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决战长亭(1/2)
王元娘微微一笑:“老将军可能不清楚,家里的大侄子王雷是太子殿下的女婿,在胶东青州任刺史,二侄子王霆在密州任郡守。
还有小妹嫁的是南海何氏,外祖父景阳侯又在安南多年。
所以,小女来之前,通过他们,买了一大笔海盐和粮食蔬果。”
慕容老将军听了恍然大悟,王刺史平日很少提家里的亲戚,原来是景阳侯家的外孙。
还有太子殿下那样的儿女亲家,妹妹们也能耐,后台真硬。
王元娘又道:“大哥大嫂名下有小北山庄园,两个侄子在青州也有潜秀山庄园,本族王院长家的长孙夫人有两处庄园也由元娘代管。
这些庄园产出丰厚,主要产水果、茶叶、地瓜、洋芋、南瓜,也产少量的粮食。
元娘就怕大哥新上任,还来不及建设,缺这缺那的,来之前把没卖的物资全带来了,东西是极大丰富的。”
王刺史忽然一拍案几:“如果能借来两三万兵,咱们的力量就大多了。
丁零部落虽然全民皆兵,除了老弱病残,还有幼儿与妇女,真正能打仗的兵士也就两万多人。”
在座的将军与军需官都点头,原来王刺史有这样硬的底气,亲家是太子殿下,儿子是郡马爷,家里人还能耐,能弄到物资,异口同声道:“咱们努努力,也能出动一万人马,留四千多人看家。
只要物资到位,此战必胜。”
王元娘道:“丁零部落不小,他们又刚刚抢去咱们一大批物资,要是打胜了,东西全都回来了。
小女先行垫付的物资,需要用回纥人的金银珠宝偿还,诸位看可行?”
老将军大笑:“当然可以,只要打胜,一切好说。
总不能白要王娘子的东西吧,打仗是为国为民,不可能让个人出这么多钱。”
王元娘忽然道:“无论如何,先向安北都护府借兵,他们如果不借,就许以跟夏州相等的利益,借兵两万。
如果他们还不借,那就不借他的了。
战后,上书朝廷,告发王总督的行事,看朝廷的意思。
要是运气好,太子殿下或许会换上自己的人。”
众人听了暗惊,这个王娘子实在是高,胸有丘壑。
明知道王总督的为人,她偏要去借,王总督十有八九不会借兵,这样却留下个大把柄。
东陈的官员都知道皇帝身体不好在养病,太子理政,都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说不好太子早就想换上得力的自己人呢。
到时候战功没王总督的份,朝廷却要调查王总督,就他们家人那一身毛病,经不住查,估计要倒霉。
李怀恩眼睛亮亮地盯着王元娘,心里想着,她怎么这么聪明啊?
还这么能干,这么多物资,大冬天的,冰雪路面不好走,千里迢迢硬给运送过来了,真是神仙手段。
过年时候,回纥的丁零大首领才知道长子战死的消息,把三个儿子叫到大帐,狠狠训斥一顿。
不过,一听说老三和老四分袭了五原县和九原县,弄回来大批的物资和女奴,心里又松口气。
还不算太亏,老大太老实,生母又是部落的一个女奴,死了就死了吧。
不过,到底是亲儿子,也不能白死,就以给儿子报仇的名义,二劫丰州,府城肯定比县城富裕多了。
出了上元节,王刺史亲自去找安北都护府的王总督,那老东西果然不肯借兵。
给他许诺好处,他还嫌少,后来说僵了,推说没有朝廷的调兵命令,不能调动一兵一卒。
夏州借兵十分顺利,人家一听回纥人屠杀百姓,抢劫财物,根本没有提条件就同意了。
可是老将军让人把王元娘垫付的物资给夏州一送,把刺史和府兵总管乐得合不拢嘴。
心里想着,这回太值了,养兵本来就是为了打仗,平常无仗可打,朝廷给那点军费,根本不够,全靠到处找活儿干赚钱养兵呢。
能去的兵大约有一万二,十个府兵营,每营一个折冲都尉领约一千二百人,原来想着到战场上捡点战利品就行,人家先把好处送来了,许诺战利品也可以给他们分一些。
要是有军功,也不昩他们的,照实给朝廷上报。
向河东道云州借兵就麻烦一点,人家上头还有处置使管着呢。
还是王刺史亲自走了一趟,给处置使送了大礼,又找同窗说了不少好话,先许了好处,才把兵借到。
一来一回,带着一万左右的人马,花了十天左右。
王元娘也没闲着,连年也不过了,到处找助力。
她有芥子珠,还有杰哥杰嫂帮忙,去哪里都方便。
她先去了一趟陇右总督府,找大舅商量,要借了十万支箭,让他们帮忙给炒了二十万斤熟麦粉。
亲外甥要大战回纥,还有啥可说的,肯定配合。
然后去安东二部找二舅,也借了十万支箭,两万斤炒米,两万斤咸菜,十万斤熟地瓜干。
许诺二舅,等春暖花开之后,把战利品送来。
最后又带着大哥的亲笔信去了一趟安西都护府,找袁大人借了十万支箭,三千只羊,十万斤葡萄干,五千桶葡萄酒。
都是自家未来女婿了,袁家夫妻也没啥可说的,大力支持。
丰州这边表面上看着平静,其实内里风起云涌着。
城外的兵营临时搭建了许多帐篷,增加了许多锅灶。
王刺史把妹妹借来的东西让兵士来运来大营,分发下去,可把众人惊着了,一问才知道是找亲戚借的。
将士们再细一打听,王刺史真横啊,原来是长孙老侯爷的外孙子,袁阔大人的外甥女婿,太子殿下的亲家公。
啥也别说了,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啊。
王元娘让兵器部给她造了一身盔甲,把王刺史给气得:“王元娘,你什么意思?
