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553 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后天就到(3/3)

“中。”刘举人一咬牙,举起右手,“事后,每人再加5亩水浇地。”

堡门吱嘎吱嘎打开,十几条饿了两天的烈犬冲进人群里疯狂撕咬。

几十名家丁握着长矛高歌猛进,颇有体育生在幼儿园打擂台的感觉。

刘举人跳着脚吼叫:

“好,好哎,杀的好。”

远处,情报署探子们叹了一口气拨马离开。

署长刘千挑选了性格冷酷的上百名行动队员分散在苏鲁豫皖等地区。

观察为主,谨慎介入。

这是一次残酷的任务!

他们路过商城时想策动饥民拿下这座坞堡,一来顺手为这些人延续生命,二来评估一下河南士绅武装的实力。

目前来看,坞堡的组织度不错,饥民根本啃不下来。

像《1942》里,一群饥民轻松攻破地主大院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不过,

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

被刘举人买进来的小丫鬟亲眼目睹了坞堡外边数不清的尸体,精神崩溃了 半夜,

她跑到厨房里放了一把火,没一会,大火就窜上了粮仓屋顶。

次日,坞堡众人作鸟兽散。

刘举人也沦为了饥民,不知所踪,大约是死了。

商城县隔壁的六安州。

大别山腹地,金寨村。

村口,犬声紧吠。

郑春寿一身短打,走出屋子皱眉望向来人,4个身穿皂服的衙役大摇大摆的闯进来了。

“郑保长,你们村的粮呢?”

郑春寿微微弯腰:

“都准备好了。”

“是吗?带我去瞧瞧。”

四衙役浑然不觉危险已近,走进村里。

“什么声音?”

“打铁。”

一老衙役颇有兴致的凑过去:

“郑保长,你们村够兴旺的。咦,你们在打什么铁器?不像锄头,也不像柴刀。”

铁匠憨厚的笑道:

“是长矛。”

“矛矛”老衙役如被雷击,猛抬头,望见了倚在墙壁的一排长刀。

扑通,跪下了。

“爷爷,饶命啊。”

“我错了,我错了。”

“你错哪儿了?”

“我,我也不知道。爷爷饶命啊。”

郑春寿接过铁匠递来的长刀,双手握起,猛然发力,斜劈一刀。

血练飞起老高。

沿着旁边的土坯墙滴滴答答往下淌。

郑春寿打量了一下刀口,见未曾卷刃,欣然赞道:

“好刀。”

“来啊,把他们绑了斩首祭旗。”

打谷场。

全村三百多口齐聚,郑春寿默默注视着众人,爆喝一声:

“反了。”

众人跟着高呼:

“反了,反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