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0章 青华大学上门示威(1/2)

夏答很快就被这个发生在盛唐公主身上的故事吸引,很快就把薄薄的十几页内容看完了。

张潮给出的不是完整的小说内容,而更像是少了分镜描述、类似剧本的漫画脚本,比较简略,一回不到1000个字,这里是前20回的内容。

虽然简略,但是张潮出色的文字功底,仍然将故事描述扣人心弦。

尤其是其中的场景设置,或恢弘大气,或精巧细腻,与少女长歌在颠沛流离中成长的过程配合得天衣无缝,简直每一处都写到了夏答的心坎里。

夏答看完以后,沉默许久,然后把《长歌行》脚本又递还给了张潮。

张潮愕然,问道:“这个故事你不喜欢吗?”

夏答摇摇头,道:“恰恰相反,这个故事我很喜欢……非常喜欢。

但是,我不能再画一个注定不属于我的故事了。

所以画完《你的名字》,我还是会离开。”

张潮听到夏答这么说,于是问道:“是因为版权?”

夏答低头不语,默认了。

张潮笑道:“既然我这次给你的脚本,而且这是一个没有发表过的故事,那当然按照脚本作者和画师合作的模式来划分版权归属和收益。”

夏答抬头看向张潮。

张潮接着说道:“我初步的设想是漫画连载以及单行本产生的收益我们平分;海报、手办、动画等以画面为主要载体的衍生收益,你拿大头;影视剧改编等以故事为卖点的衍生收益,我拿大头。

当然,无论哪种,都要通过‘午夜潮汐’统一对外进行。

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在签约前再确认。”

夏答想了半天,觉得这么分配还算合理,于是点了点头。

解开了夏答的心结,张潮也觉得松了一口气。

《长歌行》算是他看过为数不多的国漫之一,后来还追了剧,所以还能记得起剧情脉络。

接连几天和人“谈生意”

,已经让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学校了。

给黄杰夫交代完各种事项,他便溜回了北大街东院的家。

周二下午刚下课,程欣、丛治晨等几个燕大的学生就拉着他要去看戏。

程欣道:“晚上青华要过来给我们演出一下他们准备的话剧。”

丛治晨道:“他们是给明年的第五届大学生戏剧节准备的,也准备向我们‘示威’呢。”

张潮奇道:“示威?

这有啥好示威的?”

程欣道:“戏剧节不可能什么学校都上吧?

要选拔的。

全国总共就四五十个名额,分下来每个地区就几个。

所以每年年底到第二年上半年,我们燕京几个学校的剧社都会互相到对方的地盘上进行演出。

互相演上几轮,就有学校自动退出了。

所以我们管这个叫‘示威’。”

张潮恍然大悟,不过还是拒绝了,理由也很充分——“今天晚上是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人家通知我获奖了,颁奖典礼就在燕京,我怎么也得去一下啊。”

说罢,留下一片无语的同学们离开了。

丛治晨和张潮还不太熟,问道:“他,他这算炫耀吗?”

一个男生拍拍他的肩膀,道:“你习惯就好。”

庄重文文学奖是由港岛的爱国商人庄重文出资、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青年文学奖。

庄重文先生之所以要设立这个奖项,还是因为大先生。

庄重文原名庄碧荣,在厦岛求学期间,偶遇当时在厦大教书的大先生,得其鼓励,故改名“重文”

,与文教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这一届的颁奖典礼既然在燕京,当然是在作协的大礼堂里进行。

几乎所有作协的大领导都出席了,负责颁奖的是庄氏集团主席、庄重文的儿子庄绍绥。

这一届获奖的作家有11人,除了张潮以外,还有毕飞雨、西川、关仁山、刁斗等成名已久的作家,年龄普遍都在40岁左右,成名都在10年以上。

张潮这个今年才彗星般崛起的年轻人,混在其中,实在有些扎眼。

几乎所有人都在用好奇的目光看着他。

其实张潮自己心里也犯嘀咕,自己今年虽然写了一些不错的小说,但是除了《少年的巴比伦》外,都算不上严肃文学。

从在座获奖人的年龄来看,自己再过10年得也嫌年轻,怎么就轮到他了?

不过该有的镇定他还是具备的,所有获奖人里,他是最后一个上台的。

主持人读出了他的获奖理由: “张潮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普遍存在于县城青少年群体中的特殊精神特质,并以不符合年龄的成熟笔触将这种观察化为了小说语言,建构了一个独属于他的文学世界,开拓了一片从未被重视过的文学版图。

……”

张潮从庄绍绥手中接过金灿灿的奖杯和大红的奖状,并发表了得奖感言:“能获得这个奖项,首先要感谢……”

颁奖典礼结束以后,正要回去的张潮忽然被人叫住了,却是在“将将三人行”

有过一面之缘的徐子东。

张潮能上大学,还是因为在港岛岭南学校中文系的徐子东接受采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所以心里一直颇为感激,见到是他,连忙停下来,主动向徐子东走去。

徐子东满脸笑意,道:“恭喜恭喜!”

张潮客套完,就真挚地感谢道:“徐教授,非常感谢您在我上大学这件事上帮的忙——虽然我没机会去岭院。”

徐子东一摆手,潇洒地道:“小事一件。

我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谈不上帮忙。”

张潮道:“我没注意到今天您也在……”

徐子东道:“我是庄重文奖在港岛的评委会成员。

你这次得奖,可让我们为难死了。”

张潮道:“因为我太年轻了吧?”

徐子东道:“是。

但是最后是副主席王濛老师说话了,大家才拍板决定给你。”

张潮道:“王濛老师?”

王濛是上一届新理念大赛的评委会主任,应该说自己是“得罪”

过他的。

现在竟然能为自己讲话,不得不佩服老爷子的心胸广阔。

徐子东道:“他说‘庄重文文学奖’设立之初的目的,是鼓励青年作家的,也为了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文学事业。

但你们看看最近得奖的有几个是青年?

头发花白的都有。

上一个30岁之前获奖的还是1993年的池子健,29岁;这次让张潮得奖,有助于让文学重新回到主流舆论的视野……”

张潮感慨道:“有机会我一定要当面谢谢他。”

徐子东问道:“我想要邀请你明年到岭院和我们中文系的学生做一个座谈会,不知道你有没有空?”

张潮爽快地答应道:“没问题,您定好时间通知我就成。”

第二天的课,张潮主要是在燕师大那边上的,下午打车回来以后,就看见程欣、丛治晨等几个燕大同学在北大街东院门口等自己。

张潮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程欣焦急地道:“给你打电话怎么打不通?”

张潮拿出手机,无奈地道:“备用电池忘了带,没电了——既然来了,一起上来坐坐吧。”

说罢就带几人进了小区、上了楼。

这也是张潮第一次带同学来自己的小家。

也幸亏国庆时候父母来过几天,给家里添置了一些必要的茶杯、茶壶之类的待客用品,才不至于这大冬天的,张潮连热水都没得给人家沏。

几个同学进了屋,好像就忘了找他啥事,先是里里外外看了一遍,然后啧啧叹道:“有钱真好。”

张潮笑道:“有空欢迎多来坐坐——找我有什么事,这么火急火燎的?”

丛治晨闻言叹了一口气,道:“我们学校这次可能要输给青华了。”

张潮道:“怎么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