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火车通车,皇帝亲临(2/2)
建武帝心情颇佳,抬手道:“众卿平身。”
众人谢恩起身。
方南上前一步,引荐道:“陛下,这位是艾道长,精通格物与机械之道,火车研制,艾道长居功至伟。”
“这位是王铁锤,工匠之首,技艺精湛,埋头实干,火车每一个部件,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今日的艾道长,特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道袍,须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手持拂尘,颇有仙风道骨之姿。
艾道长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言语间多了几分方外之人的超然与恰到好处的恭维。
“贫道参见陛下,此火车能成,实乃陛下圣德感天,励精图治,方有如此祥瑞之物应运而生,助我大楚国运昌隆,江山永固!
贫道不过顺天应人,略效微劳罢了。”
建武帝笑道:“道长过谦了,能造出此等国之重器,乃大功一件,朕闻道门亦有精研物理之传统,今日见道长,方知不虚。”
“朕便赐你‘通玄弘道真人’之号,望你再接再厉,为朝廷效力。”
通玄弘道真人这可是道教中极高的封号,艾道长激动得身躯微颤,连忙深深稽首:“贫道谢陛下隆恩!
定当竭尽所能,以报陛下!”
老王紧张得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黝黑的脸上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道:“草……草民王铁锤,叩……叩谢陛下!
俺……俺就是个打铁的,能……能为陛下,为朝廷造这火车,是俺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俺……俺以后一定好好干,造更多更好的东西!”
建武帝看着老王憨厚的样子,也不禁莞尔,和颜悦色道:“王铁锤,汝虽言语质朴,然匠心独具,实干兴邦,此功不可没。
朕特赐你工部‘匠作监丞’之职,秩正八品,专司火车及相关器械研制。”
老王不太明白这官到底多大,但知道是皇帝封的官,是天大的荣耀,立刻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咚咚咚磕了几个响头:“谢陛下!
谢陛下!
草民……不,臣,臣一定当好这个丞!”
方南亲自陪同建武帝、太子以及一众大臣,登上了中间那节装饰豪华的客车厢。
车厢内部,装饰得极尽奢华舒适,地面铺着厚厚的羊毛地毯,车厢壁用名贵木材包裹,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车窗悬挂着明黄色的绸缎窗帘。
座位宽大柔软,包裹着上好的锦缎,茶几上摆放着时令水果和精美的茶具。
角落里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书架,摆放着一些典籍和闲书。
大臣们摸摸这里,看看那里,无不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待众人都安稳坐定,方南示意站台上的管事。
顿时,站台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伴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轰鸣,火车缓缓启动。
众人只觉身体微微后仰,窗外的站台、人群、景物便开始向后移动,而且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火车行驶在铁轨上,能听到规律的“哐当”
声,整体极为平稳,桌上的茶水只是微微晃动,远比马车舒适。
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村庄、河流,建武帝和众臣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讶之色。
太子更是兴奋地趴在车窗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外面。
“方爱卿,此物一日真能行数百里?”
一位大臣忍不住问道。
“回大人,依据测试,若道路平坦,铁轨顺畅,日行千里里亦非难事。”
方南从容答道。
“如此若用于调运大军和粮草,效率将大大提高”
兵部尚书立刻意识到了其军事价值。
“何止军事!”
户部尚书接口道,“南北货殖,互通有无。
江南稻米、丝绸,塞北牛羊、皮毛,巴蜀井盐,陇右瓜果,皆可借此物快速流通,于国计民生,善莫大焉!”
礼部尚书开口道:“官员赴任,士子赶考,商贾行旅,皆可免受车马劳顿、风霜之苦,大大缩短行程时间!”
建武帝听着众臣热烈的讨论,目光转向方南:“方卿,此火车与铁路,利在千秋。
朕意,当由朝廷主导,在全国大规模修筑铁路,制造火车!”
方南早有准备,躬身奏道:“陛下圣明!
然铁路绵延千里,火车运行复杂,非一地一司所能管辖。”
“臣建议,朝廷应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统一负责铁路的规划、修建、火车制造、运输调度、以及铁路的日常维护保养,权责明晰,方能高效运转。”
建武帝深以为然,当即在飞驰的火车车厢中口述圣旨:“准奏!
即日起,成立‘大楚路部司’,总管全国一切铁路、火车及相关事务。”
“特命方南任路部司第一任大使,全权负责总司筹建及日后运作。
各道、重要州府,设立分部,归总司直辖!”
“臣,领旨谢恩!”
方南躬身接旨,又一个重担落在了自己肩上。
建武帝兴致极高,让火车一路向前,开了数百里,直到中午,才意犹未尽地命令返程。
午餐就在火车上的餐车享用,方南特意让封地酒楼的大厨随行,利用餐车厨房设备,烹制了诸多精美菜肴。
虽不及宫中御膳繁复,却别具风味,让建武帝和众臣吃得赞不绝口,称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
返回封地火车站后,建武帝再次叮嘱方南,立即着手筹建大楚路部司,着手规划以京城为中心,连接四方重镇的铁路干线。
第二天正式的任命圣旨便下达了,明确了方南路部司大使的职权,特批在皇城附近与六部衙门相邻处,拨付了一个宽敞的大院作为总司衙署,允许方南自行选拔官员,组建班子。
方南稍得喘息的生活,再次变得忙碌不堪。
筹建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庞大机构,设立诸如规划、建设、机辆、运输、工务线路维护、财务等多个部门,需要从各部选调精干官员,还需要方南亲自面试。
征讨蛮族的战略筹备、火器营的战报、太子的课程,都需要参与协调,方南几乎是日以继夜,忙得脚不沾地。
路部司的成立,其所代表的巨大权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在京城官场引起了轰动。
谁都看得出,这将是朝廷未来重点投入的新衙门,前途无量。
一时间,前往镇国公府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车载斗量的礼物被送来,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将自己的子侄、门生安排进路部司,谋个一官半职。
见不到忙碌的方南,官员们就转而拜见镇国公,女眷们拜会老太君和方王氏,各种请托、说情,令府邸门庭若市。
方乐山在户部衙门,同样被同僚和各路官员围堵,都是为安排人来说项的。
对于那些与国公府交情深厚、且子弟确实有一定能力的世家勋贵,方南给予了一定照顾,安排进入一些文书、档案、后勤等相对普通的职位。
规划、技术、财务等关键部门的重要职位,方南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亲自面试考核,严格筛选,确保用人唯贤。
大楚路部司这个崭新的衙门,在一天天的忙碌中,慢慢搭建起坚实的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