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5章 怪人进店(1/2)

子午道:“听你们说了李清照,我们也与你们一样,不敢相信,这诗居然出自她的手笔。”

汉子大手一挥,低下头,神秘兮兮道:“可不是,这等气魄,恐怕只有男子汉大丈夫才有。

小娘子也好老太婆也罢,恐怕都不会有。

不过李清照有,我还真不奇怪,我见过她,自然知道她。

她这人别看柔柔弱弱,与寻常妇人没什么两样,可气质出众。

别看她半老徐娘,可风韵犹存。

我与她聊过天,她告诉我说,小时候她就胆子不小,少年时带着一群姐妹在大明湖边划船。

野汉子的劲头很是十足!

爱喝酒,爱博弈,爱下棋,爱游山玩水。

还爱打抱不平!

我就说,她可是李师师的容貌加梁红玉的气质,还有苏东坡的才学!

她曾经告诉我,她瞧不上欧阳修、苏东坡、晏几道,觉得他们写的东西不怎么样。

可有一人,她却情有独钟,你们猜一猜是谁?”

子午应声道:“应该是王安石。”

余下目瞪口呆道:“不会吧,苏东坡,李清照居然瞧不上!”

书生一杯酒下了肚,笑道:“我猜是柳三变!”

普安笑道:“一定是李煜!”

书生斩钉截铁:“肯定是范文正!”

武连环顾四周,小心翼翼道:“自然是岳飞了。”

书生大惊失色,低声细语道:“莫不是太上皇徽宗皇帝吧!”

汉子摇摇头,笑道:“猜的八九不离十 ,周邦彦与太上皇在李师师那边有过偶遇,就是周邦彦!

李清照写的叫做什么婉约,对也不对?

周邦彦最长于给李师师写词,这入乐的词,能不婉约么?”

众人恍然大悟,点点头,深以为然。

子午吃着豆芽菜,笑道:“李师师、李清照、梁红玉,这三位巾帼英雄,想必诸位也耳熟能详了?”

书生道:“李师师好比荷花仙子,还是粉红之色,透着朦胧之美,神仙之气。

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梁红玉好比红梅仙子,凌霜傲雪,战天斗地。

正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李清照好比牡丹仙子,国色天香,落落大方,正所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一语落地,众人佩服不已,深以为然。

余下笑道:“我们在东京见过李师师,在镇江府见过梁红玉,在济南府见过李清照,此生无憾。”

书生与汉子面面相觑,齐声道:“佩服,佩服,羡煞旁人。”

子午道:“只是巧合,也算缘分。

他们可是我大宋的三大奇女子。”

书生道:“听说岳飞将军都没见到,很是遗憾。”

看向汉子,笑道:“我没见过,可这位哥哥见过,真是羡慕了。”

汉子一杯酒下肚,点了点头:“不错,我三生有幸见过她。

岳飞将军那日路过南阳,与我交谈,他也说很是遗憾。

当年之事我也记忆犹新,我与李清照在建康是二月离开的,岳飞将军撤离建康是七月份,可惜就差五个月。

如若岳飞将军早来,这二人就一见如故了。

我听岳飞将军遗憾的告诉我,他素闻李清照。

当年他去东京,就听说京城有两个奇女子,一个是会唱歌的李师师,一个便是会作词的李清照。

可惜元佑党人之故,蔡京上台,李格非离开东京,李清照不得不随着家父离去。

自从赵明诚与她结为连理后,小两口日子过的快活似神仙眷侣,人人羡慕。

哪知赵明诚偏偏就官场上吃不开,也没什么能耐,就喜欢金石学,一天到晚玩个书画古董。

岳飞当年年纪轻轻,李清照早已人到中年,不惑之年了。

二人如若见面也是忘年交,可惜他们没见过面。

南渡以来,岳飞崭露头角,可李清照却随着她官人赵明诚一路南逃。

看到仁人志士抗金,一个个视死如归,而自己官人却唯唯诺诺,只知逃跑,李清照她心里自然很是不高兴。

自从赵明诚去世后,每次看见她,我就没见过她有什么笑容。”

武连问道:“岳飞将军也会舞文弄墨么?

他不是带兵打仗之人么?”

余下乐个不住:“范文正也曾在延安府抵抗西夏,不是也文韬武略,很是名扬天下么?”

书生道:“你们居然不知道?

不过也不足为奇,世人皆知他收复襄阳城在内的六郡后就名扬天下,是一介武夫。

自然不会想到他也是满腹经纶,饱读诗书,颇有儒将之气。

我记得他在黄鹤楼写过一首词!”

说到这里,随即吟诵开来: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子午赞不绝口,“这词听上去,很是不错。”

不觉渐入词中境界,好似梦回东京,也好似自己驰骋疆场一般,威风凛凛。

汉子也豪情满怀开来:“我虽说不太懂,可也感到不少男儿气概。”

余下道:“不错,有大气魄,堪比苏东坡豪放之气。

还多了些军旅味道。”

书生得意洋洋,好似他的大作一般:“其实,岳将军还有一首词,最为名扬天下。

眼下在中原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就洛阳纸贵了。”

普安追问道:“不妨,说来听听?”

汉子愣了愣,马上试探的口吻笑道:“你们不要问,我们也不说,你们可问路人。

我们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说了这样许久,我想问一问,你们四人来南阳有何贵干?

听说兀术的细作,朝廷派来的细作,可都在中原走来走去。”

武连环顾四周,看向子午、普安,不知道要不要实话实说,迟疑片刻,就笑道:“我们也是要去幽州城做买卖,路过此地,天色已晚,留宿而已。”

汉子点头笑道:“原来如此。

不过你们如此江湖豪气,恐怕有难言之隐。

不说也罢,我等不会追问。

毕竟眼下时局不稳,天下大乱,列国征战不休。

金国刚灭辽国,挟持余威挥师南下,又在东京城重创我大宋,酿成靖康之耻的苦难。

人心惶惶,可见一斑。”

书生苦笑道:“如今兵荒马乱,你们休要欺瞒。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