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战后安排(1/2)
太子殿下向他父皇汇报了这次战役的前因后果,并要求嘉奖有军功的将士们。
皇帝脸色不好,咬牙切齿:“你们一个个的胆大包天,这么大事,现在才告诉朕。
幸亏打胜了,要是败了看怎么收场?
朕要狠狠地治罪,把王善先一撸到底才解气。”
太子道:“父皇别生气,回纥跟东陈关系一向还不错,之前咱们内乱时,他们还帮忙干翻了想趁机入侵作乱的突厥人。
谁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心里早起了变化,两国一直有贸易往来,你想要物资就商谈嘛,怎么能烧死抢掠,乱杀东陈百姓呢?”
皇帝叹口气:“傻儿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们帮咱们抵御突厥,也是因为他们与突厥之间有世仇,不断因为争夺地盘、水草起冲突,两国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你读过《三国志》吧,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永远的联盟?”
太子道:“知道,回纥打了突厥,自己立了威,也得到东陈的感激,事后东陈的金真公主与回纥联姻,给了他们许多好处。”
皇帝叹气道:“朕也是一时气话,败了要罚,胜了自然要奖,太子和尚书省商量着办吧。”
说完,按着太阳穴,又开始头晕眼花了。
最近太医再配之前的丸药,好像没什么大用,可能是产生了抗药性。
不行,还得让他们再研究一下,换个药方再试试。
太子为难道:“父皇,丰州军报上提到,安北都护府的王总督多年不作为。
九原县就在总督府附近,他收到九原县的求援报告,竟然不予理睬,任丁零部落攻打县城,祸害百姓。
儿臣让人去调查,无论是关内道还是河东道,包括安东二部的地方,都对这个王远见很有意见。
说他自私自利,贪得无厌,完全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安北的位置太重要了,有这样的人坐镇,早晚出大事,儿臣想趁这个机会把他拿下来。”
皇帝有气无力地道:“王远见是太原王氏的成员,你皇祖父起,王家就镇守安北都护府,几十年了,势力根深蒂固,要动他,务必要快要狠,小心他狗急跳墙反咬一口。”
太子点头,心里有了打算,密旨达丰州,就让王善先出面,直接把王远见拿下。
然后,收集王远见和王家的罪证,连人带罪证送到尚书省,准备让兵部和刑部共同审理。
属于军方的问题,由兵部处理,属于律法的问题,由刑部判决。
从四月初二发出密旨,到王远见被押解到都城,用了二十五天。
王氏爷孙三代人,盘踞在安北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做的坏事罄竹难书。
太子看了罪证,气得吃不下饭,这些混账东西,吃着朝廷的俸禄,不思报效朝廷,净干坏事了。
太子命兵部、刑部、御史台三处会审,这些官员见了罪证,也气得直咬牙。
审讯时下了狠手,不到一月,就把事情审得明明白白,证据也都核实了。
太子下了最后的决断,王家罪大恶极,王远见的父亲和叔父,处斩刑。
情况最严重的王远见,腰斩。
王远见的妻妾和成年子女,手上有血案的,全部依律处以死刑,没有血案的,处以流刑。
老夫人和七岁以下子女,回太原老家反省,五代内不许起复。
罚没所有非法所得,只留俸禄范围内合理的财产,加上老家的祖产和祭田留下,用来养活家里的老小。
太原王氏在朝为官的,纷纷求情,全部让气急败坏的太子以是非不分,官官相卫为理由,降职或调往地方当官。
其他与王家有姻亲或朋友关系的人家,都不敢吱声了,关系再好,也没有自家的前途来得重要。
太子早收到了王善先私下的书信,意思是万不能让他做安北都护府的总督。
一来他刚到丰州当刺史一年,升职太快不好,不利于边关的团结。
二来,要提拔后起之秀,他有合适的人选。
是丰州府兵大总管手下的副将李怀恩。
推举的理由有三,一是李怀恩年轻,武艺高强,屡立战功,应该升迁。
二是李怀恩是孤儿,没有亲戚关系勾连,容易向朝廷靠近。
三是李怀恩从小在边疆长大,适应这里的环境,也知道这边的利弊,跟几地府兵的首领相处融洽。
太子看了信心中感叹,老亲家真是高瞻远瞩。
