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488集:乡村糖龙节(2/2)

,返乡青年小杨说,他开的农家乐,每到周末都爆满,游客们大多是冲着“糖龙节”

来的。

文化传承也有了新的活力。

村里成立了“糖龙技艺传习所”

,林阿婆和陈师傅当起了老师,每周教村民做糖龙。

村里的小学还把糖龙制作纳入了校本课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做小糖龙,还了解了背后的农耕文化。

“以前孩子们不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现在做糖龙时,会主动问‘糯米是怎么种的’‘为什么要祭谷神’”

,张敏说,文化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更重要的是,青禾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2023年,村里的“糖龙丰收节”

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镇里还专门拨款,帮村里修建了“糖龙文化广场”

和“丰收展馆”



每到秋收时节,周边村落都会来青禾村“取经”

,有的还邀请青禾村的村民去教做糖龙。

老周说,现在的青禾村,不仅是“糖龙之乡”

,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样板村”

:“以前我们总羡慕城里的热闹,现在才知道,只要把老祖宗的手艺守住、用好,村里也能有自己的精彩”



如今,站在青禾村的晒谷场上,看着金黄的稻田和墙上的糖龙彩绘,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个空心村。

林阿婆常说:“糖龙是活的,它能把村里人的心聚在一起,把好日子盼回来。”

从一条糖龙的苏醒,到一个村庄的振兴,青禾村用实践证明:乡村文化不是过时的“老古董”

,而是能唤醒乡愁、凝聚人心、带动发展的宝贵财富。

当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遇,当农耕信仰与乡村振兴同行,那些藏在山水间的村庄,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