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狡猾的囼岛书商(1/2)
没几天,张潮就见到了燕大给自己安排的英语老师,一名从米国来燕大留学的华裔女生,中文名许蕊雅,英文名就是Rheya。
许蕊雅和黄杰夫一样都是混血儿,不过许蕊雅长得比黄杰夫更中国一些,如果不是刻意晒黑的小麦色肌肤太过于显眼,把她当成一个中国女生也完全可以。
一见到张潮,她就热情地和张潮握手道:“Hello, nice to see you,张潮同学,我是许蕊雅,你叫我Rheya就行。”
张潮还在琢磨为啥是“see you”
,而不是“meet you”
的时候,嘴巴已经本能溜出来那句话了:“Nice to meet you too。”
说完他就等对方再说一句:“How are you?”
然后他再回一句:“Fine,thank you,and you?”
结果许蕊雅直接往课桌上放了好几本书,道:“我还是你的书迷,能帮我签名吗?”
张潮讶道:“这么多……好吧。”
许蕊雅娇声道:“版本不同嘛……我到处旅行,看到你的书就买咯。”
不过接下来两人的沟通就渐渐顺畅了,张潮也知道了系里让她来当自己口语老师的原因。
许蕊雅从小学开始,就过着中米两国频繁切换的生活,不仅是语言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她非常熟悉米国的生活方式和各种禁忌,不仅可以教张潮口语,而且会帮助他去米国后尽量避免因为文化差异惹出麻烦来。
尤其张潮是历年被IWP邀请的中国作家中最年轻——还是最有钱的一个,听说还喜欢开个豪车什么的。
要是在米国超速被帽子叔叔拦下来,张潮应对不当,被清空弹夹什么的…… 课程正式开始以后,张潮就问了一个问题:“你刚刚见到我的时候,为什么说的是‘ nice to see you’,而不是‘nice to meet you’?”
许蕊雅答道:“这就要看语境了……”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张潮一看手机,已经5点多了,随口就对许蕊雅道:“谢谢你,Rheya!
要不今晚我请你吃个饭?”
许蕊雅笑着道:“那这个邀请是属于中文语境的,还是属于米国语境的呢?”
张潮一愣,问道:“这还有分吗?”
许蕊雅认真地解释道:“那当然。
如果是中文语境,这就是一个同学之间很普通的邀请。
如果是米国,我们又是异性,你这样的邀请,很可能会被认为是个date……”
张潮听了半天,终于搞懂了两者的区别,马上道:“中文,中文语境。”
许蕊雅道:“不啦,今晚我家里做了饭,我回家陪我爷爷吃饭。”
张潮奇道:“你也是走读生?”
许蕊雅点点头,张潮也没有多问,收拾好书包,两人就一块下了楼,然后在楼底下道了别,一个往西走,一个往东去。
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6月,即使是燕京,天气也眼见的热了起来。
张潮这天在燕师大下了课,刚到停车场,就看到一个“地中海”
中年人站在他的车边东张西望。
一见张潮,“地中海”
就万分热情地迎上来,用略带夸张的语气说道:“张潮先生,终于见到你了!”
张潮一听这口音,差点以为家乡来人,不过细听还是有区别的,再一看对方的做派,心下了然,八成是囼岛那边的,于是不咸不淡地应了他的招呼。
“地中海”
毫不在意,做起了自我介绍:“我叫刘正雄,囼岛正雄出版社的总经理,这次来大陆,想和您谈一谈您的作品在我们囼岛出版的事情。”
张潮皱起眉头,直接道:“如果是新作品的话,我最近没有要出版的。
如果是老作品,你去找我公司的黄杰夫谈。”
刘正雄道:“他是生意人,我们两个都是文化人,文化人有文化人的谈法。
我祖上也是福海的,咱们算是老乡……今晚我请您吃饭,凯宾斯基!”