他考虑过让王刺史接手安北,又怕他镇守安北就不能回都城,他还是想把这个能人弄到中书管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月初六,端午节的第二天,封赏军功的政令到了丰州。
第一条就让人炸裂了,提李怀恩为代理安北都护府总督,试用期六年。
要是干得好,六年间政绩保持中上等就可转正。
别人如何嫉妒不服都没用,慕容老将军分外高兴,一个劲夸赞王刺史推荐后进,心胸广阔。
第二条,决战中的主帅王善先,加封正三品安北郡公。
众人听王刺史只得了虚爵,没有金银封赏,也没有提升实职,对王大人还有点同情呢。
其实,太子知道王刺史不差钱,还是爵位实惠,可以传承给下一代的。
长子王雷将来当了驸马,名利都有,自己给女婿找个机会,也弄个爵位。
次子王霆就可能继承爵位,有爵位就有地位,对汝南王氏是个大好事。
第三条,三州参战有军功者,都按例嘉奖。
战利品朝廷象征性地十中取一,其余由联军平分。
这下子众人都高兴了,奖励有功将士的东西除了真金白银,就是牛羊、粮食、食盐,都是好东西。
自己的家人要是收到了,肯定乐坏了,男人在外面拼命,不就是想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吗。
尤其是借来的兵更高兴,往年到处找活儿干,赚的钱勉强养兵,哪有多余的出来。
如今不过跟着打了一仗,好吃好喝的,分到战利品,朝廷还有奖赏,可以捎给家人。
第四条,打灭丁零部落,占领的土地由丰州刺史王善先代管,建新州为获州。
获州上的原住民全部改造为东陈边民,可以保留本族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丰州范围内一片欢腾,庆祝了三日。
借的兵回归原处,带着分到的战利品,死难者的骨灰和抚恤金也带回去给家属。
李怀恩走马上任,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几个府兵营,让他们帮助建设获州城。
王刺史从来不爱白用人,许诺每天管两顿饭,每人给一升粟米,三只果子,一月全勤的兵士另奖一斤盐或半斤黄糖。
建城还得把洛子青老先生那样的大匠请过来,福寿村建设得差不多了,收尾工程是人都能做。
老先生对庆州虽有些恋恋不舍,可是故土难离,也想回去看看。
结果一打听,赵州持续大旱,赵州河都见底了,一多半井也不出水了。
他小儿子也说待不下去了,那个破家还看什么,正想领着下人们来青州投奔阿父呢。
洛先生正不知所措之时,就有王刺史派人来接他,说打败了回纥的丁零部落,收获的地盘上要建获州城。
军令难为,老先生就提议让他的小儿子来监督福寿山的收尾工程,自己领着大儿子和弟子们奔赴丰州去了。
二月底仗刚结束,三月初王元娘就把战利品中的金银一划拉,跟着杰哥去金华了,她尝到了种树的好处,跟金华几家大户订了长期的购货合同。
每年都要适合北方种植的树苗,槐树、杨树、柳树、榆树、桐树都可以,只要价格合适,有多少要多少。
把金华几家经营苗圃的大户乐得够呛,王元娘想要的这些树种很容易种,杨树和柳树插扦就行,两年出苗。
其他的用种子繁殖,他们有专门的育苗技术,三年成苗。
树苗的数量就别提了,只要有地,树苗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树苗本身的成本极低,江南不缺水,也不缺肥。
卖树苗的关键有两条,一是运费太贵,二是要将就时间,王掌柜这边没这些困扰。
一向是先交押金,验收过后,把树苗往她在这边长租的一个旧仓库一送,马上结算尾款。
也从来没找过后账,一直说成活率超过九成,这种神仙客户多来几个,他们就更发财了。
王元娘在金华只待了五天,听说余杭一带洪水不退,雨水依然很勤。
金华这边也比往年雨量大,幸亏是种的树苗,影响不大,反而长得更好。
王元娘先去了福寿山,把树苗交给王一和接手。
又去青州找王霆,给了一大批果树苗子。
王元娘去二舅那里,也不废话了,树苗放下,再给一批海盐。
完事了,不顾二舅的挽留,心急火燎地去丰州了,农时不等人呢。
王元娘路过安西时,去见袁大人夫妇,两夫妇早把王刺史当自家女婿看,对他的妹妹也是爱屋及乌的态度。
去年借的箭支早还了,还多给了一些军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