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各人缘法(1/2)
袁夫人问道:“这个王元娘,怎么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呢?
妾是曲夫人的表妹,认识表姐一家几十年了,虽然之前来往较少,也未听闻有这么一个人呢?”
广平公主道:“夫人,本殿也只见过几次,也没敢跟她说几句话,总觉得她深不可测。
问驸马,说是公公认下的干妹妹,因为她的年龄长相皆与姑母相似,公公思念妹妹才认的。
后来公公跟宗族说了,一并记在子安大人名下。”
袁夫人道:“这样算起来,元娘应该比妾的年龄大,可是看上去十分年轻,风华绝代的感觉,真是太会保养了。”
广平公主道:“这位姑姑没有生养,显得年轻也不奇怪。
女人一生孩子就显老许多,夫人看本殿,虽是晚辈,让两个小子闹得,气色比您可差许多了。”
袁夫人不好意思地笑笑,她前些天就发现自己不对劲,让大夫诊了脉,确定是有了身孕,才两个月。
这么大年龄,在儿媳妇面前,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她是真心高兴的,这些年营生做这么大,有个孩子继承自然最好。
袁夫人虽然嘴上说把曲夫人的孩子当成亲生的,可这心里还是空落落的。
瘌痢头儿子也是自己的好啊,如今得偿所愿,心里万分高兴。
袁夫人对女婿非常客气,开玩笑,这是神医谷的重要成员,手段通天。
人吃五谷杂粮的,谁家还能没个头疼脑热的,现在关系打好,将来才好求助。
席间,王郡公不客气地问起张思星,现在有多少产业,多少人手,能不能保护好小雪,会不会纳妾,准备住在哪里等等。
张思星思索一会儿,捡了能说的一一答复:不纳妾,能保护好小雪,产业主要是药材经营,有十来处,人手有几百,家产估计过百万,只要不出重大变故,这辈子是够用了。
王家人心里明白,小雪两次被皇族欺辱,在都城众权贵面前丢了脸面。
想在都城找个合适的人家也很不容易,找个不咋样的,也太对不起女儿了。
王郡公对这个女婿满意了,不纳妾、对小雪好是首要条件,有正当营生,不缺财帛,这个也挺好的。
主要是当时的情况紧急,小雪过不了心里负担这一关,萌生死意。
王郡公在丰州毫不知情,即使回来,也拿皇家人没有办法。
王雷兄弟更是束手无策,人在明处,有太多要顾忌的东西,总不能拿鸡蛋硬碰石头吧。
有姑姑做主,同意让王雪跟张思星,他们也只能同意。
张思星拜见过岳丈全家,领着王雪去了洛阳。
他不大喜欢都城,他跟随国师在这边好几年,替他办出头露面的事,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得他。
虽然随着年龄增长,他外貌肯定有变化,但也不能确定会不会有人认出来他。
为了安全,还是在东都洛阳呆着好,除了据点,他在那边还有一座大宅,城外还有别庄。
闲暇时候,还能带小雪四处走走。
王雪在车上闷了,就非要跟着夫君骑马,张思星也宠她,就抱她坐在身前,后背倚在他怀里慢慢地走。
王雪天真地问他:“星哥,阿父问你,你怎么说的跟前面不一样啊?
你不是说寒霜殿有三百多处,两万多人吗?”
张思星笑着摸摸她的脑袋:“阿父当众人面问的,怎么能说实话?
都说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王雪不高兴地撅嘴:“在座的都是小雪的亲人,怎么可能坏咱们?
你就是心眼太多,嘴里没几句实话。”
张思星道:“小雪,你想想,大嫂是一国大公主,她父皇是东陈的主人。
她要是知道星哥一个民间医者,有上万人的势力,会怎么想?
她要是想多了,对咱们有什么好处?”
王雪瞪大了眼,有些似懂非懂,她虽然聪明,到底还没有在社会上经历过,对自己的亲人无法设防。
张思星揉揉她的头又道:“还有你继母,西京药交行之前跟袁掌柜也打过交道,那是个女中豪杰。
她虽然不说,星哥是医者,早看出她身怀有孕了,她怎么不肯当面告诉你?
女人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对继子继女有什么心思,还不好说呢。”
王雪眨眨眼睛,表姨母有身孕了,她又要有弟弟妹妹了吗?
