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见如故(2/3)
西夏总共发动了三次进攻,在靖夏城就两次,不过都被臣击退了。
自从陛下恩准双方设榷场以后,两国边境还算太平,往来驼队不绝如缕,请陛下放心!”
种师道拜道。
“如此甚好,朕欣慰之至,既然怀德军无忧,我看你就,呃,你就进京任职,如何?
京兆府,那就交给太师,再作安排,你意下如何?”
宋徽宗问道。
“这!”
没等种师道再说下去,只听的是一阵抚掌大笑,众人顿时一怔。
只听一人大笑道:“老种将军,你在京兆府继承祖上夙愿,劳苦功高,这些,陛下可都知道,忘不了,你就放心吧!
进京来,你我同朝为官,一同侍奉陛下,岂不很好?
怀德军方面,不有你兄弟种师中和姚平仲么?
我想,这秦风路经略安抚使吴玠也年青,让他接替你,你不会反对吧,有道是皆为青春俊杰,自然同心同德了,是也不是?”
如此掷地有声,种师道抬起头来,原来是蔡京。
“陛下,京兆府应该再让年轻人驻守,老将军劳苦功高,应该擢升进京陪伴陛下左右才是。”
种师道看时,原来是李邦彦,他眉飞色舞,一脸坏笑。
“老种将军在西北很久了,刘法天下闻名,他压制你种家军。
你种家军永无出头之日,何必自讨没趣。
如若离开京兆府进京,陪伴陛下左右,实乃皇恩浩荡,还望熟思。”
童贯也叹道。
“陛下,那,容老臣再忙活几年吧!
老臣这也算是替祖上镇守边关,尽忠报国了,毕竟怀德军防务,事关川陕乃至大宋江山安危,容不得半点差池,请圣上三思,太师也要好好想一想。
西夏虎视眈眈、防不胜防,镇守怀德军乃是老臣义不容辞之事。”
种师道恳切万分道。
蔡京顿时迟疑道:“西夏怎么了,他们难道又有什么动静了?
此番刘法大获全胜,何灌又大获全胜。
西夏朔方被我大宋攻破,想必西夏不敢造次。
你种家军又何必自讨没趣,招惹西夏。”
“乾顺不可能胆大妄为,他们早已吓破了胆。”
李邦彦不以为然。
种浩叹道:“听说,乾顺把元昊时期的计谋又使了出来,目下新任将领恐怕防不胜防。”
宋徽宗一怔,赶忙问道:“是何计谋?”
种师道看向种浩与种溪,笑道:“陛下,微臣对两个犬子提及无数次,他们说说看,意下如何?”
宋徽宗点头一笑。
种浩洋洋洒洒,便道:“就在我大宋康定二年,那西夏李元昊向我大宋发动进攻。
元昊通过细作了解到一些军情,得知我宋军将领任福求胜心切,意欲速战速决,便设下了‘引蛇出洞’之计。
先派小股部队入寇我边关要塞,遇到任福大军就佯装败退而去。
任福不知是计马上抛掉淄重,亲自率着数千轻骑追击,沿途夏军遗弃了不少马匹、骆驼,我军见状以为,党项人落荒而逃,更是群追不舍。
种溪也听过无数次,便饶有兴致之际,不紧不慢接着道:“进入好水川口后,就发现路上摆着不少封闭的泥盒子,未曾见过,自然就十分好奇,有人用手一拍,里面有跃动之声。
任福命令士卒将那泥盒砸开,才发现里面满满当当皆是鸽子。
装在里面的鸽子受惊腾起,直飞谷顶,这正是我宋军进入埋伏之兆。
夏军看到白鸽腾空,喜出望外,十万人马一起从山头出击,便将我军压在了谷地。”
众人默然不语。
种浩回忆道:“当年李元昊在山头以二丈多长的鲍老旗作为指挥。
我向西,那旗指向西,我向东,那旗指向东,我大部宋军左冲右突,终不得脱险,此战我军死伤惨重,损失将校十余员,任福将军最终也身首异处,死于非命。”
听到如此言语,也是掷地有声,肺腑之言。
宋徽宗和蔡京、童贯、李邦彦一看,这般下去,一时半会儿也僵持不下,心中熟思起来。
张明远、费无极、段和誉也是若有所思,浮想联翩。
原来种浩、种溪对西夏果然了如指掌。
种种师道更是欣慰之至。
宋徽宗若有所思,缓缓叹道:“种爱卿!
按理说来,太祖皇帝曾定下了诏令,地方大将要听命圣意加以换防。
但念你一片忠心,你祖上又有大恩于朝廷,就容你五年吧!
五年后,朕可盼着你进京来。”
“好,圣上英明,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臣一片忠心,万望陛下明察。”
种师道下拜道。
宋徽宗忙上前扶将了起来道:“种爱卿,快快请起,不必如此,朕有这般忠臣,心中甚慰!
你祖上种世衡撒手人寰很多年,朕也是伤心难过,还望你节哀顺变,在怀德军为朕分忧。”
种师道拱手道:“多谢陛下体恤,敢不尽心竭力。”
蔡京、童贯、李邦彦站在一边一脸茫然,默然不语。
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段和誉也是感慨万千,颇为动容。
片刻,宋徽宗让蔡京、童贯、李邦彦离去,他与种师道、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段和誉畅所欲言,把酒言欢,身心愉悦之际自在说话。
蔡京、童贯临走时把种师道叫到一旁,对他耳语几句,却不曾让宋徽宗看到。
种师道眼里含泪,见到宋徽宗时,以风吹到了眼睛予以搪塞。
“诸位请勿见怪,太师和童爱卿、李爱卿公务繁忙就先行离去了。
不管他们,我们自在说话。”
宋徽宗笑道。
种浩道:“不敢有劳太师和童大人、李大人作陪。”
张明远道:“太师公务繁忙,我等自然明白。
陛下亲自接见已是受宠若惊。”
费无极道:“陛下日理万机却来相见,我等感激不尽。”
“陛下近来为大宋西北死伤士卒伤心难过,你们可知?”
段和誉道。
种师道、种浩、种溪、张明远、费无极摇摇头默然不语。
“段王何出此言,朕早已好了许多。
老种将军、种浩、种溪、明远、无极前来,朕喜乐无比,不必说伤心难过之事,岂不自寻烦恼了?”
宋徽宗摆摆手道:“切莫如此,朕与张明远年龄相仿,此番相识,多了些朋友也是极好,还望你们多来东京陪朕说说话才好。
你们来了,朕这孤家寡人就‘名存实亡’了。”
此言一出,众人不苟言笑,只是毕恭毕敬,随声附和。
种浩道:“皇上所言极是,‘孤家寡人’的确令人不悦。”
种溪道:“陛下日理万机,每日见许多文武百官,如何称之为‘孤家寡人’?
学生不明白。”
种师道叹道:“溪儿不明白,岂不孩子话。
皇上见文武百官,那是朝廷规制。
但文臣武将各自私欲过重,恐怕为皇上分忧者也捉襟见肘。
天下都看着皇上的言谈举止,此番攻伐西夏,陛下想必也牵肠挂肚,劳思费神。”
宋徽宗点了点头,蹙眉叹道:“你等带兵打仗之人,只顾驰骋疆场,厮杀个痛快,哪里知道,浅显易懂之理。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