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0章 城里城外(1/2)

顷刻,管家前来,众人去吃了午饭,又在荷花池闲坐了一下午,居然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

李长安道:“此番下山,可有何收获?”

张明远道:“长安和史书所说差不多,汉唐虽已远去,可长安依然,风采不减当年。”

费无极道:“波斯人在长安这样多,不知他们为何至此?”

种浩道:“我也纳闷,不知其中是何道理。”

种溪道:“波斯人在我长安定居者,为数不少。

那小孩子也看上去怪怪的,又像波斯人,又像中原人。”

种师道笑道:“你们可不能去招惹波斯人,他们若用波斯话骂你们,你们可听不懂。”

费无极道:“那又如何?

我才不怕。”

种溪道:“为何?”

费无极道:“我听不懂,还生什么气呢?”

众人哄堂大笑。

夜色深深,李长安与种师道彻夜长谈,张明远、费无极与种浩、种溪也是把酒言欢,酣畅淋漓,居然是相见恨晚。

次日,种师道引众前往大慈恩寺祈福,站在大雁塔下,众人都神情肃穆。

李长安道:“没曾料想,师道兄,也求神拜佛?”

种师道捋了捋胡须,哈哈大笑道:“我夫人最爱拜佛,我执拗不过,也只好耳濡目染。”

李长安道:“不过当今天子,不知是尊佛,还是尊道?”

种师道冷笑道:“端王继位多年,他如今尊道,还是宠信。”

费无极道:“为何如此?”

李长安道:“只因为林灵素这厮。”

种师道笑道:“有人进言,想多子多孙,多福多寿,便要尊道。

毕竟哲宗皇帝驾崩,年纪轻轻,无有子嗣,此乃皇室切齿之恨。”

种浩道:“这也就明白了,为何陛下尊崇道教,我可听说如今东京城,有个道观,专门收道士,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是不得了。”

这时有人近前,原来是管家来到,说有人找种溪,种溪道:“不错,这件事,说书人传得沸沸扬扬。

你们说,我还是回去作画好了。”

随即辞别众人,跟着管家渐行渐远。

种浩笑道:“如若我娘和娘子姚月在,定不会让他走。”

费无极道:“那你妹妹种雪呢?”

张明远道:“种雪,这名字真好听,定是冰雪聪明了。”

种浩笑道:“明远兄真会夸人,我妹妹听了,那要笑出声来。”

李长安道:“如今大雁塔饱经沧桑,可惜大唐不在,惟有这宝塔矗立,怎能不令人伤感?”

不觉掉下泪来。

张明远和费无极再三安慰。

种师道叹道:“长安兄,你总是触景伤情,这可不好。

虽说我等都上了年纪,但也不能动不动就落泪。”

李长安道:“人老了,便孤单寂寞,这胡思乱想,回忆历历往事,哪能不落泪?”

种师道笑道:“你看我,从不人前流泪,这样可不好。

我等都老了,没了父母,兄弟姐妹能在,就很不错了。

我家兄弟种师中,还在,我便心满意足。

父母不在了,我兄弟二人还情深意重,便是天大的福分。”

叹了口气,喝了口茶,又礼让众人。

李长安黯然神伤,叹道:“听你如此说,我便想起苏轼与苏辙兄弟二人了,他们乃是好兄弟。

互相送诗文,羡煞旁人。”

张明远道:“可不是,苏东坡口里总是,子由长,子由短的,岂不肉麻兮兮?

知道的,说他们是亲兄弟。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一对连理枝和比翼鸟呢。”

众人都笑。

李长安道:“不错,苏轼和苏辙的确是情深意重。

遇到苏辙这样的好弟弟,苏轼也是前世修来的福。

当然,苏轼这人,心胸开阔,才华横溢。

世人无不爱慕。

常言道,‘人生若苦闷,便是不遇苏东坡。

’有人只当作一句玩笑话,读过苏东坡后,也心服口服了。”

种师道笑道:“东坡先生去世很久了,如若以后有机会,浩儿、溪儿、明远、无极,你们可去拜访苏东坡的后人,我听说苏过和苏迨,还得到高俅的接济和帮助。

这只是江湖传言,你们去看看,也好一目了然。”

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

张明远喜上眉梢,笑道:“这提议极好,如若以后有机会,我等想去拜访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的后人,也算不枉此生。

毕竟他们的父辈都是一代名流,我等凡夫俗子,如若遇到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好与他们说说话,岂不也是莫大的安慰么?”

费无极不以为然,淡淡的道:“此言差矣,我以为,最好别去。”

众人一怔,不知费无极为何如此。

费无极道:“你们想想看,他们都是名人之后,顶着父辈的光环,压力很大,自惭形秽。

再说,如若让他们回想他们父辈与自己的故事,岂不太也残忍,好似往伤口撒盐,岂不心如刀割?”

种浩道:“那可不一定,说不准,他们会感激不尽,毕竟还有人记得他们的父辈。”

种师道笑道:“这些事,就留给你们去做了。”

李长安道:“我等上了年纪,就不方便去了。”

张明远道:“可是我们人微言轻,乃是凡夫俗子,就怕人家不待见,就自寻烦恼了。”

费无极道:“既然如此,我看还是不去的好。”

种浩点了点头,看向大雁塔,叹道:“你们看,大雁塔还在,玄奘哪里去了?”

费无极道:“自然是西方极乐世界。”

众人都双手合十,向宝塔致敬。

离开大雁塔,众人出城前往渭水边。

种师道看着滔滔河水出神,李长安道:“师道兄,想些什么?”

种师道坐了下来,缓缓道:“孔夫子所言极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老夫当年在洛阳跟着祖父和家父,光着屁股,跑来跑去。

那还是个小孩子。

后来,跟着家父来到关中。

做过文官,又做武官。

明明知道我大宋重文轻武,偏偏我就要投笔从戎,剑走偏锋。”

李长安道:“这是为何?”

张明远和费无极都做到跟前来听,种浩也走了过来。

种师道笑道:“我年轻气盛,故而任性一回罢了。

做文官,那要与人耍心眼。

就拿同谷县那件事,长安兄想必心知肚明。”

李长安道:“咳,那件事过去那么久,你还放不下。

没必要,小小地方官,都那样斗心眼,何况东京城里的文德殿和紫宸殿上了。

太祖当年就怕交头接耳,故而给官帽上,安个长翅膀。

让那帮人斗嘴时,闻不到口臭,也尝不到口水,也算用心良苦。”

张明远和费无极忍俊不禁。

种浩道:“我可听说,在我大宋有两个人,惊为天人。”

费无极好奇道:“何许人也?”

种浩道:“王安石和米襄阳。”

张明远道:“惊为天人,何出此言?”

李长安笑道:“浩儿是说,王安石不爱洗澡,邋里邋遢。

米襄阳最爱洗澡,好比杨贵妃,是也不是?”

众人捧腹大笑。

张明远道:“王安石为何不爱洗澡,我百思不得其解?”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