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41章 血雨腥风(1/2)

皇帝揉揉胀痛的太阳穴,认真盘算着,千阳书院的王守仁一向懦弱无能,胆小谨慎,亲生女儿没了,都没敢吱声,也只是讨要些利益。

一个前儿媳妇,一个不受宠爱的前小孙女,至于吗?

再说了,王院长一个文人,能有这么大本事?

王雷兄弟,一对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全靠四皇子和王尚书的庇护。

一直在胶东经营,都城里没什么势力,不是王雪报丧,他们一点消息也不知道呢。

高平王的封地在都城的西北方,他们的手能伸这么长?

思来想去,兄弟两个根本不可能有这能耐。

高平王遭天打雷劈这件事太大,根本瞒不住,没几天,传遍了东陈国。

人人都说十四皇子罪大恶极,又说皇帝包庇自己儿子,如此行径触怒上苍。

上天永远明鉴,作恶之人可以逃得过律法,终究逃不过天罚。

王雷、王霆、王雪三个人全身重孝,跪在母亲的棺木前,默默祝祷,希望母亲在天上安息。

坏人被雷劈了,天开眼了。

等七七一过,就准备把母亲的棺木安葬到福寿山去。

三百多里的路程,带着棺木走,差不多要四天,现在就准备启程了。

一路走,三个人又想,高平王天遣的事太大太离奇,肯定是姑姑做的。

只有她手段通天,才能避过人眼,引发了这么大这么精准的天劫。

皇帝在太极宫大发脾气,摔东摔西,他就是不相信十四皇子的事是天罚,可是现在又不知道找谁出气。

要不,就以抗旨不遵的罪名将王善先处死,再把王雷和王霆贬官为民,替小十四把这个仇报了。

皇帝越想越气,就想找慈孝贤妃聊聊舒缓一下情绪,领着松年出了宫,前面宫人挑着灯,一行人往慈宁宫走。

忽然,有一条巨蟒呼啸着从暗处窜出来,血盆大口一张,吼了一声。

挑灯的两个宫人吓坏了,灯笼一扔,跌坐在天上,惊叫连连。

胆小的宫人,吓晕了好几个。

皇帝也很害怕,此时月色朦胧看不清楚,只看到昏暗中,巨蟒抬身嘶吼,兽眼瞪着他,眼神冰冷阴暗,仿佛要吞了他。

他头发竖起,胆战心惊,哎哟一声倒在地上。

等羽林军赶到,持着灯笼火把到处搜寻,哪还有巨蟒身影?

只得找太医先救治皇帝,再把几个吓晕的宫人抬回去。

皇帝这次受了大惊,醒过来就觉得头脑昏沉,半边身子麻痹,是中风之兆。

慈孝贤妃看皇帝醒来,让人给端来药汤,一勺勺地喂着。

皇帝惊魂未定,他在疑心,那巨蟒或许就是雷劈高平王府的原凶,这应该是青龙吧?

其实说穿了,不过是四青听王元娘的安排,隐藏在暗处,专门来吓唬皇帝。

顺便也让他相信,东陈有青龙存在,天雷也是真的。

皇帝自己都保不住了,顾不上跟王家较劲,他得安排后事。

万一,真有天劫也来报应他这个不公道的帝王,还得有人继承这江山。

强撑病体,让把十七弟江都王、堂弟临江王,还有宗正寺的几个宗族老人一并召来。

皇帝对他们道:“朕近来身体略有不适,也过了天命之年,当立储君。

朕认真观察多年,朕这几个儿子中,老四李景晨最合适,他身体康健,出身高贵,能力不错,心术也够。”

众人早知道皇帝的心思,让他们来也不过是走走过程,难道还真会让他们左右立储吗?

大家都说合适,顺便把四皇子夸奖一番,不过几句好话,何必得罪未来的帝王。

皇帝放心了,让松年吩咐中书省执笔拟旨:四皇子李景晨人品贵重,友爱弟兄,协理吏部多年,不欺臣民,都曰贤能。

立为太子,择期正位东宫,代朕监国。

写好日期,用了玉玺,交给门下省复核。

复核完事,就交给尚书省执行。

都是心知肚明之事,各部门的官员谁也不敢说什么,一切水到渠成。

皇帝身体欠安,指江都王为主祭,中书大丞相何进安为陪祭,祭告天地、社稷、宗庙,由四皇子李景晨正位东宫,承继天下。

启辉二十六年,三月三,上巳节,太子册封仪式,在太极殿举行。

中书大丞相何进安宣读诏书,太子稽首谢过大丞相,伏受松年大总管捧上的金册和印玺,向御座上的父皇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随后,百官也向太子行大礼,随后跟着太子向皇帝行了大礼。

