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集:互动热潮(2/2)
,配文“真金在火里,不在图里”
。
发布半小时后,正品鎏金藏品的交易量开始回升,“糖霜小兔”
的藏品价格突破1.
3倍溢价。
第三章:熔炉边的守艺人 第三天清晨,张师傅突然提出要开直播“烧模具”
。
温如霜赶到非遗工坊时,院子里已架起大熔炉,旁边堆着十几个被查出的伪造品实体模具——是警方从“鎏金猎人”
的仓库里搜出来的。
“这些模具偷的是形,丢的是魂。”
张师傅穿着深蓝色工装,手里拎着把大钳子,“当年我师父烧不合格的糖龙,要念‘守艺咒’,现在我也给这些假东西念念。”
他把模具一个个扔进熔炉,火苗腾起金色的烟,“数字时代快,但手艺的规矩不能快。”
直播画面里,熔炉的火光映着张师傅的皱纹。
有藏家在评论区刷“心疼模具”
,张师傅笑了:“模具是死的,人心是活的。
你们改数字糖龙,加多少金、留多少青,都在你们心里的秤上。”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三枚青蓝色的糖艺鳞,“这是我用板蓝根汁调的,送给帮我们抓假的‘糖霜小兔’。”
风痕团队趁机上线“真火淬炼”
系统:藏家需在虚拟场景里模拟熬糖过程,根据提示调整温度、时间、金粉比例,完成七次试炼才能解锁“匠人认证”
标识。
通过认证的藏品会附带张师傅手写的编号,在交易时自动优先展示。
“糖霜小兔”
第一个完成试炼,她的虚拟熬糖记录显示,为了调出“守艺鳞”
的青蓝色,反复调整了23次色值。
“最后一次,我突然想起张师傅说的‘板蓝根汁要晒足七天’,就把色值的饱和度调低了7%,居然过了。”
她在社群分享心得,附带的截图里,虚拟铜锅上飘着“心诚则灵”
的弹幕——是系统根据操作轨迹自动生成的评语。
温如霜整理老匠人故事时,发现张师傅特意补了段“七火试炼”
的由来:“我年轻时跟师父学熬糖,前六次都急着加金粉,第七次才发现,火候不到,金粉会沉底。”
这段文字配上他年轻时烧糊糖龙的照片,在平台的阅读量很快破百万。
下午,伪造品的价格开始暴跌,跌幅最大的跌到初始价的三成。
有卖家试图低价甩卖,被藏家集体举报。
“现在大家买之前,都会先看有没有‘匠人认证’。”
客服组的小陈汇报,“还有人把七火试炼的过程录成视频,发在社交平台当‘鉴宝教程’。”
风痕盯着后台的新注册数据,发现有不少用户是看完张师傅的烧模具直播来的。
其中一位备注为“珠宝设计师李”
的用户,在改造糖龙时,把珠宝切割工艺融入了龙鳞设计,还附上了设计手稿,“想让张师傅看看,传统纹样能有多少种可能”
。
傍晚的夕阳透过工坊的窗户,给熔炉里的余烬镀上金边。
张师傅把冷却后的模具残骸敲碎,捡起一块金色的碎片:“你看这假金,烧完只剩灰。
真东西经得起折腾,就像你们改的糖龙,改得再花,根子里的手艺不能丢。”
温如霜把这句话录入故事库时,系统提示有178位藏家同时在给藏品添加“守艺鳞”
。
风痕的电脑屏幕上,正品鎏金藏品的二次交易率已回升至45%,远超二代上线前的水平。
第四章:星火成炬 首周最后一天,平台举办“鎏金糖龙共创展”
。
线下展厅里,“糖霜小兔”
的数字藏品被投影在三米高的屏幕上,旁边摆着张师傅按其设计做的实体糖龙,青蓝与鎏金的渐变在射灯下流转。
“原来数字里的颜色,真能在现实里熬出来。”
一位参观者举着手机拍照,屏幕上是自己改的“水墨鎏金”
款,“我加了江南的水纹,故事里说这是张师傅年轻时在苏州学的‘雨打鳞’技法。”
风痕在展厅的互动区设置了“七火试炼”
体验装置,参与者要用特制的感应笔在虚拟铜锅里“熬糖”
,达标者能获得限量的数字徽章。
排队的人群里,有白发老人戴着老花镜反复练习,也有小孩踮着脚抢着要试,工作人员不得不临时加派引导员。
温如霜带着张师傅在展厅里巡视,老匠人走到“珠宝设计师李”
的作品前停住——那枚糖龙的鳞片被设计成钻石切割面,鎏金在棱角处折射出多道光斑。
“这丫头懂行,”
张师傅摸了摸实体复刻品的鳞片,“把糖艺的‘亮’和珠宝的‘闪’捏到一块儿了。”
藏家社群的实时讨论墙不断刷新: “我的‘大漠鎏金’被张师傅点评了!
说龙爪有风沙磨过的劲儿!”
“刚在试炼区见到‘老槐树’,他说要重新买枚正品,慢慢改出自己的风格。”
“你们发现没?
带‘匠人认证’的藏品,交易时会自动播放张师傅的语音祝福!”
下午三点,官方公布首周数据:参与改造的藏家达67%,其中完成“七火试炼”
的占23%;正品鎏金藏品的平均溢价稳定在20%,伪造品基本退出市场;平台新增用户中,35%是被匠人故事吸引来的“非数字藏品爱好者”
。
张师傅在闭幕直播里,现场熬制了一锅鎏金糖液。
他把糖液倒入刻有区块链标识的模具,说:“这数字和糖料一样,都是死的,得靠你们用心琢磨,才能活起来。”
镜头拉远,展厅的穹顶被数百枚用户改造的鎏金糖龙投影覆盖,青蓝与金色交织成一片星河。
直播结束前,“糖霜小兔”
突然连线:“张师傅,我把藏品的部分收益捐给了非遗学校,他们说要开糖艺课。”
老匠人听完,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三枚青蓝鳞的糖艺模具:“这个送你,下次改糖龙,试试加片‘传承鳞’。”
风痕在后台看着数据曲线,“传承鳞”
的搜索量瞬间飙升。
温如霜把张师傅的新故事上传——这次写的是“守艺不是守旧,是把老手艺的魂,放进新东西的骨血里”
。
闭展时,夕阳穿过展厅的玻璃,给每枚数字糖龙的投影都镶上金边。
温如霜发现,张师傅在留言本上写了句话:“数字会过期,手艺的温度不会。”
风痕用手机拍下这句话,设成了屏保。
首周落幕的钟声敲响时,平台的二次交易率最终定格在42%。
技术组正在调试第三代的新功能,风痕的电脑桌面上,新方案的标题写着“让糖龙带着故事长大”
。
温如霜的邮箱里,躺着几十封非遗工坊的合作意向书,第一封来自苏州,说想给糖龙加“评弹水袖纹”
。
展厅的灯渐次熄灭,只有那枚三米高的鎏金糖龙投影还亮着。
青蓝的“守艺鳞”
在黑暗中格外醒目,像三颗不肯熄灭的星火,映着墙上的标语:“改的是颜色,守的是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