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冤家路窄(2/7)
萧奉先见牛舒温大出风头,也跃跃欲试之际,便笑道:“张大人也算一个好官,你可是曾经出使过我大辽的宋朝使节,还听说你画出我大辽山川,地貌图本,给赵佶看。
本王以为,你这算是细作勾当,令人不耻。”
众人大惊失色,还以为萧奉先会有所收敛,没曾料想这厮比牛舒温愈加胆大妄为,歇斯底里。
牛舒温笑了笑,赶忙打圆场道:“我等抵达宋朝馆驿,不谈辽宋,皆在西夏,还是友善为好。”
萧燕见费无极脸色煞白,气得咬牙切齿,心里也不好受,寻思道:“无极哥哥,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毕竟眼前萧奉先乃是义父,收留了哥哥萧勇和自己,有养育之恩,不好指责。”
想到这里,五味杂陈,痛心疾首。
萧奉先寻思道:“我方才就是故意而为之,就是要杀一杀宋朝人的威风。
张叔夜这厮最是聪明过人,出使我大辽时,趾高气昂,射中靶心也没什么了不起,可查看他所用弓弩时这厮却说什么‘大宋使节出使辽国,要以礼相待,想查看弓弩,便是史无前例。
’这算什么话,可惜当年本王不在场,如若在场,定要让张叔夜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方才只言片语,算是打草惊蛇,投石问路,看看张叔夜有何反应。
此番宋朝赵佶与西夏乾顺议和,我大辽也是功不可没。
实话实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果然狼子野心,本王小看了他,以至于眼下我大辽快要招架不住了。
此番抵达西夏,就是要掌握宋夏议和态势,我大辽才好集中精力对付女真人完颜阿骨打。
天祚帝就是个混蛋,还怪本王不杀完颜阿骨打。
鬼知道完颜阿骨打会犯上作乱,还势不可挡。
本王也要和乾顺套些近乎,如若天祚帝撑不住了,大辽气息如若奄奄,本王就投靠西夏乾顺好了。
毕竟耶律南仙是西夏皇后,李仁爱是西夏太子,有朝一日李仁爱登基大宝,我萧奉先也跟着耶律南仙沾光不是。
这西夏素有太后当家作主的传统。”
想到这里,笑道:“方才不过几句玩笑话,张大人想必不会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你宋朝有许多名人,本王也很是佩服。
赵匡胤、包拯、狄青、种世衡。
名臣良将也不可小觑。”
张叔夜道:“本官佩服我大宋中原许多父母官,比如欧阳修,他与民同乐。
比如范仲淹,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牛舒温道:“本官不敢苟同,做官还是要会揣摩上意。
这做官,不为别的,但求无过。
如若没有君王抬举,你做什么官?
既然做不了官,如何出人头地。
不能出人头地,便不可升官发财。
个人都不可功成名就,何谈志向抱负?
你想为民请命,便是天大的笑话。”
张明远等人只是听他三人如此说话,并不插嘴。
原来萧勇对张明远等人耳语了几句,示意他们不可造次。
张叔夜见张明远等人意欲反驳,也使个眼色,示意他们不可出言不逊。
正在此时,西夏礼官焦彦坚抵达,笑道:“两国使节都在,本官便不必多费周折了。
我主有请两国使节,到我大夏王宫赴宴。
本官有些话,实乃肺腑之言,还望萧大王、牛枢密与张侍郎近前说话,里面请。”
张叔夜与萧奉先、牛舒温才不再言语,西夏礼官焦彦坚示意张叔夜和萧奉先、牛舒温到里间说话,外面厅堂便留下了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萧勇、萧燕。
“方才憋死我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变成哑巴了。”
张明远道。
费无极道:“憋疯我了,我方才好似又聋又哑,又双目失明,又缺心眼。”
萧燕扑哧一笑,乐个不住。
种浩招呼众人近前,低声细语,道:“他们去里面说悄悄话,我们也不可胡说八道,有恃无恐,当心隔墙有耳。”
种溪道:“那我们何不出去,到院子里说话,这馆驿虽说不大,可西夏也算给足我大宋一些薄面,院子里还有一个小亭子。”
众人便跟随种溪,走了出去,一同来到绿瓦红柱的小亭里,众人围着一个白色大理石圆形石桌坐了下来,这小亭也奇巧,雕梁画栋,颇有中原气度。
萧勇道:“你们不必义愤填膺,我义父时常如此口不择言,还有牛舒温,毕竟小时候他二人对我和妹妹都很好,我们早已习以为常。
如若你们气不过,就左耳进,右耳出好了。”
萧燕道:“可不是,他们虽说口不择言,但对我和哥哥有养育之恩。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在草原上,被富户老爷家的孩子欺负,义父和牛舒温总是替我们挨骂受罚。
直到萧贵哥姐姐当上了天祚帝的元妃,义父和牛舒温大叔才不再被人欺负了。
我们也跟着沾光。
哥哥说想学武功,义父和牛舒温大叔便托人送哥哥到了大宋中原少林寺习武。”
种溪道:“如此说来,萧燕姐姐,你义父便是辽国皇亲国戚了。”
费无极道:“皇亲国戚可不得了,自古便是,‘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
萧勇小时候便抵达中原少林寺,素知许多中原的道理,听了这话,笑道:“费无极,好你这张乌鸦嘴,居然说我义父是鸡犬升天?”
