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2章 暗中调查访(1/2)

丁义珍站在老柳树下,火柴盒在掌心捏了片刻,沥青碎屑和那撮白灰没洒。

他没看人群,只把盒子揣进内兜,转身往村北走。

风从背后推着他,脚步比来时稳。

小赵跟在后面,嗓子眼发干:“丁县长,咱们……还回吗?”

“回。”

丁义珍头也不回,“但不是现在。”

--- 第二天一早,丁义珍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背着个帆布包进了工地。

包里装着一把卷尺、一盒粉笔、还有半瓶矿泉水。

他找老张要了施工日志,翻到材料签收那页,手指在“金峰建材”

上停了两秒,问:“这批水泥,是谁验的货?”

老张搓着手:“村委派的人,说是镇里指定的供应商,手续齐全。”

“手续齐全?”

丁义珍冷笑,“那管子滚到路边三天没人管,手续也齐全?”

老张没接话,低头去拧一个松动的螺栓。

丁义珍没再多问,拿着日志往村口走。

路过小卖部,胖店主正换收音机电池,抬头看见他,愣了一下,还是点了下头。

丁义珍也点头,顺手把包里的粉笔头放在柜台上,说:“划线用的,省得拿石头。”

店主接过,低声说了句“谢谢”



他知道,这声谢不是为粉笔。

--- 中午,丁义珍去了北头那户修拖拉机的人家。

门开着,男人不在,他媳妇在灶台前烧火。

丁义珍站在院外,喊了声“婶子”

,女人抬头,脸上沾着灰。

“叔呢?”

“去镇上买零件了。”

丁义珍走进去,蹲在那堆水泥袋旁边,手指蹭了蹭封口线。

线是新的,袋子却是三个月前的批号。

他掏出小刀,挑开一角,抓了把水泥出来,颜色发灰,颗粒粗糙。

“这水泥,能撑多久?”

女人从灶台边走过来,小声说:“撑不了半年。

上回修渠,用的就是这种,雨季一来,全塌了。”

丁义珍点点头,把水泥倒回袋里,拍了拍手:“你们捐了两百,是吧?”

女人咬了下嘴唇:“村会计说,捐了的,年底扶贫款优先发。”

“那要是不捐呢?”

“不捐的,名单贴在公告栏,写‘暂未响应号召’。”

丁义珍站起身,从兜里掏出五块钱,塞进她手里:“买点菜,别让孩子吃得太差。”

女人想推,手抖了一下,还是收了。

--- 晚上,丁义珍回到县委宿舍,把火柴盒放在桌上。

打开,沥青碎屑还在,白灰也还在。

他用铅笔在盒角写上“金峰03批”

,合上,塞进抽屉最里侧。

他掏出手机,拨通小赵:“明天,你去审计局,找实习的那个小姑娘,就说水利局要查村级配套资金流向,让她帮忙调三个月的拨款记录。”

“要原件吗?”

“复印件就行。

但得是带章的。”

“要是问起来……”

“就说是我让你去的。

出了事,我担着。”

电话挂了,丁义珍坐在床沿,没开灯。

窗外有车灯扫过,照见墙上挂的日历——三月十七号,被红笔圈着。

他盯着那圈,想起香江那边的消息:沈策账户冻结那天,也是这个日子。

巧合?

他不信。

--- 第三天,丁义珍换了身旧夹克,戴着顶工地常见的安全帽,手里拎着个工具包,进了柳树沟村委办公室。

没人拦他,门虚掩着,值班的是个年轻姑娘,低头在抄文件。

他往里走,说:“水利局的,来查排水设计图。”

姑娘抬头:“图在档案室,钥匙在会计那儿。”

“会计在吗?”

“刚走,去镇上开会了。”

丁义珍点头,顺手翻了翻桌上的登记册。

捐赠名单,厚厚一叠。

他抽出一页,比对复印件和原始签名——笔迹不一样,一个工整,一个潦草,明显是后补的。

他不动声色,把册子放回原位,转头出了门。

晚上十点,小赵来了,手里拿着一叠文件。

“搞到了。

三个月,每村都有一笔‘自愿捐款’进账,但拨款记录显示,同期扶贫专项资金有结余。”

“也就是说,钱根本不用老百姓出?”

“对。

而且……”

小赵压低声音,“有几笔捐款,是直接打到‘金峰建材’账户的。”

丁义珍眼神一沉:“谁操作的?”

“不清楚,但转账备注写着‘修路物资预付款’。”

“预付款?”

丁义珍笑了,“水泥还没用,钱先给了供应商?

这叫预付款,还是回扣?”

小赵没接话。

丁义珍站起来,在屋里走了两圈:“明天,你帮我盯一辆车。”

“什么车?”

“印着‘金峰建材’的货车。

我怀疑,他们根本没把好水泥送到工地。”

--- 第四天凌晨五点,丁义珍和小赵蹲在邻县通往金山县的岔路口。

天还没亮,雾蒙蒙的。

六点十七分,一辆蓝色货车驶过,车身上“金峰建材”

四个字刷得鲜亮。

他们骑摩托跟上去,车速压得很低。

货车没走主路,拐进一条土路,七拐八绕,最后停在一座废弃砖厂门口。

两个穿工装的男人下车,打开后厢,开始卸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