旨意昭告天下,即刻颁布执行。

三日后,皇帝旨意,追封太子的生母德谦皇贵妃赵氏为恭谦皇后。

加封慈孝贤妃史氏为慈孝皇贵妃,代理皇后职权进行后宫管理。

又趁机大封后宫,提了几个有儿女妃嫔的位分,把四妃和九嫔的位置填满。

秦贵妃不满意了,她倒不是说想当皇后,只不过心情一直不好,觉得史清雅二嫁入宫,后来者居上,自己没了面子。

皇帝冷冷道:“秦贵妃,事情发展到现在,你居然还认为自己有资格上位吗?

去年,你仗势欺人,侮辱南海何氏的媳妇王氏。

因为王氏反抗,你没达到目的,一直在找王家的麻烦,是不是?”

秦贵妃矢口否认:“陛下,臣妾没有。”

皇帝又道:“岁除那日,朕觉得有些累,刚回去躺一会儿,贤妃来看朕一眼,臣女王雪和臣妇曲氏就出了事。

你在场主持,难道没有责任吗?”

秦贵妃冷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妾是个什么样的人,宫里老人都知道,一向粗鄙鲁莽,没有能力,也不争权夺利,如何当得主持?

一直都是慈孝贤妃主管后宫事宜,妾不过是聋子的耳朵。

她倒是精乖,丢下一宫客人,去陛下面前装温柔小意,以邀君恩。

出了事了,怪起妾来。”

皇帝气道:“朕都打听清楚了,曲氏求救,你故意拖延时间,王雪受辱,你让太监当场把人扯出来,让臣女当众丢人,还要人给十四做侧妃。

你这样小肚鸡肠、恶毒不仁的妇人,朕看了恶心。

可是看在你娘家人代代出良将的份上,再看着伤了腿的老三面子上,朕又不能真去处罚你,实在闹心极了。”

秦贵妃也来气了:“十九公主和十四皇子才是罪魁祸首,他们又不是妾生养的,就是品行不好,也得问陛下这个亲父才对。

陛下说看秦家面子上,秦家代代出良将,都是与将士们一道,用血肉铺就的荣耀。

先皇指妾入宫,又安知不是为了让秦家对皇家更死心塌地呢?”

皇帝目露凶光:“秦贵妃,你这话说给谁听?”

秦贵妃面色苍白,叹口气:“陛下,妾的老三本是好好一个皇子,他是如何残疾的,陛下不会心里没数吧?

要是陛下还有一点良心,就给老三一块富饶的封地,让老三带着妾去封地养老吧。”

皇帝沉吟半晌,忽然笑了:“朕看贵妃头脑清楚,口齿伶俐,不是什么粗鄙鲁莽,倒像是韬光养晦呢。

你既然看穿一切,就不要有封地养老的想法。

老三是不可能争位了,可他的儿子正常得很,又有秦家这样的外祖家,朕不放心。”

秦贵妃无可奈何,再次叹气:“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妾也没有办法。

做人真难,装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皇帝叹气道:“秦贵妃,你既然装了这么多年,接着装下去吧。

你放心,老三也是朕的亲生儿子,虽没封地,朕会赐给他一处都城郊区的大庄园,再赐给他江南一个大庄园,让他好好经营,一生一世都衣食无忧。

至于孙子们能发展到什么地步,就要看老三怎么做,才能取得老四的封赏和支持。”

秦贵妃的心拔凉拔凉的,她端正地跪下来,对着皇帝行了一个大礼。

起身往外走,再也不想看到这个自私多疑的老东西。

郑淑妃来闹时,皇帝更是不耐烦,她直接被关了禁闭。

郑家不过一堆文人,靠的是五望七姓的名声。

去年因撞喜广平郡主事件,受了牵连,降了官职,遭遇了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皇帝让人封锁消息,事情过了很久,郑淑妃才知道的。

皇帝没有降淑妃的位分,是因为淑妃当年得宠,知道皇帝不少秘密,也替皇帝做了不少缺德之事。

皇帝不忍心杀人灭口,只能互相容忍,他是有心百年之后,拉淑妃陪葬的,现在治罪没有必要。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