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3章 常委会激辩(1/2)

丁义珍把火柴盒放进公文包时,天刚亮。

他没喝早茶,也没看文件,就坐在办公桌前,盯着抽屉上的锁孔看了三分钟。

钥匙在裤兜里,冰凉的。

七点四十五,县委常委会议室。

李达康已经到了,正站在白板前画路线图,笔尖划得哗哗响。

他画得挺起劲,仿佛那条路不是水泥铺的,是政绩堆的。

“三个月,必须贯通。”

他转身,扫了一圈,“咱们金山不能拖全省后腿。”

没人接话。

几位常委低头翻本子,像在找昨天的笔记。

易学习坐在主位,手里捏着一支旧钢笔,笔帽开了又合,合了又开。

丁义珍进门时没出声,把包放在脚边,坐到自己位置上。

他穿了件灰夹克,袖口有点磨边,像是刚从工地下来。

李达康看了他一眼,顿了顿,继续说:“资金方面,群众积极性很高,各村自愿捐款进展顺利,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的路修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丁义珍没动。

“当然,”

李达康语气一转,“个别地方执行有偏差,我们也要批评教育。

但不能因为几颗老鼠屎,就说整锅汤不能喝。”

有人笑了,笑得不太自然。

丁义珍这才抬头,声音不高:“李县长,我能说两句吗?”

“你说。”

李达康坐回椅子,手搭在扶手上,像是等着听汇报。

丁义珍没急着说话。

他拉开公文包,取出一个牛皮纸袋,放在桌上。

袋子封得好好的,边角有点磨损,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

“我这儿有几样东西,”

他慢慢打开袋子,“想请大家看看——这路,到底能不能撑三个月。”

会议室一下子静了。

李达康眉头一跳:“你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

丁义珍抽出第一张纸,是村民王老栓的字条,上面写着“没退钱,卡被停了”

,字歪歪扭扭,像是用铅笔在烟盒背面写的。

“这位王老栓,五保户,捐了三百。

后来听说能退,就去村委问。

结果呢?

钱没退成,信用社的卡给冻结了。”

丁义珍把字条推到桌中央,“李县长,您说这是自愿?

还是‘不捐不行,退了更不行’?”

李达康脸色沉下来:“这是个别村干部的问题!

不能代表整体!”

“个别?”

丁义珍又抽出一份文件,“市质检站的检测报告。

金峰建材提供的水泥,标号22.

5,连路基最低标准32.

5都够不上。

他们自己说的,这种水泥,只能砌猪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咱们主干道的地基,就是拿猪圈水泥打的。”

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还有这个。”

丁义珍按下录音机按钮,里面传出一个声音:“七天强度不到标准值的60%……修路?

那是拿人命开玩笑。”

他按了暂停,录音机里只剩沙沙的电流声。

“后面还有,要不要听?”

他问。

没人说话。

李达康猛地站起来:“丁义珍!

你这是搞什么?

拿着半截录音吓唬人?

工程质量是监理负责的,你一个副县长,越权调查,还私自送检?

程序呢?

规矩呢?”

“程序?”

丁义珍冷笑,“群众捐的钱,直接打到供应商账户,备注‘预付款’。

这算哪门子程序?”

他甩出转账记录:“三笔,四十七万,全进了金峰建材。

人家连发票都没开,钱就到了。

李书记,这叫预付款,还是回扣?”

“你血口喷人!”

李达康一掌拍在桌上,“我告诉你,这条路要是停了,金山的发展就断了!

你负得起这个责吗?”

“我负不起。”

丁义珍站起身,声音反而更平静了,“但老百姓负得起吗?

他们一辈子攒几百块,就为了孩子能上学、老人能看病。

你拿他们的血汗钱,买劣质水泥,修一条半年就裂的路,还说是为他们好?”

他指着白板上的路线图:“你修的不是路,是官帽。

你踩的,是老百姓的脊梁骨。”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笔掉地上的声音。

易学习一直低着头,这时慢慢抬起头,看着丁义珍。

丁义珍转向他,语气缓了下来:“易书记,您在金山干了八年,走遍了每个村。

这路,您敢走吗?”

没人接话。

丁义珍从包里拿出火柴盒,打开,倒在会议桌上。

一堆灰白色的粉末散开,混着沥青碎屑和水泥渣,像一摊风干的泥。

“这就是我们路基的‘混凝土’。

您要是不信,可以拿回去泡水里试试。

泡一晚上,它就散了。”

易学习盯着那堆粉末,看了足足半分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