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8章 考察市场探虚实(1/2)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青山镇的电线杆,丁义珍已经拎着个帆布包站在镇政府门口。

包里塞着几张打印出来的表格,是他昨晚熬夜做的调研模板。

他低头瞅了眼手表,七点五十八。

“你俩可算来了。”

他抬眼看见王大陆和李响一前一后走来,一个夹着公文包,一个嘴里还嚼着油条。

“早饭都没吃完就被你电话催过来,”

李响咽下最后一口,抹了把嘴,“这调研真比出警还急?”

“出警是破案,调研是救命。”

丁义珍把表格分给他们,“厂子不死,镇子才有活路。”

王大陆翻了翻表格,挑眉:“还挺专业,连仓储损耗率都列进去了?”

“老刘昨天随口提了一句,说上个月一批罐头压了半个月才走掉,光仓库租金就亏了八百多。”

丁义珍说着,三人已朝镇中心走去,“国内都卖不动,还谈什么扩大生产?

不往外走,等死。”

李响啧了一声:“老刘这人,平时看着憨,其实精着呢,他那话八成是顺嘴抱怨,你也当真?”

“抱怨里才有真话。”

丁义珍脚步不停,“老百姓不说数据,但日子过得紧不紧,一句话就听得出。”

他们第一站还是“老刘记”



老刘正蹲门口刷拖把,见他们来,咧嘴一笑:“哟,三位大忙人,又来指点江山?”

“指点不敢,取经来了。”

丁义珍把一张单子递过去,“老刘,把你最近三个月的进货单和销售台账,借我们看看,不拍照不外传,就在这儿看。”

老刘愣了下,手里的拖把杆咚地杵在地上:“你这是要查我账?”

“不是查你,是算全镇的命。”

王大陆接过话,“咱们要是能把东西卖到北极去,你这店里的肉菜成本都能降下来。”

“北极?”

老刘瞪眼,“那不是熊瞎子住的地儿吗?”

“熊瞎子不吃罐头,人吃。”

李响笑出声,“你这饭店要是能搭上船,以后招牌菜就叫‘极地风味炖肉’。”

老刘半信半疑地进屋翻出几本手写账本。

丁义珍蹲在门口小板凳上,一笔笔抄录数据。

王大陆则拉着老刘问供货渠道,李响干脆钻进后厨,扒拉着冰柜里的食材看产地标签。

“面粉,每吨比邻县贵一百二。”

丁义珍抬头,“油,贵八十。

肉,冷链贵,但本地屠宰场压价压得狠,这块反而便宜。”

“便宜也没用。”

老刘叹气,“上个月有批红烧牛肉罐头,客户订了两百箱,结果临发货说不要了,我退给厂里,人家只肯收一半,剩下全砸我手里。”

“为什么不要了?”

王大陆追问。

“说是超市销量不好,货架都堆满了。”

老刘摊手,“现在谁还吃罐头?

年轻人嫌不新鲜,老头老太太又怕盐多。”

丁义珍把这行字重重圈上。

他合上本子,抬头:“老刘,如果有人包销,你敢不敢多订?”

“包销?”

老刘乐了,“你当我是国营商店?

我一个小饭馆,月销五十箱顶天了。

要真有大客户,得找粮油公司、副食批发站。”

“那就去。”

丁义珍站起身,“下一个,粮油公司。”

三人转战镇粮油站。

负责人姓赵,四十来岁,说话慢条斯理,眼神却透着精明。

他听完来意,笑了笑:“你们这是要搞出口?”

“先摸摸底。”

王大陆亮出镇政府的介绍信,“看看咱们的东西,有没有走出去的本钱。”

赵站长点头,叫人拿来几份报价单。

面粉、大米、食用油,价格列得清清楚楚。

可丁义珍一眼看出问题——三家供应商,报价居然差了近两百块。

“为啥差这么多?”

他直接问。

“运输费不一样。”

赵站长轻描淡写,“有的包送到,有的得自提。”

李响冷笑:“自提?

你们这镇子巴掌大,送一趟能差两百?”

赵站长脸色微变,但很快堆笑:“市场行情嘛,总有浮动。”

王大陆忽然插话:“这样,我们先订三十吨面粉,三个月用量,现款预付百分之三十,你给我们个实价。”

赵站长愣住:“你们……真要订?”

“不然白跑一趟?”

王大陆盯着他,“但有个条件——价格锁定,三个月内不许涨。”

赵站长搓着手,犹豫片刻:“那……得加五十块,算个‘保供费’。”

“保供?”

李响差点笑出声,“你这是保你自己发财吧?”

丁义珍没说话,掏出手机拍下合同样本。

运输条款那一栏,果然写着“依市场行情调整”



“这词儿,听着耳熟。”

他收起手机,“赵站长,咱们不搞突击检查,但数据得真实。

你要是虚报,最后坑的是全镇的厂子。”

赵站长讪笑:“哪能呢,都是实诚生意。”

从粮油站出来,王大陆皱眉:“这帮人,鼻子比狗还灵,听说要办厂,立马坐地起价。”

“所以不能空口许诺。”

丁义珍说,“先小批量试单,稳住上游,也防着他们囤货。”

李响忽然道:“我刚在粮油站后院看了,那几个仓库,一半空着。”

“产能过剩。”

王大陆叹气,“厂子接不到单,机器都快生锈了。”

下午,他们又跑了两家酒厂和三家副食批发点。

情况大同小异:需求疲软,库存积压,供应商却趁机抬价。

丁义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像一张张诉苦状。

傍晚六点,镇政府小会议室亮起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