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夏答酱,洒家给你看个宝贝!(1/2)
还不等记者们开口,张潮迅速接替了于华,再次站到话筒前发言道:“这个决定,对我来说非常艰难。
但是请大家一定要相信我,我绝不是要砸了青春文学这口锅!
‘新理念作文大赛’,是许多人的文学启蒙,也曾经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家的书架上,至今都摆着前三届的选集——我有多厌恶它,曾经就有多爱它。
我在这里要再宣布一件事——《新芽》杂志,从明年开始将会推出一个独立发行的副刊,由我担任这个临时主编。
关于这个副刊的名称,选文的要求,以及它的运行机制,会在新理念作文大赛之后,由我和《新芽》杂志共同宣布。
这次去上海当大赛的评委,我的目标就是‘让新理念再次伟大’,Make New Concepts Great Again!”
消息发布以后,先乱做一锅粥的是《新芽》杂志社。
李启刚拿着报纸,脸色煞白地找到赵常田,问道:“主编,张潮来做评委这件事情,为什么事先不和我们商量一下?”
赵常田慢条斯理地解释道:“是我自己决定的,并且汇报给了领导。
领导就一句话——能救杂志,能救大赛,任何方法都要尝试。”
李启刚道:“那也不该瞒着我们啊!”
赵常田道:“有人说漏了怎么办?
到时候的新闻效果有现在好吗?
上次开会,小许说的好啊,‘拥有影响力就拥有一切’。
现在青年作家里,有谁影响力比得上张潮?”
李启刚还是有些愤愤不平:“那也不能请他啊,如果不是他,大赛也不会变成这样。”
赵常田沉默了一会儿,道:“启刚啊,最近几届大赛变成什么样子,别人说不准,你我心里难道没有数吗?
为什么第三届以后,愿意直录的学校越来越少?
就算没有张潮,我们这么一路办下去,就真的不会出事?”
对着聪明人,话不用说开,懂的自然懂。
这个话题,李启刚是聊不下去了,只好再问道:“那张潮说的那个副刊,又是怎么回事?”
赵常田听到这个,一下子变得有精神起来,拿出一张纸递给李启刚,道:“如果张潮没有给我看这个,我也许还下不了决心。”
李启刚拿过纸匆匆扫了一遍,脸色怪异,问道:“这……这……真的不是开玩笑吗?”
赵常田道:“具体细节,张潮来沪上以后我们会谈,到时候你也参与。”
而在燕京,张潮他们的办公室里,黄杰夫兴奋地问他道:“BOSS,《新芽》杂志是怎么肯邀请你去当评委的?
你们不是死敌吗?”
张潮答道:“一开始他们只是邀请于华老师去做评委会主任。
结果不知道我这个老师是怎么想的,竟然向他们建议我也去当评委。
赵常田试探性地和我沟通了一下,我提出了一个方案,结果他就同意了。”
黄杰夫道:“后来对媒体的保密工作也都是你要求的?”
张潮点点头,道:“是。
现在大赛需要的就是关注度,那我就帮他们把这个关注度拉满。”
黄杰夫赞道:“您真是操纵舆……把握舆论的高手!”
张潮道:“不过副刊的事能不能成,还得看你这边。
你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黄杰夫一听就抱怨道:“燕京这里的注册手续实在太麻烦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一张纸上能盖那么多印章……”
张潮道:“我只想知道结果。”
黄杰夫迅速收起自己的愁眉苦脸,笑道:“你出发去沪上前,一定能搞定!”
张潮松了口气道:“那就好。
没这个我还真不好和他们谈。”
周五下午,张潮一下课就背着个包去了机场,当天晚上就来到了沪上。
周六早上9点,张潮准时出现在《新芽》杂志社的办公室。
今天是休息日,但是杂志社的编辑们几乎都主动留下来加班了。
每个人都用复杂的眼光看着张潮,这个把他们一脚踹下深渊,现在又像救世主一样伸手要把他们拉出深渊的人。
编辑们都能明显感受到,《新芽》杂志和“新理念作文大赛”
的媒体流量暴增。
许敏霞带着张潮来到了会议室,赵常田、李启刚已经在会议室里等着了。
张潮看着会议室桌上的稿件,问道:“不然,我们先审稿?”
李启刚道:“不急,审稿是下午。
现在这些已经是挑过一轮以后剩下的。
我们杂志社的编辑和沪上本地的高校老师、作家,之前两周已经把大部分明显不合格的筛掉了。”
赵常田道:“你先说说你那个副刊的详细方案。”
张潮整理了一下思路,才开口道:“这个副刊,一定要是一份完全属于‘青少年’的杂志。
我这里说的‘完全’,主要指的是作者。”
李启刚疑道:“什么意思?”
张潮进一步解释道:“我之前在沪上书展说过,不愿意长大的青春文学作家,只会长成青春痘。
这个看法我现在也没有变。
所以这个副刊的作者,年龄必须控制在22岁以下。
包括我这个临时主编,最多干到22岁,也要退出。
其他编辑方面,也尽量控制在30岁以内——我们《新芽》杂志,应该有这个人才储备吧?”
赵常田道:“这倒确实是一个吸引青少年读者的点,很容易获取共鸣……你再说说那个投票是怎么回事?”
张潮道:“每期副刊的最后一页,都是投票栏。
读者可以把它裁下来,然后勾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作者——具体数量待定——寄给我们。
在下一期的杂志上,我们会登出上一期的排名。
到了年底进行盘点,下一年的第一期,登出年度总排名,选出最佳小说、最佳散文、最佳诗歌、最佳非虚构写作、最佳作者……搞个颁奖典礼,刚好和新理念大赛放在一起。”
李启刚道:“这,这不是和今年那个什么什么女声一样?
另外,早期杂志销量低的时候的作品不是很吃亏吗,会不会把好作品埋没了?”
张潮道:“早期杂志有人要,我们继续印就是了。
在杂志上和读者说明一下就好,这有什么难的?
只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投票页绝不单独印就是了。”
李启刚接着问道:“怎么防止作弊呢?
杂志又不是钞票,到时候有人印投票页怎么办?
另外选票统计的工作量……”
张潮道:“和高考的答题卡一样就好。
给每张选票页一个独立的条形码,2B铅笔涂选,寄过来以后批量用机器扫描统计就好了。
什么年代了,还要手算。”
赵常田道:“只有投票这个手段吗?”
张潮道:“还有很多办法。
比如我们每年都可以给年满22岁的作者办‘毕业典礼’或者叫‘文学成人礼’,出一个增刊或者特辑,恭喜他们在我们杂志走完了的青春文学之路,正式迈向成人文学的殿……成年人文学的殿堂……”
“我们还可以给每个多次在我们杂志上发表作品的作者,设计一个卡通形象……不定期给优秀作品设计彩页和海报……”
“我们还可以推出‘作者天团’……”
“我们还可以举办个‘中国好诗歌’比赛,让西川啊、舒婷啊、张枣啊做评委,坐在一个大椅子上,背对选手。
听到哪首诗好,‘啪’一按钮,椅子就转过来……呃,这个不算,有点扯淡……”
张潮絮絮叨叨讲了足足有1个多小时,把赵常田和李启刚听得头昏眼花。
前面20分钟两人还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后来干脆把笔一丢,不记了。
趁着张潮喝水间隙,赵常田半开玩笑地问:“你就不怕我们把你这些创意给抄了去?”
张潮笑道:“那这样,您二位拿着笔记,去和外面的编辑们把我的话复述一遍,看能不能和他们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