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人中龙凤的儿孙。

所以,儿孙之事顺其自然吧,得之珍惜,不得不忧。”

王元娘满意了,她笑笑:“好吧,本君最揪心的问题你答得很好,本君非常满意。

那么,咱们合作愉快。

丑话说到前头,明珠最讨厌虚伪自私、始乱终弃的男人。

要是你说话不算,本君必收回给出去的一切,说不定还会打击报复。”

两人共同吃了一顿饭,孙连智临告别前,元娘问他:“孝安现在住哪里?

条件可还好?”

孙连智直言:“孝安家境一般,暂时与人合租了一个杂院,住了两大间陋室。

自觉住处的条件还行,闹中取静的格局。”

王元娘道:“明珠有一个宅子,大哥收拾得很好,又干净又雅致,里面有现成的十数个仆婢。

这是钥匙,你去住那里吧。”

用纸条写了地址,画了简易平面图。

孙连智想了想,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也不打肿脸充胖子了。

先去住着吧,以后再说。

都说莫欺少年穷,说不得以后发达了,回报人家就是。

王元娘想给孙连智找个来钱的门路,不能直接给钱,怕男人面子上下不来。

想着升米恩斗米仇,又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拿了几本小说,是在空间一个前主人住处发现的,标明是明末本的几本小说,是手抄本的形式,上面的字是那个年代的繁体字,用小楷书写,与东陈的字体较为接近。

元娘微笑着递给孙连智:“你们文人都自视甚高,想赚钱又拉不下架子,一向看不起商贾。

这几本小说你拿去读一下,里面有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你动动生花妙笔,改动了一下,抄出来,十章十章地卖给说书局或印刷行。

要是反响好,兴许还能多赚点,也算是个进钱的门道。

发不了大财,可至少能把近期的生活费赚出来,都城什么都贵。”

孙连智接过来,真心谢过王姑娘。

翻了几页,挺有意思的,这个活计也适合他。

不显山不露水就把钱赚了,日子就不会太紧张,也不用在同僚前显得拮据。

王元娘交待:“这几本书来历不凡,万不能让外人看见,就怕节外生枝。

你看完了,要及时还给本君,到时候再给你换几本。”

两人相视而笑。

长孙侯爷和王相很快就听说了这事,新科状元孙连智求娶王元娘小姐成功了,还住进了元娘小姐的宅子。

两人调查过孙连智,对这人挺满意的,孙家父母不在了,明珠就不用受公婆的气。

弟妹都成家了,过门后各过自家的日子,也不必看小叔子小姑子的脸。

颖川世家的家世还行,孙状元长得顺眼,成绩还好,年龄还合适。

除了家里穷一点,别的无可挑剔。

穷也不打紧,明珠别的不说,内里富可敌国,还有通天的本事,还能缺钱花?

再说了,他们可给明珠准备了不少嫁妆,两口子啥也不干,坐着花钱,这辈子也够用了。

明珠跟哪个男人过,都是那人祖坟冒青烟了。

王右相跟儿子说了:“实韧,新科状元孙连智可是你未来大姑父,你有朋友在吏部当职,给他安排个好位置。

他父母过世早,家里没什么资产,人家刚起步,咱得帮。

需要走人情花钱的,咱家替他出了,只要他对你姑姑好,比啥都强。”

孙连智本来就是状元郎,有王相和大驸马说情,钱又给到位了,马上就安排妥了。

中秋之前,就进了翰林院学习,定为正六品的侍讲。

孙王两个人年龄不小,又当面鼓对面锣说清楚了,事情进行的还挺快。

现在议亲,得有媒人,讲究起来总比自己私相授受好听。

王雷就想让皇帝赐婚,姑姑年龄不小,总有些不通情理的爱说三道四,要是皇帝发句话,做个大媒,这多光彩呀。

王相从马忠那里知道皇帝曾经觊觎妹妹的事,不过皇帝一直没有后继的表示,妹妹也没表现出莫大兴趣,他就把这事埋在心里,谁也没吱声。

王雷不知内情,想得挺好,求皇帝给姑姑王元娘和新科状元孙连智赐婚,充当大媒,双方马上走礼。

谁知皇帝一听,脸色黑得能滴水,都快气死了,还赐婚。

他都想急眼了,这新科状元怎么回事,刚中进士,刚入职,就想娶媳妇。

一点也不思报效朝廷,为国为民做事,光顾自己的小情小爱,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职位呢?

王雷被皇帝岳父训了几句,莫名其妙,心中还不服气。

陛下这是怎么了?

平常不是最喜欢给别人做媒吗,借来拉近与众臣的关系。

只要有人因婚姻之事求到他那边去,他都愉快地应承,让做媒做媒,让赐婚赐婚。

身边的臣子谁家姑娘嫁不出去,他来了兴致找人给赐婚;谁家丧了妇,他还张罗给人续弦呢。

王雷闷闷不乐地回到公主府,跟公主一说,父王难为他了。

把媳妇心疼够呛,问他怎么回事?

等王雷把事情一说,公主也有点摸不清大头小尾,父皇也真是的,又不是什么大事,干嘛申斥自家女婿?

公主想着也许是父皇最近心情不好,叹口气解释:“父皇登基时已经四十三岁了,不比皇祖父登基时才三十出头。

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臣们希望他尽早立下太子,把储君培养好。

天天在他耳边叨叨,估计是心烦了,不是专门针对驸马爷。”

王雷道:“父皇心里肯定不服,皇祖父也是晚年才立嗣的,众人怎么不说先皇呢?”

公主道:“先皇儿子多,皇祖父十七岁时大皇子就出生了,继位时,长大成人的皇子有十多位,人多了就能认真挑一挑。

挑中父皇当太子,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父皇膝下只有七个儿子,年龄也偏小,不好选呗。”

公主想得也对,众臣逼着立太子,皇帝也头痛,这立太子的事不好弄。

皇长子李蕴今年十六岁,太子妃所出,本来表现还行。

要是一切顺利,皇帝登基,太子妃封皇后,李蕴作为嫡长子,就是太子最适合的人选。

没想到,太子妃生生把自己的前途作没了,先帝有遗言,这女人没资格当皇后。

皇帝登基没有封太子妃为皇后,李蕴就有点烦躁,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

后宫子以母贵,他母亲上面竟然压了十几位。

原来地位不如自己的几个庶弟,他们的母妃的位份都比婕妤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