张潮依旧很冷淡,摆了摆手道:“饭就不吃了,老作品的版权您找黄杰夫谈。”
说罢,留下一脸尴尬的刘正雄,上车就离开了。
张潮之所以是这种态度,倒不是他反对自己的作品在囼岛出版,而是刘正雄这个人明显心里有鬼。
他和“午夜潮汐”
的邮箱都是公开的,不难查到。
包括手机号码,通过出版界的关系,也很容易问到。
哪有两人压根不认识,然后一不发邮件,二不打电话,就这么直接在燕师大堵人的。
不过张潮第二天又见到了刘正雄,这次是他就不是一个人来的了,而是由燕师大国际交流合作处的李副主任领着来的,也不知道走了哪里的关系。
李副主任显然也不知道刘正雄的具体目的,所以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就让他们两人自己谈了。
张潮这时候就不好拂袖而走了,只能先听刘正雄自吹自擂。
刘正雄拿出来一大迭资料,都是他们出版的经营资质、办公室和印刷厂照片,以及过往出版过的图书样品。
刘正雄得意地道:“我们正雄出版社,创办于70年代,创始人就是我啦……我那时候才20岁,靠一台岛国来的二手印刷机……我们现在……”
张潮听了一会儿,就不耐烦地道:“发家史我没兴趣听,你想买我那本书的版权,直接说吧。”
刘正雄马上停下来,道:“《你的名字》,小说、还有漫画,我都要!”
张潮直接问道:“我的版税很高——据我所知,现在应该是我们这边最高的。
如果没有很笃定的销量保障,未必能让你赚到钱。
你确定要买?”
刘正雄很自信道:“你不如听听我给你开的版税。”
张潮有些好奇地道:“哦?
多少?”
刘正雄道:“30%,我给你30%的版税!”
张潮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难以置信地看着刘正雄,觉得这个人肯定是疯了。
他现在15%的版税在国内已经是顶格了,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出版社给到17%或者20%。
2010年左右,业内传陆金波给韩涵开了20%版税,就被郑渊杰内涵说“人类有史以来都没有这么高的版税。”
何况30%?
印刷是硬成本,肯定省不下来;渠道商则几乎不可能在分成上让步;那多出来这15%就必须出版社割下自己的肉给作者 这意味着出版社只能拿走书价的5%-10%,扣掉人工和税,除非能卖上几百万册,否则刘正雄就是给张潮打白工。
张潮对自己的魅力还没有这么大幻觉。
刘正雄依旧信心满满,他又掏出一迭纸放在张潮面前道:“我对您的作品在囼岛畅销有信心。
这是协议,您只要签了,就能拿到华人作家,乃至全世界作家最高的版税。
协议绝对没有问题,您可以现在就叫律师看。”
张潮拿起合同略翻了翻,虽然是繁体字,但整体而言还是一份很规整的制式合同,除了30%的数字比较惊悚,其他方面并没有看到明显的陷阱。
而且既然刘正雄这么说了,那细节方面肯定也挑不出毛病。
协议没有问题,那问题一定就在协议之外。
张潮忽然很想知道刘正雄到底要耍什么把戏了。
于是他把协议一收,对刘正雄道:“30%确实让人心动,但我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
刘正雄道:“没问题,您尽管拿回去看,最好也让律师认认真真看。
我们很有诚意的!
不过我只能在大陆再呆两天,后天晚上就要回去了。
所以……”
张潮点点头表示明白,也不客套,拿着协议就离开了。
当天晚上,张潮就找到了黄杰夫,两人仔细地研究了一下这份出版协议,黄杰夫也没看出什么不对劲。
他们甚至在网络上找到了这份协议的制式原版,对比了一下,都是正常修改。
正雄出版社,也能在囼岛的网络上查到公开资料,是一家合法注册的企业,虽然排名不算靠前,但也看不出什么纰漏。
张潮分析道:“不找你而直接找我,大概率是因为觉得我年轻,可能看这个30%一冲动就签了。”
黄杰夫点点头道:“是的。
要是我看到30%这个数字,恐怕都不会向你汇报,直接就拒绝了。
八成是个诈骗犯。”
“诈骗犯……诈骗犯……”
张潮忽然想到了什么,马上打了个电话给许蕊雅,急匆匆的问道:“Rheya,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