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7章 高谈阔论(3/4)

辽国宁江州失陷后,萧陶苏斡认为,‘女真国虽小,其人勇而善射。

自执我叛人萧海里,势益张。

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也。

为今之计,莫若大发诸道兵,以威压之,庶可服也。

’天祚帝却视其为怯懦,轻信萧奉先‘但发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

’的虚言,以萧嗣先领兵屯驻出河店,结果招致大败。

卒如萧陶苏斡所言,经此一役,女真兵员满万,不复可制;而辽朝自此诸部离心,战事每况愈下。”

众人唏嘘不已。

张叔夜道:“辽国天庆五年正月元旦,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天祚帝这才觉察到金朝的威胁。正月,天祚帝下达诏书,表示要亲征女真,但却没有真正的行动。诏书下达后,便没有了音信,反而继续射猎。”

种师道神情肃穆,冷冷的道:“这便是世人皆知的道理,曾几何时,三国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大抵如此而已。天祚帝如此雷声大雨点小,自然是自欺欺人罢了。”费无极道:“干爹所言极是,天祚帝如今便是重走关云长的老路。”张明远点了点头,追问道:“张大人,后来如何,还望赐教?”

张叔夜道:“辽国天庆五年正月至六月,天祚帝多次派耶律张家奴、萧辞剌等人出使女真。

天祚帝放不下皇帝的架子,在诏书中粗暴地直斥阿骨打姓名,威胁其速降。

如此蛮横无礼,那和谈自然渺茫。

辽朝使者直言:‘臣前使,依诏开谕,略无所屈’,‘不肖适异国,必无生还。

’随着女真不断攻城略地,完颜阿骨打的态度也日渐强硬,回书亦直称天祚帝姓名耶律延禧。

九月,金军攻陷黄龙府后,形势急剧恶化终于使天祚帝有所震动,天祚帝亲自统领大军前去征讨,但辽国将士却心生畏惧,军心不稳。

同时,天祚帝率先临阵败逃,于是辽军四处溃逃。

女真士气高涨,乘胜追击,夺取了辽国的大片领土。

这几年,金军节节进逼,辽军几无还手之力,天祚帝无奈,只得向完颜阿骨打求和。”

此言一出,众人听了兴趣大增,又追问开来。

张明远道:“没曾料想,堂堂大辽居然打不过小小女真人。”费无极道:“三国时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皆是如此,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比比皆是,又何必置若罔闻?”种溪立马拱火,“吵起来了,好!”众人都笑。

张明远不睬,接着追问,张叔夜道:“完颜阿骨打听从谋士杨朴‘自古英雄开国或受禅,必先求大国封册’的建议,要求册其国号‘大金’,事金为兄,册封完颜阿骨打为‘大圣大明皇帝’。

但天祚帝只改其国号为‘东怀国’,册仪也只用诸侯礼。

完颜阿骨打盛怒之下拒受天祚帝的册文。

辽国上京等地也相继陷落,辽军到处被金军击败,与此同时辽国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上京造反,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却分裂了辽国内部。

此后位于原渤海国的辽东京也发生叛乱自立。

这场叛乱一直到天庆六年四月才被天祚帝平定。

但在同年五月金朝就借机占领了辽国东京和沈州。

天庆七年,金朝攻春州,辽军不战自败。

现到如今,辽国天祚帝早已是惊弓之鸟,草木皆兵。

一提女真人,便吓得脸色煞白,惶惶不可终日。

可这天祚帝却对我大宋与西夏之事,还趾高气昂,多管闲事,实在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

一语落地,众人恍然如梦,好似方才跟随张叔夜的话语亲身经历了一番。

好似那天祚帝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张叔夜说的口干舌燥,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张明远寻思,张叔夜大人只是出使过辽国,为何知道辽国天祚帝这样多事情,莫不是我大宋在辽国有许多细作潜伏。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此道听途说,难知底细,除非亲自走一遭,见到天祚帝,才可清楚明白。想到这里,心中一怔。费无极也寻思,不知萧勇和萧燕,与萧奉先有何瓜葛。想必没什么瓜葛,最多就是,他们都姓萧罢了。种浩与种溪面面相觑,嘘唏不已。

种师道寻思,辽国如今内外交困,我大宋也好不到哪里去。如今我大宋也是内外交困,与西夏战和交错,与辽国面和心不合。如今又冒出一个金国。想当年,党项人也只是党项人,没曾料想党项人变成了西夏,为大宋西北一大忧患。如今女真人变成了金国,也成为辽国东部一大忧患。我大宋与辽国,皆有内忧外患,便是同病相怜了。

张叔夜见众人默然不语,皆在思量些什么,不觉也寻思开来:“此番出使西夏,任重道远。

辽国自顾不暇还逼迫我大宋与西夏议和,天祚帝倒也自命不凡。

我大宋与西夏,辽国与金国,皆是同病相怜。

天祚帝也去和完颜阿骨打议和,那是卑躬屈膝的求和,毕竟辽国被金国打得抱头鼠窜。

此番我大宋与西夏议和,乃是议和,毕竟我大宋可是得胜而还。

不可同日而语,不可相提并论。

可辽国与金国,我大宋与西夏,不知孰强孰弱,要争强好胜到何年何月方才罢休。

可怜黎民百姓要遭殃了,不知多少妻离子散,多少流离失所。”