可是,真的会如星哥所说,故意不告诉自己,怕自己有什么想法?
还是说,当继母的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想给自己孩子争取更大的利益,防着继子继女?
张思星笑笑,小雪天真点才好,有自己在,她可以天真快乐地过一辈子。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在她耳边道:“到了洛阳,星哥给你再开一家金玉店吧,就叫星雪金玉店,好不好?
店铺、掌柜、工匠都给你准备好,再买三十个孩子当学徒。
你高兴的时候画一画设计稿,教一教学徒,想动手了就亲手制作一些首饰,让那些学徒给你打下手。”
王雪犹豫:“可是,那样我就没有时间照顾你了。”
张思星又乐了:“你有时间了,想怎么照顾我啊?
你从来没干过家务,捻不起针,拿不起线,还不会做饭,能做什么啊?”
王雪的小脸又红了,星哥真讨厌,哪壶不开提哪壶,瞎说什么大实话。
不依地拧他的腰,拿男人出气。
张思星威胁道:“小雪,不要捏男人的腰,这是路上,你想惹起火来,大白天的找地方与星哥燕好?”
王雪不理她了,也不骑马了,要进马车里躺着睡觉。
可能是天气有点热的原因,她最近有点嗜睡,又老是出汗。
马车里弄得很舒服,给她专门弄了一个小围栏床,铺了好多层软软的羊毛垫子,用了桑蚕丝的床单,还有蚕砂装的小枕头。
她的两个侍女珍珠、玛瑙也带来了,专门照顾她,一看她睡觉,赶紧给她打扇子。
江南数年水灾,当地百姓都说是径山寺的倭国妖僧得罪了上苍,才遭遇天遣,还连累了江南百姓。
许多人冲进径山寺,推翻神像,拆毁大殿,赶走僧众,把径山寺的财物刮分了。
说也奇怪,自从径山寺倒了,江南的雨变得温和起来。
过了梅雨季节,天气晴了,百姓心中一片明亮。
江南的疫情稳定下来,说是神医谷研究的药方,江南的张氏药交行照药方做成丸药,免费发放。
还熬大锅的汤药,给没有染上病的人喝,增加免疫能力,赠送当地官府大量的除虫消毒用的药草和制好的蚊香。
百姓感念神医谷和张氏药交行,听说神医谷曾放出话来,凡吃抗疫药丸治好的人,可以种一棵杏树以偿恩情。
人们纷纷在径山寺的原址上种植杏树,人数多了,竟然形成了一片杏林。
官府选出代表管理,收了杏子做成杏脯,杏仁晒好,全部卖掉。
准备每年把经营杏林所得拿来向张氏药行购药,再舍给有需要的穷苦百姓。
东陈国一切都归于平静,新帝手下能人倍出,政通人和。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岁月静好,尤其是作孽的人。
淑慎长公主的状态非常不好,时昏迷时清醒,面部颈部红肿溃烂,不能碰,一碰就哀嚎连连,每日抹些止痛和消毒的药,死马当活马医吧。
崔驸马就怕公主没了,影响他的前途,求到了宫里的崔贤妃处。
崔贤妃是崔家的姑娘,自家堂弟求到面前,她也是有心相帮。
听说神医谷的大名,就让人去请。
到底是皇家相求,钱也给够了,神医谷同意了。
听说是公主殿下被马蜂咬蜇了,觉得派个女医比较好。
神医谷里的女医中,素问的医术最好。
她是华神医最小的弟子,排在第二十六位,管张思星叫一声九师兄。
她原来姓唐,叫唐甜,老家是蜀中开县,父母是当地深山的猎户,九岁时父母出了事,成了孤女。
族人不善,不愿意给自家多个负担,又想霸占她们家的小石屋,就把她赶走。
唐甜在益州城流浪的时候,又饿又病,躺在街边奄奄一息。
唐甜还算幸运,遇到了来蜀地办事的张思星,张思星救了她。
听了她的遭遇,想起妹妹张星,就给她说了几条路,一是签约几年,给一家名声好的大户人家当侍女,自食其力。
年龄大了以后,可以自主再做打算。
二是给善良的人家当童养媳,他可以给他一笔钱当嫁妆。
三是上神医谷当学徒,看有没有学医的天分,师傅能不能收个女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