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0章 交心谈心(2/2)

母后受苦受难,朕挂念不已。

如今想让母后回到中原,恐怕只能议和了。

女真人想必也是如此想法。”

听到“议和”

二字,张明远等人就气不打一处来,如若不是议和,东京城就不会疏于防范,就不会酿成靖康耻,可赵构脱口而出了,也不好反驳,就按耐怒火,沉默不语。

宋高宗或多或少从众人表情感到了些许的茫然失措,就解释道:“议和不过缓兵之计,这女真人南下已是板上钉钉,朕自然心知肚明。

我大宋岂能怕金贼,扬州城给朕的刺激太大,朕这才明白。

来与不来皆是女真人说了算,可见江北很是危机四伏。”

话虽如此,可心里却还是感到女真人不过吓唬自己而已,不久想必女真人就走了,他们并不会再次南下。

如若议和大功告成,母后就可南归,朕的龙位也能保全。

至于抗金,可有可无。

只要女真人不觊觎朕的宝座,什么事都好说。

想到此处,微微一笑。

子午心知肚明,自己目下不可冲撞宋高宗,就叹道:“皇上既然胸有成竹,我等就放心了。”

普安寻思:“赵构恐怕是还想苟安,如若女真人不继续追击,他恐怕不会痛下决心抗金。”

想到这里,也是仰天长叹。

余下气急败坏也无可奈何,毕竟康王做了皇帝,不可随随便便。

武连对宋高宗毕恭毕敬道:“难道皇上不想搭救仁福帝姬么?”

宋高宗素知武连喜欢香云妹妹,香云妹妹也喜欢武连。

不过不可明说,毕竟皇家威仪不可失,想到这里,马上点了点头:“朕说了,搭救的也非母后一人。

只要女真人心胸宽广,所有人南归,朕都欢欣鼓舞。”

话虽如此,可心里嘀咕开来:“父皇毕竟老糊涂了,就不用回来了。

太子的皇帝做的如此失败,回来又有何脸面见大宋黎民百姓?

除了母后与香云妹妹,其他人,朕看回来也是多此一举。”

子午明知故问起来:“太上皇与太子如若回来了,想必皇上也喜乐无比,是也不是?”

素知太上皇与皇上回来,恐怕康王这皇帝又要危机四伏了。

宋高宗愣了愣,缓过神来,似笑非笑,道:“太上皇回来还是太上皇,太子回来就做个亲王好了。

朕都想好,你们放心,大宋黎民百姓放心。

朕要力挽狂澜,这心怀天下的气度自然更上一层楼。”

话虽如此,却在心中咒骂太上皇与太子,骂他们死有余辜,罪恶滔天,是糊涂虫。

张明远顿时笑道:“皇上果然运筹帷幄,心思缜密。

如此妥善安排,自然很好。

但愿天下太平,这便很好。”

费无极如何不知太上皇、太子与康王曾经的恩恩怨怨、纷纷扰扰,可目下太上皇与太子恐怕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康王做了皇上,不管女真人与党项人承认与否,至少大宋黎民百姓也是承认了。

张邦昌还政便是最好的缘由。

可惜张邦昌死的太也冤枉,宋高宗的手段果然狠毒无比,而且与太子不同,总是如此当机立断。

武连看向宋高宗,试探着问道:“皇上,当年张邦昌也与皇上出生入死,为何皇上依然杀了他?”

此言一出,才觉得不妥,可为时晚矣。

宋高宗听闻此言顿时脸色煞白,一脸不悦,不过回过神来,就微微一笑:“张邦昌的确与朕出生入死,你也是知道的。

可他千不该万不该把父皇的妃子拿来做自己的妃子,这般不检点,又能怪谁?

难道这般乱臣贼子还要苟且偷生不成?

朕登基大宝了,张邦昌还政按理说来,功不可没,可他却在当了女真人御封的皇帝后,肆无忌惮,飞扬跋扈,调戏父皇的爱妃,你们说说看,这算怎么回事?”

余下见武连这般相问,宋高宗不生气,就大胆问道:“陛下,张邦昌的事恐怕有些隐情,不为人知。

许多人感觉张邦昌做了皇帝,可以威风八面,天下无敌。

殊不知张邦昌也有苦衷,还望皇上明察秋毫。”

张明远见子午四人相问如此胆大包天,惊得呆了,打圆场,道:“你们不可胡言乱语,难道一个个都喝醉了不成?”

伸手一指,示意他们不可造次。

费无极看向宋高宗,笑道:“皇上,徒儿难免言语不周,还望见谅。”

宋高宗摇摇头,笑出声来:“不必如此,你们能来护佑朕,朕就心满意足。

他们都是好兄弟,年轻人嘛,说话总痴狂,有情可原,无妨,无妨。”

不知不觉黄昏时分,宋高宗赐宴张明远等人作陪,说说笑笑,聊以忘忧。

但见镇江府,垂柳荡漾,波光粼粼,一派江南秀美景象。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