想到这里,不由忧思袭上眉间,惆怅无比。

张明远见张叔夜这般神情,随即安慰道:“西夏利害在兴庆府,横山在我大宋掌握,西夏自然不敢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乾顺恐怕也是心知肚明,有苦难言。只要我大宋将士固守横山,西夏就不敢造次,乾顺也不敢有恃无恐。”费无极道:“党项人虽勇猛,可智慧未必比大人高明。党项人喜好哥们义气,家族治国,故而我大宋用这反间之计,就可屡屡得手。”

种浩道:“祖上建立我种家军,对付西夏绰绰有余。此番大人前去西夏,要仔细再三,把西夏了解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我京兆府也好对西夏更加了如指掌。”种溪得意洋洋,道:“此番前往西夏,我可是有使命在身,不告诉你们。”

种师道叹道:“溪儿不必藏着掖着,皇上让你去西夏画一副乾顺画像,这便是皇上交待你的。”张叔夜点了点头,道:“皇上早已告诉我了,让我等见机行事。西夏国小,可胆气不小,他们学习我大宋恐怕是有模有样了。说到西夏,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众人摇摇头,难知张叔夜所说何人,都猜测开来,但张叔夜均予以否认。张叔夜只好掷地有声道:“你们猜来猜去,什么野利荣仁、没藏黑云,偏偏忘记李元昊。”众人这才点了点头。

“李元昊不是西夏的开国皇帝么?此番去见乾顺,与李元昊有何贵干?”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异口同声,赶忙追问。种师道示意四人不必如此,便问张叔夜:“还望大人不吝赐教,让他们四个了然不惑。”

“且听本官娓娓道来,你们自然了然不惑。我大宋真宗咸平六年五月初五日,在灵州,一个党项贵族之家。出生了一个婴儿,他便是李元昊。李元昊出生的次年,他祖父李继迁在同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定难军留后。其后,李德明奉行‘联辽睦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偃旗息鼓中得到喘息。”张叔夜神情肃穆,不紧不慢道。

“一般来说,祖辈不错,后辈也还不错。就不知道这李元昊如何?吐蕃如此厉害,可见一般,李元昊生于乱世,也是并不容易。如此一来,吐蕃与党项人就成为仇敌了,这党项人打不过吐蕃,自然要投靠我中原了,投靠契丹人也未可知。”费无极感觉这李元昊原来也是大户人家子弟,祖辈也好生了得,便插话道。

“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我大宋,用马匹换取东西,结果得到的东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就把使臣给斩了首。

李元昊对他父王的做法十分不满,对诫说:‘我党项从军之人,都是马背上长大成人的,目下拿马匹与宋朝交换已非上策,又将使臣杀了,以后谁敢为父王效命?

急需宋朝一些货物,又当如何?

’李德明见年仅十余岁的独子就有这般见识,此后喜乐无比,十分器重。”

张叔夜好似亲身经历一般,娓娓道来。

种师道等人听得入迷,尽皆看向张叔夜。

“李元昊到底如何模样?”

种浩若有所思,对李元昊饶有兴趣。

“少年时的李元昊,长了一副圆脸,目光炯炯有神,鹰勾鼻高高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傲慢处显出许多威严。

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

素日喜穿白色长袖之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

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举着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

听说那李元昊幼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

他还颇具文才,精通我大宋的汉语文字、和那吐蕃的语言文字。

又懂佛学。

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公文典籍,善于思索、谋划,对许多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常常出人意料。

后来李元昊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

就是在中原,他都成为了世人皆知的英雄豪杰!

名扬天下,不可一世。”

张叔夜颇为认真地介绍开来,好似夸赞自家孩子一般。

种溪撇撇嘴,不以为然。

“李元昊一定有不少故事了。”张明远若有所思之际忙道。“我大宋边帅曹玮驻守陕西沿边时,一直想目睹李元昊的风采,就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踪。听说李元昊常到沿边榷场行走,几次等候,以期会面,但总不能如愿以偿。后来派人暗中偷画了李元昊的图影,曹玮见其状貌不由惊叹:‘真英雄也!’并预见此人日后必为我大宋边患。后来果然如此。”张叔夜捋了捋胡须,神情肃穆。种溪心想,此番前往西夏,用不着偷画李乾顺,可正大光明的画。

“大人,后来怎样?”

张明远听了这话,心中感到颇为叹服,不由马上看向张叔夜,随即追问。

“李元昊自称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

李元昊曾说,远祖拓跋思恭,帮助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赐为李姓,封西平王。

寡人继西平王之位后,偏要放弃李姓,自称嵬名曩霄。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也就是我大宋宝元元年,李元昊胆大包天居然,肆意妄为,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追封祖宗,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西夏文字,颁布秃发令,派兵攻取瓜州、沙州、肃州。

我大宋自然义愤填膺,忍无可忍,不予承认。

建国称帝后,西夏与我大宋就撕破了脸皮,经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奠定了西夏国基。

我大宋西北数万精锐都被李元昊打败,一个个马革裹尸,血洒疆场。

李元昊这般,辽国自然也是不甘寂寞,忍无可忍。

自然兴师动众,讨伐李元昊。

可河曲之战中,李元昊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耶律宗真,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之势,仿若汉末三国时代。”

张叔夜娓娓道来,果然令人感慨万千,没想到,小小西夏,也是慢慢如日中天,不可小觑。

众人也感慨万千,没想到,这李元昊实乃英雄人物。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