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陈怡与孩子之见的争执(1/2)
会议室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股清新的山风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涌了进来,吹散了室内的沉闷。
陈怡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出来,脸上还带着一丝领命后的凝重。
她刚走了没几步,一个清脆如银铃般的声音就从身后传来。
“陈怡姐!”
陈怡回头,只见范小雨正小跑着追上来,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
她跑到陈怡跟前,微微喘着气,好奇地眨着大眼睛:“陈怡姐,你们今天开会说了什么呀?
看你们一个个表情严肃的,是不是有什么大行动?”
陈怡看着这个比自己小几岁,却已经是团里骨干医生的小妹妹,脸上的凝重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
她压低了声音,凑到范小雨耳边,将清风寨愿意接受改编但不愿移防,以及邱团长派她前去宣传的决定,简要地说了一遍。
范小雨听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
她一把抓住陈怡的胳膊,兴奋地摇晃着:“陈怡姐,太好了!
我可以跟着你一起去清风寨吗?”
陈怡一愣,随即皱起了眉头:“小雨,你开什么玩笑?
你是医生,又不是宣传人员,你去干什么?
此行任务艰巨,主要是做思想工作,你去了不合适。”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呀!”
范小雨急切地辩解道,“陈怡姐,你想啊,清风寨那帮人都是行伍出身,常年在外打仗,身上肯定少不了旧伤新疤。
他们那里肯定缺医少药,我去了,正好可以给他们提供医疗保障,帮战士们看病疗伤。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宣传吗?
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我们八路军的关怀和温暖,比你说一百句大道理都管用!
陈怡姐,你就带我去吧,我保证不给你添乱,还能帮你分担工作!”
范小雨的话句句在理,充满了真诚和热情。
陈怡看着她那双闪烁着期待光芒的眼睛,心中一动。
是啊,思想工作并非只有口头宣讲,实际行动的感化往往更有力量。
一个能救死扶伤的医生,在那种环境下,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她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吧,小雨,算你说得有道理。
不过,你得答应我,一切行动听指挥,绝不能擅自行动,知道吗?”
“没问题!”
范小雨高兴得差点跳起来,用力地点了点头,“保证完成任务!”
“嗯,”
陈怡笑了笑,“那我现在去挑选其他同志,等拿了团长的委任状,我们就出发。
你快去收拾一下随身物品,别落下什么重要的。”
“好嘞!
那等会儿见!”
范小雨答应一声,像只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转身跑远了。
看着范小雨远去的背影,陈怡心中那份对任务的沉重感,似乎也轻了几分。
她并没有立刻去挑选人员,而是下意识地拐了个弯,朝着根据地深处自己的住处走去。
她需要一点时间,去见见她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一股家的温馨气息扑面而来。
还没等她看清屋内的情形,两个小小的身影就像两颗炮弹一样,嗖”
地一下扑进了她的怀里。
“娘,你回来啦!
我们好想你呀!”
一男一女两个五岁左右的孩子,用他们稚嫩的声音齐声喊道,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身上。
陈怡的心瞬间被融化了,她放下肩上的挎包,一手一个,将两个孩子紧紧搂在怀里,脸上露出了疲惫而幸福的笑容。
她轻轻抚摸着儿子张念文和女儿张依辰柔软的头发,柔声说道:“念文,依辰,我们早上才分开,这才多久呀,就想娘了?”
“娘,你不知道吗?
这叫‘一刻不见如隔三秋’!”
儿子张念文抬起头,一脸认真地纠正她,小大人的模样逗得陈怡直想笑。
“傻孩子,那句话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陈怡笑着捏了捏他的小脸蛋。
“呵呵,意思都一样啦!”
张念文满不在乎地摆摆手,随即话锋一转,用他那双酷似张楚的、充满洞察力的眼睛看着陈怡,问道:“娘,你什么时候跟爹爹住在一起啊?
你们都分居很久了。
我和妹妹都希望你们能天天在一起。”
孩子天真的问题,像一根针,轻轻刺痛了陈怡的心。
她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眼神变得复杂而深邃。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是时候跟孩子们谈谈这件事了。
她拉着两个孩子的小手,在床边坐下,语气郑重地说道:“念文,依辰,娘有件事要告诉你们。
张楚叔叔……他并不是你们的亲爹。
娘亲以前和他,是为了革命工作,扮演的假夫妻。”
两个孩子愣住了,张依辰的大眼睛里瞬间蓄满了泪水,而张念文则皱起了小小的眉头,似乎在努力消化这个惊人的消息。
不等他们反应,陈怡继续说道:“你们的亲生父亲,是另一个人。
娘亲……准备带你们去见他,好吗?”
“不!”
张依辰第一个反应过来,她猛地扑回陈怡怀里,带着哭腔喊道:“娘,我不要!
我就认张楚叔叔是我们的爹爹!
别人我都不认!”
“娘,妹妹说得没错!”
张念文也站了起来,小小的身躯里透着一股与他年龄不符的倔强和坚定,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从小到大,只有张楚叔叔一个爹爹!
他教我们读书写字,给我们讲故事……那个……那个所谓的‘生物学上的父亲’,他连一天都没有陪过我们,没有尽过一天父亲的责任!
我们为什么要认他?
我们不认!”
听着孩子们带着哭腔的控诉,陈怡的眼眶也湿润了。
她将两个孩子再次紧紧抱在怀里,声音哽咽:“他……他一直没能来看你们,是有苦衷的,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啊……”
“我不管,反正我们是不会原谅他的!”
张念文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坚硬的石头,掷地有声。
他小小的胸膛因为激动而微微起伏,眼神里是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固执。
“我也是,娘,”
张依辰紧紧抓着陈怡的衣角,把脸埋在她的怀里,声音闷闷的,带着哭腔,“您就……就不要再提他了。
一提他,我心里就难受。”
看着孩子们如此抗拒,陈怡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一阵阵地发疼。
她轻轻抚摸着女儿柔软的头发,又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试图用最温柔也最坚定的声音,去化解他们心中那座冰山。
“孩子们,你们对他误会太深了。”
陈怡的语气变得沉重而悠远,仿佛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你们的父亲,他是一名军人,一名真正的军人。
从他穿上军装的那天起,他的生命就不再只属于他自己,更属于这个国家。
他一直致力于保家卫国,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击日寇的战场上,所以才没能与你们相见。
他不是不爱你们,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太爱你们,爱这个家,爱这片土地上的千千万万个家,他才选择了那条最艰难、最危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