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15章 亿万富翁与饮食男女(2/2)

不是真理,但放在小说的语境里却足够令人信服。

同时也道出了食物与情感之间微妙的联系—— 食物对于人类来说,拥有超越温饱的精神属性,人们既用食物慰藉彼此,也用食物互相伤害。

它可以是维系关系的纽带,也可以彰显权力的工具,还可以是文化认同的象征,以及个人与集体记忆的载体。

对于文艺作品中的食物,张潮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李安《饮食男女》中朱师傅为女儿们做的一顿又一顿的大餐。

张潮第一次看的时候,只觉得这是朱师傅对女儿爱的表现,他希望女儿们能从自己烹饪的食物当中感受到父爱。

但是后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张潮又从中看出另一层意味——食物,同样是朱师傅彰显自己在家庭当中的“主导权”

,从而“控制”

三个女儿的工具。

因为每星期的这一顿大餐,三个女儿都必须按时按点回到家里品尝。

饭桌上的气氛也毫不温馨,而是充满了压抑与反抗的意味。

朱师傅失去味觉以后无法尝出食物的味道,导致调味失常,三个女儿都吃出来了,却都因为各种原因不说,或者不敢说。

当朱师傅终于放下自己“一家之主”

的权威,重新投入与锦荣的家庭生活中去,再次成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以后,他的味觉终于恢复了。

有了这个经验,张潮又忍不住想到了正在创作的小说《原乡》。

身在异乡的林荣生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吗?

唐人街虽然有中国餐馆,但那毕竟不是自己家乡的味道。

他又想到了林小海——林小海的原型其实是自己小学的一个同学。

有一次,那位同学的父亲从美国带了许多巧克力与糖果,他又把这些带到学校里。

在90年代初的福海,这些都是极稀有的,这位同学因此也当了几天的“国王”



但是巧克力和糖果散完以后,这位“国王”

也只能黯然下台——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期盼,期盼自己的父亲什么时候再从美国回来;如果人不回来,托人把巧克力带回来也行。

食物在这里,不仅是他与他父亲之间最亲密的共同想象,也是一个孩子施展“权力”

的初次体验。

想到这里,张潮起身付了账,开始回到公寓,开始继续创作自己的新小说了。

此刻相比于成为亿万富翁,张潮更希望自己能写好心里“饮食男女”

的故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