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27集:科技融合(1/2)

糖龙技艺的数字新生 清晨的阳光透过双生谷传承馆的雕花木窗,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墨之蹲在陈列柜前,指尖轻轻拂过玻璃表面,柜中那条传承了三代的糖龙在光线中泛着琥珀色的光泽,鳞片的纹路里仿佛还凝结着当年阿竹他们的温度。

\"

墨之哥,市里的科技展邀请函又来了。

\"

十七岁的林小婉抱着平板电脑跑进来,马尾辫随着脚步在背后雀跃地跳动,\"

他们说想让咱们展示糖龙技艺,还特意提到了能不能搞点'

'

新花样'

'。

\"

林墨之直起身,袖口沾着些许熬糖时溅上的浅褐色痕迹。

他接过平板,屏幕上\"

虚拟现实交互体验\"

等字眼格外醒目。

作为糖龙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他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面对空荡荡的传承馆时的焦灼——那时的年轻人宁愿对着手机刷短视频,也不愿花一下午时间学怎么给糖龙塑形。

\"

新花样...

\"

林墨之望向窗外,谷口那棵老槐树的枝桠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

或许,是时候让糖龙走进屏幕里了。

\"

一、玻璃房里的秘密 三个月后,传承馆后院的玻璃房成了禁地。

林墨之带着林小婉和计算机系毕业的学弟陈阳,把这里改造成了临时工作室。

玻璃墙上贴满了手绘的流程图,从熬糖的火候控制到龙尾的卷曲角度,每一个步骤都标注着精确的参数。

\"

温度要控制在160到180摄氏度之间,这个区间的糖液延展性最好。

\"

林墨之戴着隔热手套,将温度计插入沸腾的金黄色糖液中,水银柱在灯光下划出明亮的弧线。

陈阳举着360度摄像机,镜头稳稳对准锅中翻滚的糖浪,\"

墨之哥,这个画面要重复拍多少遍?

\"

\"

至少二十次。

\"

林墨之盯着糖液表面渐渐浮现的琥珀色,\"

每次熬糖的状态都不一样,得让体验者感受到这种细微的差别。

\"

林小婉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数据,平板电脑上的表格已经填了满满三页。

当她抬头时,正好看见陈阳的镜头掠过林墨之专注的侧脸——他额角的汗珠坠落在操作台上,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竟与糖龙鳞片的光泽有几分相似。

最难捕捉的是塑形环节。

林墨之需要在糖液冷却前完成整个龙身的塑造,手指翻飞间,滚烫的糖条在他掌心逐渐舒展、弯曲,最终幻化成腾空而起的姿态。

陈阳不得不动用高速摄像机,才能把那些稍纵即逝的手法完整记录下来。

\"

你看这里。

\"

深夜的工作室里,林墨之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慢动作回放,\"

拇指要这样顶住糖龙的下颚,同时食指发力,才能做出昂首的气势。

\"

他忽然停顿了一下,看着屏幕里自己的手影在虚拟空间里闪烁,\"

我爷爷当年总说,糖龙是有灵性的,你对它用心,它才能活起来。

\"

陈阳默默调整着算法参数,让虚拟的糖液能更精准地模拟真实的触感反馈。

玻璃房外,月光穿过树梢,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老辈人说的\"

龙鳞映月\"

的景象。

二、会讲故事的糖龙 首批vr体验设备运到传承馆那天,林小婉抱着一个巴掌大的糖龙模型在院子里转圈。

这是林墨之特意制作的样品,龙身比传统样式简化了许多,但鳞片的纹路依然清晰可辨。

\"

扫描这里试试。

\"

陈阳举着手机对准糖龙头顶的火焰造型。

屏幕上立刻跳出一团虚拟的火光,随着手机的移动,火光中渐渐浮现出古老的山洞景象——那是根据史料还原的阿竹他们发现糖龙秘籍的场景。

林小婉发出一声惊呼。

虚拟画面里,年轻的阿竹正借着松明火把的光研读竹简,风痕在一旁熬制糖液,温如霜则细心地整理着工具。

当镜头扫过糖龙模型的翅膀时,画面突然切换到了当年溪水复流的村庄,村民们欢呼的声音从手机扬声器里传出,带着真切的烟火气。

\"

得把所有历史节点都做进去。

\"

林墨之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

这是第三代传承人记录的各地奇遇,光灾病痊愈的案例就有十七个。

\"

他们花了整整两个月来打磨ar系统。

林小婉负责将文字记载转化为故事脚本,陈阳则带着团队逐帧制作动画。

当他们完成最后一个场景——糖龙技艺首次走出国门的画面时,窗外的玉兰花正好开了,淡紫色的花瓣落在传承馆的石阶上,像极了当年阿竹他们走过的路。

林墨之特意请来了村里的老人体验ar功能。

当82岁的王爷爷用布满皱纹的手举起手机,看到年轻时见过的糖龙显灵场景时,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泛起了泪光:\"

就是这样...

当年我爹说的就是这样...

\"

三、机器人的温度 研发糖龙制作机器人的过程,比想象中艰难得多。

当第一台样机把滚烫的糖液溅到操作台上时,林小婉吓得差点打翻手里的冷却剂。

\"

问题出在力度控制上。

\"

陈阳盯着监控屏幕,眉头拧成了疙瘩,\"

人手能根据糖液的黏稠度随时调整力度,机器做不到这点。

\"

林墨之却有了新想法。

他拆掉了机器人的部分传感器,转而安装了压力反馈装置:\"

不用追求完美复刻,能完成基础塑形就行。

你看,像这样...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