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72、第 72 章(1/3)

林晨光走进教室的那一刻,阳光正斜斜地洒在讲台上。

班主任李老师微笑着向他伸出手:“欢迎你,晨光。”

他点点头,攥紧了书包带,脚步却没停。

全班四十双眼睛齐刷刷望过来,有好奇,有打量,也有几分小心翼翼。

他早已习惯这种目光??

不是排斥,也不是恶意,而是一种不知如何靠近的迟疑。

就像他曾站在福利院门口,看着别的孩子牵着父母的手跑过,自己却只能默默数着鞋尖上的裂纹。

他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一排老槐树,枝叶婆娑,影子落在课桌上,像跳动的音符。

同桌是个戴眼镜的小女孩,名叫周小雨,听说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她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不要看我的画?”

林晨光抬头看了她一眼,轻轻点头。

她翻开练习本,一页页展开:一朵向日葵开在废墟里,一只蝴蝶从裂缝中飞出,还有一个男孩站在山顶,手里举着一面小小的旗。

“这是我梦里的学校。”

她说,“你说的那首歌,我听过录音。

我也想唱。”

他怔了一下,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柠檬糖,放在她的笔盒上。

她笑了,他也笑了。

第一节课是语文。

老师讲《种子的力量》,读到“即使被埋在黑暗中,它也记得光的方向”

时,林晨光忽然举手。

“怎么了,晨光?”

“我想……读一段。”

全班安静下来。

他站起来,声音起初很轻,像是怕惊扰什么,但越念越稳,越念越亮: > “我不是最强壮的种子,也不是最漂亮的花。

我只是不肯闭眼。

哪怕泥土压住我的头,风沙迷住我的眼,我还是想试试,能不能把根扎得更深一点,能不能让叶子多长一片。”

念完后,教室里沉默了几秒,接着掌声响起。

不是敷衍的礼貌,而是发自内心的震动。

李老师眼眶微红:“谢谢你,晨光。

这不只是课文,是你自己的话吧?”

他没回答,只是坐下了。

但他知道,她说对了。

午休时间,孩子们三五成群去食堂吃饭。

林晨光原本打算吃自带的便当,却被几个同学围住。

“你会唱歌吗?”

一个胖乎乎的男孩问,“我们班要参加校际合唱比赛,缺个领唱。”

“他会!”

周小雨抢着说,“他写的歌还在网上火过呢!”

“真的?”

众人惊讶。

林晨光低头扒饭,没说话。

“你不信?

我可以放给你们听!”

周小雨掏出手机,点开一段音频??

正是那天夜谈会上,他哼唱的《破土》变奏版。

音乐流淌出来,清亮、温柔,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坚韧。

教室一下子静了。

连隔壁班路过的学生都停下脚步。

“这就是你写的?”

胖男孩瞪大眼睛。

林晨光点点头。

“那你一定要当我们的领唱!”

“可是……我没参加过正式演出。”

“没关系!”

周小雨坚定地说,“你唱给萤火灯听过,现在就该唱给更多人听。”

放学铃响时,徐惠清在校门口等他。

远远看见他和同学们挥手告别,脸上还挂着笑,她心头一松。

“今天怎么样?”

她接过他的书包。

“有人让我当合唱团领唱。”

“哦?”

她挑眉,“你想去吗?”

“我不知道。”

他低声道,“我怕唱不好。”

她蹲下身,平视着他:“还记得你说‘妈妈’那天吗?

那时候你也怕,可你还是说了。

有些事,不是因为你准备好了才去做,而是做了,才会变得勇敢。”

他仰头看她,眼神闪烁了一下,终于点头:“我想试试。”

接下来的日子,林晨光开始参与排练。

音乐教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起初他总躲在角落,声音细若游丝,但随着一次次练习,他的气息越来越稳,情感也越来越饱满。

其他孩子渐渐不再把他当作“特殊”

的存在,而是真正接纳他为团队的一员。

一天傍晚,排练结束得晚,夕阳将教学楼染成金色。

林晨光独自留在琴房,反复弹奏《破土》的旋律。

手指在黑白键上游走,心却飘得很远??

他想起了那个镜中的少年陈念,想起录音带里那句“替我对这个世界说:我还想活着”



忽然,门被推开。

晓芸走了进来,手里抱着一台旧式录音机。

“我知道你在练什么。”

她轻声说,“我也带来了点东西。”

她按下播放键。

一段陌生又熟悉的旋律响起??

是《回响》的初稿版本,由一群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合唱而成。

那是二十年前,CS组织内部一次失败的情感模拟实验留下的残片,直到最近才从雷达站备份数据中恢复。

“这些声音……”

林晨光睁大眼。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