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集:争议与调整(2/2)
,有人结合敦煌壁画配色调整龙鳞,有人在祥云纹中融入现代几何元素,林伯每天都会选出优秀方案,在官方账号上点评。
这天傍晚,风痕和温如霜去拜访林伯。
老人正在院子里晾晒新拓的纹样,看见他们,笑着举起手机:“你们看,这孩子改的龙鳞,用了青花瓷的青色,还保留了原有的叠层,好看。”
屏幕上的糖龙鳞光闪闪,青蓝渐变中透着传统纹样的规整,搭配的故事标题是《青花与龙》,作者正是那位曾被退回方案的藏家。
温如霜拿出新打印的故事集,里面收录了十篇藏家创作的纹样故事,每篇都附有老匠人的点评。
“林伯,这些故事下个月会印成书,送给所有藏家。”
林伯翻着书页,指尖划过那些熟悉的纹样,眼眶有些湿润:“好,好。
这样一来,传统就不是死的了,是活在年轻人手里的。”
风痕望着院子里夕阳下的纹样拓片,忽然明白,所谓“保护”
从不是固步自封。
他设计的系统是技术的桥梁,温如霜写的故事是文化的纽带,而老匠人的坚守,是这座桥梁的基石。
当技术、文化与情感真正融合,传统纹样才能在数字时代里,既守住根,又长出新的枝丫。
深夜的工作室,后台服务器的嗡鸣依旧轻柔。
风痕打开设计软件,开始构思下一次的功能更新——他想在“经典纹样保护模式”
里加入“纹样演化动画”
,让藏家直观看到每种纹样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过程。
屏幕角落,温如霜发来消息:“林伯说,下次直播想教藏家画基础祥云纹。”
风痕笑着回复:“好,我加个‘跟着匠人画纹样’的互动模块。”
窗外的月光洒在键盘上,照亮了屏幕里的糖龙。
它的纹样依旧带着传统的规整,却在藏家的巧思与老匠人的指引下,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