张明远道:“大唐杨贵妃有个哥哥叫做杨国忠。”
种浩道:“后人如若不知道此人,听了他这名字,还以为他是国家忠臣。”
种溪道:“岂不知,他最是祸国殃民。”
萧燕颇为好奇,随即笑道:“我想知道杨贵妃和杨国忠的故事。”
萧勇道:“还是请头头是道的费无极说说看好了。”
费无极道:“恭敬不如从命,杨贵妃可是个大美人,不过就是有点。”
说到这里,看了一眼萧燕,停了下来。
萧燕见状,朝费无极胸膛敲了敲,道:“别吞吞吐吐,快说。”
费无极道:“就是有点肥胖,杨贵妃可是个大胖妞。
一日三餐,要吃十来个鸡屁股。”
此言一出,众人哄堂大笑。
张明远道:“无极别开玩笑,斯人已去,不可亵渎。
杨贵妃也是大大的无辜和冤枉。
他与杨国忠可是远房亲戚,并非亲兄妹。
杨国忠不是杨贵妃的亲哥哥,也不是杨贵妃的表哥、堂哥,而是杨贵妃的族兄,也就是拐弯抹角的堂哥。
杨贵妃和杨国忠既非同父,也非同祖父,而是同一个太祖父。
杨贵妃之父是杨国忠的堂叔,在川中时,杨贵妃家和杨国忠家也没什么来往,只是一门远房亲戚罢了。
杨国忠原名杨钊,一直不务正业,好吃懒做,还喜欢赌博,到了四十岁还是个街头巷尾的小混混,杨氏宗族都不喜欢他,后来他也当兵吃粮,下地屯田,后来不知何故,居然被授新都县尉。
杨国忠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迁升扶风县尉。
但他还是位微言轻,微不足道。”
说到此处,停了下来。
众人又催促,张明远道:“后来杨玉环当了贵妃之后,杨国忠就去找杨贵妃,可想而知,杨贵妃当然不愿意搭理他。
可正好有一个蜀地官员想巴结杨贵妃,托杨国忠给杨贵妃送了很多礼物。
但杨国忠这种无名小卒是见不到杨贵妃的,可杨国忠脑瓜子很管用,他可是聪明过人,他先找到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送上蜀地官员帮他准备的礼物。
虢国夫人曾跟杨国忠有过旧情,这时虢国夫人正在寡居,长夜漫漫,寂寞难耐,自然无心睡眠,果不其然,又和老相好杨国忠旧情复燃,缠意绵绵。
于是虢国夫人给唐玄宗推荐了杨国忠,杨国忠为人机灵,善解人意,时常察言观色,很会讨得唐玄宗的喜欢。
杨国忠当上宰相,并非杨贵妃的推荐,杨贵妃在这件事上很无辜。
杨贵妃只知唱歌跳舞,从未干涉过朝政,也没什么坏心眼。”
此言一出,众人都将信将疑。
张明远道:“杨国忠跟杨贵妃只是远亲,但是他有一个亲舅舅,就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
杨国忠得到唐玄宗的宠信后,还让唐玄宗给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平了反,昭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