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西夏王宫(1/6)
次日,张叔夜、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留下余众,带着昨晚一同密谈的四个宋使出馆驿,随西夏礼官焦彦坚坐马车,向西夏王宫而去。
车队走在兴庆府大街上,宋使探出头来,难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留意。
许多西夏人对他们都指指点点,颇为异样目光,好生了得。
街市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那红墙绿瓦,亭台楼阁,映入眼帘。
如若不是党项人走来走去,还以为身在大宋东京汴梁开封府大街小巷。
一个党项人站在一边,伸手一指,说道:“看!
大首领曾说的,宋人,就是如此打扮。
还有青春俊杰,想必定是大宋武林高手,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是呀,此些人,确为中原人士,看!
气度果然不凡。
这青春子弟也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
路边一人,目瞪口呆,不由赞叹道。
一个小男孩笑道:“我从大宋京兆府回来,没想到又遇到宋朝人了。”
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拍着小手,乐个不住。
一个老头拉着老太太,慢慢走过,笑了笑。
党项人家开的香料铺子,飘来阵阵香味,街边锅里煮的羊肉汤,果然令人咽下口水。
一股股白气冒出,街边小摊上的食客都在品尝西夏的美味佳肴。
那核桃被小孩子把玩着,一个个跑来跑去,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党项女子骑着高头大马,扬起鞭子,威风凛凛的走在大街小巷。
不时有僧侣坐着马车路过,人群皆让道见礼。
几个绿袍和尚,披着红色袈裟走过,人群皆侧目,近前双手合十见礼,和尚也还礼,嘴里道着:“阿弥陀佛”
。
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看着外边,倍觉新鲜,只见,人们来来往往,街市异常繁华,许多西域人士多会于此,自然是别有风韵。
波斯人牵着骆驼过去了,回过头看向张明远、费无极这边,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微微一笑。
望着街边不远的寺塔,坐在马车上的张明远、费无极格外出神,二人不禁感叹,果然与东京开宝寺塔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见,寺中有塔,塔立寺围。
亭轩楼台,湖光水色。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柳叶飞舞,春意盎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
不过,此处是西夏,不是大宋。
此景在塞上,不在中原。
但完全可以称之为“塞上江南”
。
种浩、种溪也看到这佛塔,不觉一怔,的确与东京开宝寺塔颇为相似,顿时倍感亲切。
肥胖宋使与消瘦宋使却不以为然,高个宋使和矮个宋使也不屑一顾,四人看了车外的兴庆府,一脸冷色,闷闷不乐,不知是何缘故。
张叔夜对张明远、费无极说道:“看,此塔与东京开宝寺塔并无差别,风格布局,建置工艺,竟然是毫不逊色了。
想不到,这乾顺学我大宋还真有一手啊!
不是语言文字就是体制律法,不是诗词歌赋便是琴棋书画。
就连建筑也是如此,的确是难能可贵了。”
张明远道:“大人所言极是,果然是神似我大宋。
没曾料想,乾顺是虔诚的佛教徒。
不知此塔叫做什么名字?”
张叔夜道:“早在东京开封府就听说西夏兴庆府有一座宝塔,叫做承天寺塔,想必这就是了。”
伸手一指,众人看去,巍巍屹立,气度不凡。
“如此看来,西夏乃是佛国就顺理成章了。
我大宋如今尊崇道教。
两国有不同教派尊崇可见一斑。”
费无极道。
种浩道:“听说辽国天祚帝也尊崇佛教。”
种溪道:“辽国尊崇佛家,西夏当然要尊崇佛家。
如若不然,辽国发怒,西夏便胆战心惊。
西夏唯独不怕我大宋,实在蹊跷。”
张明远道:“素知西夏左右逢源,恃强凌弱。”
费无极道:“乾顺也是聪明过人,明知不敌我大宋,便请辽国威逼利诱我大宋。
辽国如今自身难保,被金人打得满地找牙,还多管闲事,也是醉了。”
张叔夜道:“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们以为辽国早已每况愈下,无力多管闲事。
可偏偏天祚帝要多管闲事。
我大宋只好送个人情罢了。
再说两国交战,苦了黎民百姓,不可不察。
西夏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你若打败西夏,西夏便俯首称臣。
如若西夏打败你,那西夏就趾高气昂了。
乾顺和元昊一样,都只服强者,不服弱者。”
费无极道:“西夏学我大宋,恐怕乾顺如今更胜一筹。”
肥胖宋使忙道:“乾顺是照猫画虎而已,竟是一些皮毛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消瘦宋使叹道:“虽然是皮毛,可人家毕竟是学了,也是其志不在小,大有猫腻。”
矮个宋使轻轻哼了一声,道:“兴庆府虽说不错,可无法与开封府相提并论。”
高个宋使撇撇嘴,道:“那还用说,好比我高你矮,我胖你瘦。”
矮个宋使和肥胖宋使、消瘦宋使面面相觑,默然不语。
张叔夜哈哈大笑忙道:“我们此番不就是为了看看这其中的猫腻而来的么?
你们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且莫出了差错,便是有失体统了。
即便人家不笑话,我们自己也是不好看的。”
一个个点点头不再言语,只是四处看个不住。
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都感到,兴庆府果然名不虚传,真有塞上湖城,大夏风范。
正在此时,前面人头攒动,许多人站成一排,似乎等待什么人到来。
一时间挡住马车去路,马车不得不停下来。
莫非迎接宋使,张明远、费无极觉得西夏有些兴师动众,种浩、种溪也觉得西夏有些热情过度。
张叔夜和宋使也喜乐无比。
正在众人激动之际,此塔大门敞开,有一须发皆白,两眼炯炯有神的老和尚,脚蹬白色布鞋,内穿黄色佛袍,身披红色网格袈裟,率众出了寺门。
那袈裟上饰有许多白色珍珠,艳阳高照下,闪闪发光,令人眩晕,好生奇特。
许多人排队接受老和尚的赐福,之后又争先恐后进入寺内,绕着高塔转起圈来。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老和尚完全如中原人模样,见到西夏礼官焦彦坚和张叔夜等人就回礼。
“大师,可好?”
西夏礼官焦彦坚威风凛凛,不过对老和尚却毕恭毕敬,马上拜道。
“老衲见礼,不知礼官此番,带何人见驾?”
老和尚回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