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西夏王宫(2/6)
“此乃宋朝使节张叔夜和宋使,他们此番前来出使,要面见我王。”
西夏礼官焦彦坚看着张叔夜等人神气十足,一脸不屑,马上转过脸对老和尚恭恭敬敬道。
“莫非是燕丹大师?”
张叔夜端详片刻,猛然想起好似见过,不由又惊又喜,马上回礼。
又有一人道:“张大人如何认识家师?”
“这位是?”
张叔夜看这人绝非中原人,乃西夏人打扮,就问道。
燕丹道:“此乃座下弟子,党项人嵬名思能。”
“弟子见礼。”
嵬名思能彬彬有礼道,顿时微微一笑,和颜悦色。
张叔夜道:“燕丹大师曾在东京大相国寺讲经说法,有一面之缘,只是本官知道大师,大师却不知道本官。”
如此解释开来,众人方才了然不惑,燕丹呵呵一笑。
“原来如此,幸会幸会。”
嵬名思能笑道 燕丹看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四人年纪轻轻,就问道:“这四位公子年纪轻轻又仪表不俗,想必便是大宋东京太学生了?”
张明远、费无极顿时一怔,没曾料想,这老和尚居然知道他二人是读书人,好生厉害。
种浩、种溪愣了愣,对这老和尚颇为佩服。
张叔夜更是诧异万分,四个宋使也是惊讶万分。
嵬名思能挠了挠后脑勺,目瞪口呆,没想到家师有识人的慧眼。
“晚辈见礼,终南山太平先生坐下弟子张明远、费无极,拜见大师。”
张明远、费无极异口同声道。
燕丹道:“素闻京兆府终南山太平先生李长安威名,不过龙虎山张继先更是威名素着。”
听了这话,虽说心里不大高兴,可张明远、费无极出于礼貌,也是笑而不语。
种浩、种溪面面相觑一怔,总不能自报家门是西夏党项人恨得咬牙切齿的种家军后人,便敷衍道:“我们是京兆府读书人。”
嵬名思能道:“太平先生李长安在终南山,你们作为他弟子,不在山上守护师父,如何来我邦泥定国?”
“邦泥定国?”
张明远一脸茫然,马上喃喃道。
“邦泥定国是哪个国家?”
费无极也感觉奇怪就追问道。
种浩摇摇头,道:“没听说过有这国名。”
种溪挠了挠后脑勺,道:“莫非是西域小国。”
“我大夏,对内叫做‘大白高国’或‘邦泥定国’。
对外叫做大夏,这西夏不过是你宋朝中原人和那辽国契丹人的叫法,你们可明白了?”
燕丹双掌合十,回礼笑道。
张叔夜、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和宋使方才点点头,微微一笑,算是了然不惑。
“大师,我夏王有请,我等见过夏王后再来拜访大师如何?”
张叔夜拱手见礼道。
“大人自便,改日再会,可到寺内做客。
今日我承天寺塔开光,绕塔者可福寿延年。
故而人头攒动,挡住尔等车驾,还望见谅。”
燕丹回礼道。
张叔夜、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和四个宋使点头告辞。
“下官告辞,大师请。”
西夏礼官焦彦坚拜道。
燕丹、嵬名思能点点头率众进了寺内,这塔依然高耸入云,蔚为壮观。
张叔夜等人坐着马车前行,不觉已到了西夏王宫。
只见西夏王宫气势雄伟,令张叔夜这位在大宋京城很久的朝廷大臣都不禁惊叹起来,张明远、费无极更是目瞪口呆,种浩、种溪也颇为惊讶万分。
宋使也是面面相觑,叹为观止。
王宫之外,两头鎏金铜牛,安放于两侧,有中原建筑艺术对称之美。
三重石阶,重重相望,与大宋宫殿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个王宫呈大理石白之色,金边镶嵌于其上,珠光宝气、富丽堂皇,那高高大大的穹顶在蓝天白云之下,更是令人惊叹,党项之风范更是使其特色鲜明。
“焦大人,你有所不知,夏王今早便快马加鞭去拜谒我党项列祖列宗的王陵去了。
你们来晚一步,只好明日再来见驾好了,诸位宋使且回馆驿。”
众人意欲跟随西夏礼官焦彦坚进宫面见乾顺,李良辅昂首挺胸走下台阶,笑道。
张叔夜等人愣了愣,看向西夏礼官焦彦坚。
这厮转过脸,气得咬牙切齿,却敢怒不敢言,眼前的李良辅可是乾顺跟前的重臣,焦彦坚得罪不起。
张叔夜等人只好打道回府,以待来日再见乾顺。
焦彦坚安慰再三,张叔夜示意他不必如此。
张明远回过头再看西夏王宫,不觉流连忘返。
费无极和种溪盯着两头鎏金铜牛出神,种浩也上前驻足观看,果然是头壮牛。
次日,西夏礼官焦彦坚到驿馆告知张叔夜,乾顺去了河曲,与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相会黄河岸边,一同骑射、钓鱼,西夏皇后耶律南仙和西夏太子李仁爱陪伴左右。
又过两日,李良辅抵达馆驿告知张叔夜,乾顺去了西夏黑水城巡视边关。
再过三日,西夏礼官焦彦坚又说乾顺去了甘州。
这一来二去,张叔夜等人便在兴庆府馆驿闲住了十日,皆难见到乾顺。
张叔夜等人只好静观其变。
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闷得慌,便到兴庆府街面逛一逛,走一走,看一看,以此打发时间。
种溪也正好用这段时间,予以作画,把一路上的风光,尤其路过那西平府见到的风光画了下来,算是留作纪念。
种溪还画了一副《黄河羊皮筏子》 ,便是那日众人在灵州西平府的黄河上乘坐羊皮筏子的景象了。
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种溪更是画了三日才算大功告成。
张叔夜也按宋徽宗旨意,偷偷画出进入萧关,抵达灵州西平府,从灵州西平府抵达兴州兴庆府的地形图。
其间山川、城郭,历历可见。
不过此事,张叔夜却不曾让张明远等人所知,就是其他宋使也并不知情,乃是张叔夜深夜独自一人所为。
每日李良辅与西夏礼官焦彦坚轮流前来问候,还带来许多西夏特产予以犒劳宋使。
宋使见张叔夜一筹莫展,心中不由忐忑不安。
如若见不到乾顺,在此进退维谷,如何是好。
这日,傍晚时分,西夏士卒抬着一只烤全羊走进馆驿,李良辅与西夏礼官焦彦坚一同前来,这令张叔夜等人大为不解。
数日,他二人皆交替出现,轮流到来,如何今晚,会一同前来。
“诸位,多日苦等,终有结果。
明日夏王便回到兴庆府了,特来告知,要召见宋使。”
李良辅拱手笑道。
张叔夜喜出望外,叹道:“如此便好,以免我等在此闲住数日,无功而返,岂不差强人意。”
环顾四周喜道:“完成皇差,也好回东京复命。”
西夏礼官焦彦坚道:“你们作为使节,理当知道许多规矩。
出使他国,要想见到真佛,等个十天半月,不算什么,此乃家常便饭。
本官当年出使辽国,面见天祚帝,可是颇费周折。
我到了以后,被告知他去了混同江钓鱼,又摆头鱼宴,本官见到天祚帝时,已在辽国幽州城小住了一个月有余。
你们此番出使我大夏,才等了半个月,与我出使辽国相比,便是小巫见大巫了。”
张叔夜道:“本官也曾出使过辽国,素知天祚帝喜好打猎和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