还准备上战场啊?
就你那三脚猫的功夫,上去就是送死,你在城里老实待着吧。”
王元娘道:“不用哥提醒,妹妹有自知之明,这不是借机沾点光嘛。
妹妹准备上城墙观战,穿上盔甲是为了防身,万一有冷箭流矢过来,也不容易受伤。”
说完,取一个单筒望远镜给他,教了他用法,希望能帮到他吧。
王刺史学会使用方法,非常高兴,也顾不上骂妹妹了。
有望远镜这种好东西,虽不如传说中的千里眼神奇,能望这么远,对方的队列布置,各种部署尽收眼中,胜率多出三成呢。
王元娘虽然没亲自打过仗,前年在陇右看大舅和表哥们打仗,知道后勤补给很重要。
刚好年前曾经跟回纥交易过一大批羊皮,就拿给军营,每个兵士剪一块自己缝双简易的护手。
每个人再发半斤黄冰糖,需要补充体力时含一块,省得脱力了。
王刺史先写好军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白,让驿马想办法在雪天送往都城,报知朝廷。
又写了一封应战的书信,让人用箭射到城外的敌军阵营中,约定在二月二十二交战。
这段时间,再跟将士们讲一下作战的计划和部署,要三处的兵进行磨合,共同操练几天。
二月二十二,天气阴冷欲雪,小风嗖嗖的。
慕容老将军觉得胜率极大,又知道王刺史后台硬,将来前途光明,未必会长期留在丰州。
这次军功就有意让给他,让他当主帅,自己压后阵。
不过,他也提了要求,重点提拔一下他的干儿子李怀恩,让他当先锋最好。
李怀恩率先出阵,连杀五名丁零部落的勇士。
打仗体力极为耗费,王刺史看李怀恩连战五阵,就把他招回来。
又派了其他人出阵,有胜有负,傍晚两方收兵,约定明日再战。
二月二十三,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回纥丁零部三公子质古亲自上阵,要求挑战主帅。
王刺史想着,要是不亲自上阵打一场,兵将们肯定是心里不服气的。
过几天真到决战的时候,有可能不听将令,所以慨然出战。
慕容老将军提心吊胆,这可是刺史大人,太子的老亲家。
以前听说当过礼部尚书,那是文官,又不是武将。
打仗这事,刀枪无眼,王大人真要是阵前出个什么事,可怎么办呢?
王元娘在城墙上看到,也有些担忧,不过,她也明白大哥的意思,对家的公子出战,挑战主帅,你就得应战。
大哥刚来丰州不到一年,没有什么威望呢,这几万兵中,有两万多是借来的,更对大哥不了解,如何会服气?
你想立威,就得拿出真本事来。
想想大哥三岁就开始在外公家练习基本功,那是童子功啊。
大哥又天生大力,得外祖父手把手教的枪法,不会连一个质古都干不过吧?
又寻思着,自家大哥当文官的年头挺长的,虽然平日练功,却不是在战场上磨炼出来的真功夫,会不会出危险?
元娘想到这里,戴上雪镜,把空气压缩狙击枪取了出来,英英说这把枪的射程为二千米,换算成东陈的长度,得有数里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